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翁子秀归泉

送翁子秀归泉

宋代 李处权

昔从大小阮,日为林下游。
酒熟无孤斟,诗好不易酬。
形影一参商,书问缺置邮。
渴闻盛德事,仰止东家丘。
大阮令养高,誉望老更收。
小阮遂长往,岁月已载周。
人生一世间,所重惟交游。
而我忧患余,身事良悠悠。
阿戎远来过,整整仪矩修。
话言极敦笃,道旧何绸缪。
萧寺夜寒深,风雨鸣飕飕。
秉烛如梦寐,惝恍一夕留。
明发又告别,行色不堪忧。
赠言加餐饭,心折涕泗流。

诗人李处权的古诗

池上书所见留别益谦

宋代 李处权

池上风烟故可人,倦游老眼厌纷纷。
晴云出岫似知我,野鹤鸣皋疑是君。
可恨音书长契阔,尚从杯酒见殷勤。
新诗准拟频相寄,独学方当病寡闻。

将游西池偶书

宋代 李处权

去年客中愁,忽忽意未伸。
归来媚儿曹,行乐犹及辰。
融怡帝乡日,浩荡天街春。
物色岂不好,所思难重陈。
婉娈有能事,朱弦妙通神。
从容兰臭言,事事皆可人。
关河一乖隔,梦想清洛滨。
况乃行止间,愧负匏瓜身。
情随节物改,事逐风景新。
踌躇不自释,渌酒徒芳辛。
明朝更牵强,接踵肥马尘。
凌波固可慕,解佩良无因。
青翼不复来,怅望瑶池津。

陪诸友赴城南妙智上人晚集

宋代 李处权

晚烟林际泊,夕阳波上明。
天寒少佳色,树老无柔声。
支郎颇好事,我辈适同行。
剧论不知醉,感时空复情。

寄吕季升

宋代 李处权

家世中朝第一流,郡符那得久淹留。
诗情更入山水国,醉眼独高烟雨楼。
文举定非余子辈,元龙须向古人求。
磻溪莫讶功名晚,今代何人有直钩。

将至兰陵道中以远岫重叠出寒花散漫开为韵

宋代 李处权

我如萍不根,有往而无返。
天涯与地角,孰能量近远。
故乡无巢归,流落岁时晚。
辜负平生心,何由见嵇阮。

送密老

宋代 李处权

岁寒纡锡辱西归,一笑忘言意自深。
怪石奇松那有价,片云孤鹤本无心。
上人已了洞山偈,倦客方为梁父吟。
枯木堂中无孔笛,侍郎今日是知音。

送粹伯弟亲迎兼简宣卿龙图

宋代 李处权

悲秋宋玉已销魂,忽听阳关共魂分。
黄叶萧萧下寒日,碧山逐逐过晴云。
面如濯玉想无对,气已食牛知不群。
问讯冰清怀大雅,世家王谢属斯文。

妙空出示诸公诗卷次元韵

宋代 李处权

已著芭蕉喻此身,木人花鸟岂知春。
他家定自无生灭,此物何尝有故新。
美玉不羞论瓦砾,明珠终解照泥尘。
相逢一笑空归去,无语堪酬彼上人。

道夫惠诗为和五首

宋代 李处权

水陆劳千里,诗书误半生。
山开南国翠,鸟已故园声。
会是豺狼静,方瞻日月明。
牵羊今古恨,洒血望占城。

环照阁口占呈德良

宋代 李处权

高情接巾屦,雅志在丘壑。
林疏志鸟下,池静闻鱼跃。
岁月已屡改,风烟只如昨。
我知造物心,遗子良不薄。
畏途有豺虎,骇浪有鲛鱷。
何如远忧患,共此吟啸乐。

和翁子秀夜过溪桥韵

宋代 李处权

千里无云湛九霄,月明花露滴春桥。
何时心绪如杨柳,笑倚春风万丈条。

招士特似表

宋代 李处权

山云向晚留,山雨凌晓濯。
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
未觉人意宽,独喜乌声乐。
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
复接翁季友,诗文賸酬酢。
萝门邃宜步,窪樽深可酌。
不闻杖屦过,无乃厌硗确。
愿承名理谈,煮茗破昏濁。

后乐堂

宋代 李处权

去尽水鸥水照空,群山濯玉有空中。
乱来更觉心情减,佳处犹欣臭味同。
喜有清樽对雌霓,惭空健笔继雄风。
此行会见承平否,岁晚飘零已秃翁。

和与可见惠之诗

宋代 李处权

倚马万言才一挥,问年於我亦肩随。
才华早擅乡评在,人物行看国士知。
黄卷沉酣端有志,青云腾踏岂无时。
小人薄宦犹三黜,方驾聊同柳士师。

喜闻三十弟消息

宋代 李处权

喜得真消息,仍安岭表居。
深知道路远,不在信音疏。
荔子应怜汝,槟榔敢笑渠。
一年看又尽,兄弟意何如。

温其示梅诗用韵为谢兼简士特

宋代 李处权

可喜刘郎鬓未霜,能容宋玉近东墙。
自知老眼无春事,谁意穷途得放光。
前日桃园真有路,何时兰室可无香。
便须一醉经千日,免和人间寸寸肠。

景荀筑室伟甚诗以赞之

宋代 李处权

将老从君得所图,交情及我岁寒余。
适闻蒋诩开三迳,且喜扬雄就一区。
尽取风烟多种竹,雅为窗室便看书。
无钱可买墙西地,决眦云峰正起予。

亨仲家兄擢居谏省诗以贺之

宋代 李处权

除书喜动荐绅颜,稳上天池刷羽翰。
诗似少陵多教化,文从太史有波澜。
王庭看折朱云槛,儒巷闻弹贡禹冠。
兄弟相知夫岂敢,会怜流落久江干。

次怀英韵

宋代 李处权

乱来身世羡沙鸥,雪后溪山粲两眸。
不用东床呼外舅,当年雅契在仙舟。

雨止送王侍郎

宋代 李处权

南州春老雨如丝,刺眼青秧水满陂。
树湿黄莺看更好,溪浑白鹭立多时。
寸心折尽人千里,霜鬓凋残酒一卮。
我恐前身是匡鼎,幸公不厌解颐诗。
李处权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1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