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首山乾明寺

首山乾明寺

明代 李昌祺

梵王楼殿首山阴,布地销残劫后金。香阁昼昏槐柏暗,衲衣秋冷薜萝深。

浮云静似高僧意,流水清同长者心。佳境独怜难久驻,暂停征骑一登临。

诗人李昌祺的古诗

赏牡丹听琵琶歌

明代 李昌祺

槽圆项细中空洞,翠索金环妥肩重。泛商流徵断仍连,愁怨欢娱杂悲痛。

弹来弹去音和平,满座回颜带笑听。转到天香牡丹品,玉笙宝瑟一时停。

小莺学语泉出窦,湖面跳珠飞雨骤。两弦刚劲两弦柔,促急舒徐自先后。

谩说开元贺老名,梁园别有擅场声。花前众乐才收响,一匹缠头锦先赏。

拟古十四首 其一

明代 李昌祺

玄穹惟湛寂,元气斗斡旋。时序相禅续,阴阳无忒愆。

乾纲后攸则,庶政相斯专。明良职其职,四海自熙然。

寄同年曾学士子棨

明代 李昌祺

青春载酒立鳌峰,两扈宸游看会同。日暖云旂翻白

次襄城

明代 李昌祺

晨铎语西风,衣单怯露浓。豆苗遮地黑,柿实照园红。

晓色苍茫里,秋光惨淡中。永怀东汉士,风裁李膺雄。

寄萧教谕三首 其一

明代 李昌祺

见说昆山县,孤城在水乡。汐潮通海近,云树接吴长。

夏暑圩田熟,秋阴学舍凉。年年春色里,桃杏烂宫墙。

除夕宿汝宁僧舍闻停止夫役喜而有作

明代 李昌祺

除夕留僧寺,焚香对老禅。青灯伴今夜,黄历换明年。

宵旰忧诚切,疮痍痛暂蠲。明晨呼万岁,顿首玉阶前。

泊龙潭

明代 李昌祺

南辕北辙尽何求,鬓不如霜不肯休。输却江天渔妇火,寻常夜夜照扁舟。

游朝天宫示同行道者

明代 李昌祺

琳宫启森爽,荡荡寥阳天。神君司雷霆,见者皆肃然。

翊卫俨六丁,陟降来群仙。空歌发遥唱,秘笈开洞玄。

凤扶五老驾,龙骖列帝軿。造化非形求,道妙岂言传。

希夷有像外,溟涬无始先。愿随郁罗翘,稽首太上前。

周原幽居

明代 李昌祺

山色蛾眉秀,江流燕尾分。乱蝉吟落日,独鹤引归云。

黄叶溪边树,青帘雨外村。兴来留客坐,随意倒芳樽。

甲戌九日陪泷冈先生暨诸友登高旌阳宫分韵得影字

明代 李昌祺

蛩鸣霜清候,叶飞秋尽景。萸菊方交秀,琴册亦暂屏。

逡巡出芹泮,次第陟松岭。涉隘齿或乱,升旷序还整。

登降屡断续,赓酬互驰骋。柽林递阴森,藓径极修永。

席地藉山云,临流漱石井。欲投岩栖人,拂衣世外境。

寄情园兼绮,洗心箕与颍。缝掖既身被,逸致只神领。

偶此谐一醉,已见夕月影。

宿汝南田舍

明代 李昌祺

荒原漠漠一茅茨,野老相迎半白髭。道上尘埃埋马足,檐间窗白翳蛛丝。

平坡莫辨袁安冢,老树空传李愬祠。极目黄蒿兼白苇,令人慷慨起遐思。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明代 李昌祺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重宿僧寺三首 其三

明代 李昌祺

空房不见款冬花,檐铎敲风日影斜。随意看来随意脱,绯袍那似佛袈裟。

题夹竹桃花图

明代 李昌祺

修竹傲冬雪,崇桃媚春阳。刚柔既殊性,艳冶宁联芳。

画工未必既物理,强写清标伴妍美。气味原来自不同,枝柯讵肯轻相倚。

翛然凤尾静且幽,下视靡蔓皆庸流。贞姿岂作俗花友,直节终非凡卉俦。

回首韶华易枯槁,雨折风飘委泥潦。憔悴空怜曩日荣,妖娆宁复前时好。

此君依旧挺长竿,四季皆宜夏更寒。万紫千红零落尽,青青还与报平安。

拟古十四首 其十四

明代 李昌祺

荒哉炀天子,纵侈乐无涯。彝纪胡可渎,同心赐宣华。

独孤虽云误,勇才亦非佳。杨梅枯已久,抚事令人嗟。

赠太常张丞山水图十三首 其九

明代 李昌祺

树树榴花烂漫开,阶前鹤迹印苍苔。衔泥燕子归飞急,风送前山骤雨来。

送彭赞礼之北京

明代 李昌祺

五月驱车过蓟门,黄金台下驻行辕。千林果熟新经雨,双阙疏钟远度云。

星斗芒寒环北极,山川形势壮中原。情深不忍轻分别,更上高楼一望君。

送艾秀才还文江三首 其三

明代 李昌祺

白门凉露滴官槐,一叶扁舟候晓开。家住秋山松桂老,门临春晓鹭鸥来。

夕阳萧寺疏钟断,晚月沧江旅棹回。到日高堂调膳罢,平安先寄凤凰台。

新野即景

明代 李昌祺

村暗濛濛雨,清流浅浅溪。菊花长带湿,豆荚半沾泥。

野迥居民少,林昏去路迷。自投新野界,蒿草与人齐。

送刘生还乡

明代 李昌祺

不辞千里问庭闱,綵服如何又远违。新雁近随秋共至,故园遥喜客初归。

空林向晚鸦争集,衰柳惊风叶乱飞。应愧殊方飘泊久,看云送别总沾衣。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6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