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陈渭老今夕开阁诚为盛事戏成二小诗以侑坐客 其一

陈渭老今夕开阁诚为盛事戏成二小诗以侑坐客 其一

宋代 李光

酿成春瓮胜玻璃,旋压真珠味更奇。饮客莫辞今夕醉,黄河清后卒无期。

诗人李光的古诗

书尾寄六十五侄孟容

宋代 李光

转物庵中一老人,十年岭峤且藏身。黎山万叠波千顷,心镜孤圆月一轮。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 其一

宋代 李光

一樽聊对菊花前,独上危楼晚景天。风外笛声闻续断,海桐摇落夜敲砖。

去地草

宋代 李光

城东古双泉,清驶给万家。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

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风吹有縠纹,月照无纤瑕。

铜盆湛冰雪,石鼎发乳花。馀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

悼程伯宇尚书 其二

宋代 李光

壮节滋培雨露深,袖然文采冠儒林。恩沾二族全纯孝,忠贯三朝秉一心。

墓木未悬吴札剑,断弦谁续伯牙琴。伤情故箧存遗帖,洒泪行间自不禁。

和戴禹功游水云馆

宋代 李光

举目江山有异同,笑谈尊俎恨匆匆。云烟杳霭长淮隔,花木扶疏曲径通。

闲伴凫鸥浮野水,未随鹰隼击秋空。会当雪后寻君去,不学子猷清兴终。

次韵孚先兄宠示汲古佳章

宋代 李光

瓮牖蓬窗守素风,弟兄来往一生中。祇凭六籍为修绠,岂有双梁架綵虹。

朝市山林非有异,众生心佛本来同。谁知白首维摩老,万事都将袖被蒙。

双泉亭

宋代 李光

甃石流沟汲愈新,秋无落叶旱无尘。他年莫忘痴顽老,曾是双泉旧主人。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 其五

宋代 李光

阶前一叶巧随风,夜半金茎沆瀣浓。白兔西飞如赤箭,乌头旋复向龙钟。

次韵得之惠笋

宋代 李光

南山老竹引鞭长,采掇新萌绿玉香。已觉年来忘肉味,小铛深煎与君尝。

跋六无诗卷后

宋代 李光

六无信笔成,无令浪流传。它时达官知,人人愿南迁。

五月望日市无鱼肉老庖撷园蔬杂以杞菊作羹气味甚珍戏成小诗适梁军 ...

宋代 李光

疏帘冉冉度茶香,日午谁陪竹户凉。陋巷箪瓢已清绝,更将诗句搅空肠。

自天姥入石桥路虽险绝而气象殊胜殆非人境予将遥礼方广诸尊者偶成 ...

宋代 李光

晓入天台访石梁,萦纡岭路绕羊肠。溪田溢水层层落,岩壑经秋步步凉。

花乳散瓯争供茗,瑞光腾彩竞拈香。心知未是真消息,方丈蓬壶共渺茫。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 其一

宋代 李光

握手相逢醉别筵,兴酣真是饮中仙。一枰聊欲观成败,三盏何劳辨圣贤。

老去不传巫峡梦,夜来频咽玉池泉。鉴湖自昔多清赏,结约芒鞋上钓船。

陈氏园亭

宋代 李光

花径微通竹径幽,暮年清赏在林丘。登临未觉三山隔,俯仰常随万壑流。

乐土自应多乐事,闲身居此得闲游。酒杯棋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端居无以遣兴偶成三小诗仍用前韵呈元寿会元二公 其二

宋代 李光

摇摇北望动心旌,老病聊依泂酌亭。时有小兵来涤砚,清泉一掬冷涵星。

送张子猷给事帅福唐

宋代 李光

五马东来隘里闾,旌旗照海奉安舆。时危未暇宽徭役,岁歉无劳进羡馀。

赤子弄兵先解散,乌衣侮法费驱除。兵戈满眼瞻王室,邮传时时附谏书。

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

宋代 李光

节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亲。装添小圃林泉胜,隔尽权门车马尘。

雨浥寒梢香掩冉,月归疏影夜精神。他年亭下清阴满,谁记当时种莳人。

感松 其一

宋代 李光

瑟瑟声微冉冉香,炎天瘴海变清凉。从今莫遣儿童斫,留取浓阴庇一方。

乙丑生朝

宋代 李光

今朝生日岂须论,老去难酬父母恩。惟有海南香一瓣,直教薰炙遍乾坤。

归五松有作呈陈志尹诸兄

宋代 李光

几年辛苦厌兵间,多谢君恩肯放还。故里萧骚松竹在,流年荏苒鬓毛斑。

愁多不分青春过,睡足聊欣白昼闲。况有弟兄同保社,年年携酒共浇山。

李光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30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