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酬刘谷立春日吏隐亭见寄

酬刘谷立春日吏隐亭见寄

唐代 李郢

孤亭遥带寺,静者独登临。楚霁江流慢,春归泽气阴。
野田青牧马,幽竹暖鸣禽。日日年光尽,何堪故国心。

诗人李郢的古诗

清明日题一公禅室

唐代 李郢

山头兰若石楠春,山下清明烟火新。
此日何穷礼禅客,归心谁是恋禅人。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代 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送刘谷

唐代 李郢

村桥西路雪初晴,云暖沙干马晴轻。寒涧渡头芳草色,
新梅岭外鹧鸪声。邮亭已送轻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落日千峰转迢递,知君回首望高城。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代 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掩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游天台

唐代 李郢

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

孔雀

唐代 李郢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一身金翠画不得,
万里山川来者稀。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
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

伤贾岛无可

唐代 李郢

却到京师事事伤,惠休归寂贾伤亡。何人收得文章箧,
独我来经苔藓房。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
萧萧竹坞斜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代 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花槎。松斋一雨宜清簟,
佛室孤灯对绛纱。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长安夜访澈上人

唐代 李郢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松迥月光先照鹤,
寺寒沟水忽生冰。琤琤晓漏喧秦禁,漠漠秋烟起汉陵。
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

紫极宫上元斋次呈诸道流

唐代 李郢

碧简朝天章奏频,清宫仿佛降灵真。五龙金角向星斗,
三洞玉音愁鬼神。风拂乱灯山磬□,露沾仙杏石坛春。
明朝醮罢羽客散,尘土满城空世人。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唐代 李郢

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林间扫石安棋局,
岩下分泉递酒杯。兰叶露光秋月上,芦花风起夜潮来。
湖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为妻作生日寄意

唐代 李郢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金凤对翘双翡翠,
蜀琴初上七丝弦。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
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自水口入茶山

唐代 李郢

蒨蒨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送李判官

唐代 李郢

津市停桡送别难,荧荧蜡炬照更阑。
东风万叠吹江月,谁伴袁褒宿夜滩。

茶山贡焙歌

唐代 李郢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
尽逐红旌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朝饥暮匐谁兴哀,
喧阗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吴民吴民莫憔悴,
使君作相期苏尔。

邵博士溪亭

唐代 李郢

野茶无限春风叶,溪水千重返照波。
只去长桥三十里,谁人一解枉帆过。

小石上见亡友题处

唐代 李郢

笋石清琤入紫烟,陆云题处是前年。
苔侵雨打依稀在,惆怅凉风树树蝉。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

唐代 李郢

禅居秋草晚,萧索异前时。莲幕青云贵,翱翔绝后期。
藓房柽架掩,山砌石盆欹。剑戟晨趋静,笙歌夜散迟。
谷寒霜狖静,林晚磬虫悲。惠远烟霞在,方平杖履随。
骨清须贵达,神重有威仪。万卒千蹄马,横鞭从信骑。

罗敷东馆亭下流泉云至前山拥咽经岁移时掬弄惆怅成章

唐代 李郢

看山亭下小鸣泉,呜咽难通亦可怜。
惆怅无人为疏凿,拥愁含恨过年年。

江边柳

唐代 李郢

东风晴色挂阑干,眉叶初晴畏晓寒。
江上别筵终日有,绿条春在长应难。
李郢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5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