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武夷二绝

游武夷二绝

宋代 李洪

野水溶溶易满堤,十分强半麦成畦。
我来宴坐久无语,日蟆昃深莺乱啼。

诗人李洪的古诗

听雨轩四首

宋代 李洪

听风听雨江湖上,一叶轻舟檥钓沙。
暂却鹜行容退食,秋声先已到枯葭。

和子都兄修佩鱼

宋代 李洪

恩假银鱼阅四年,新元瓜戌尚悠然。
滞袍自昔多屯蹇,英衮当时误轸怜。
司马青衫佐湓浦,参谋朱绂向西川。
玉堂伴直如相念,安敢沉酣不上船。

和郑康道春日三首

宋代 李洪

弱柳低垂户,小桃初著花。
春风无管束,贫巷亦矜夸。
老觉桑榆迫,悲伤堂棣华。
劳生皆有役,常苦思无涯。

次韵陆子望欲假家集

宋代 李洪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
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
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
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用前韵简日华

宋代 李洪

迟迟欲去恋双溪,独乐箪瓢不糁藜。
岂称昔贤为半刺,只堪老宿话全提。
家贫未办千头橘,世习犹堪两颗梨。
速丐雄篇重行橐,三山佳境易为题。

伯封书中叙去岁七夕之乐因寄

宋代 李洪

去年此夜对芳樽,今日栖栖叹樽群。
茅屋只馀灯伴我,酒炉应有月寻君。
愁将从事青州去,风共禅师白足分。
料想紫梅溪上客,也应回首一看云。

次子清贫居十韵因以述志

宋代 李洪

贫病同原宪,轻肥诮子华。
耽书只糟粕,学海淼津涯。
孤屿亭何远,葵丘戌复赊。
捄穷无髻宝,绝粒饵胡麻。
壮岁徒干禄,儿时不称家。
已谙蕉覆鹿,何预鸟衔花。
世态多谗疾,心安免怨嗟。
幕巢同社燕,雉堞接昏鸦。
当食思颇牧,遗忠想尚奢。
安能效狡狯,掷米变丹砂。

秋晚閒咏

宋代 李洪

六年门外送苕溪,绕舍黄花独杖藜。
安有鹤觞逢白堕,新成螭盏得朱提。
流匙乍饱丰年玉,病齿全疏钉座梨。
欲问福城南去路,江山犹得助难题。

扈跸玉津园

宋代 李洪

丽日祥云覆苑墙,柳丝驰道曲尘黄。
山呼万岁迎春仗,花覆千官献玉觞。
騄駬籋云天步远,驺虞节射乐声长。
微臣奉引陪鹓鹭,许听箫韶入建章。

朝拜罗源天庆即洞宫福地也

宋代 李洪

徐仙何代何飞升,洞府空留福地名。
我到朝真效三祝,步虚声杳俗缘轻。

雪中问梅

宋代 李洪

雪拥前村路,梅花次第芳。
月边谁索笑,溪断忽吹香。
老眼经年别,醒魂异昔狂。
何时真载酒,翠羽伴飞觞。

次韵子都兄鲍庵芍药 其一

宋代 李洪

春归莺老禁无音,天为红芳著音深。姝色自应倾一国,多情向惜费千金。

如迎如舞缘风拆,不淡不深愁雨侵。宜与花王为辅佐,欲传彩笔继高吟。

次韵子都兄大暑

宋代 李洪

绕屋扶疏树,吾庐粗胜陶。
去来梁燕语,旦夕女婵号。
蕙槁兰将败,萧锄艾亦薅。
侵檐添绿竹,映日缱红桃。
得友人皆面,哦诗语未高。
饮泉荫松柏,直欲广风骚。

寒食怀西湖去岁游从

宋代 李洪

去年寒食醉西湖,山色空蒙暮有无。
风急落花随步积,雨昏垂柳要人扶。
偶携胜友寻泉石,俱有新诗入画图。
越绝故人应念我,明年春好会皇都。

监试院秋夕无聊得日华寄诗

宋代 李洪

杰屋青灯夜不眠,诵君佳句喜眠然。
别来已觉三秋远,书到难凭一雁传。
浓淡西湖真在眼,钧枢东阁况蒐贤。
徒劳屡起江乡兴,归钓槎头缩颈鳊。

宿瑞岩示刘子厚

宋代 李洪

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
暮投瑞峰宿,野色杂莽仓。
鱼盐海市隘,松竹山径凉。
解衣借僧庐,煮茗涤枯肠。
顿忘庚火争,秋色已侵床。
古戌此何夕,冠盖来徜徉。
一杯偶相属,荔丹咀冰霜。
哦诗兴清绝,天池看鹏翔。

涂中杂兴

宋代 李洪

畏日炎炎火伞张,扁舟挂席泛沧浪。
飞流溅沫倾三峡,过崄方知有底忙。

宿汤泉驿

宋代 李洪

炎方到处水如汤,地脉深疑有臭黄。
犹胜骊山污艳质,渔阳簇马鉴兴亡。

万寿观重萼梅

宋代 李洪

天街倦踏软红尘,喜见宫梅漏泄春。
千叶剪琼多态度,九英照日倍精神。
香清暗馥维摩榻,韵胜全疑姑射人。
好是孤山临水看,广平能与赋清新。

赠史康时二首

宋代 李洪

霜飚何凄冽,岁晏同漂泊。
男儿志四方,宁久怨落魄。
怀忠思报国,结义重然诺。
死生贫贱间,交情今寂寞。
差观世态浇,未遇所立卓。
英衮卧东山,南极仰衡霍。
复期宇县清,重使混沌凿。
会见官仪修,再卜东邑洛。
否运行当倾,宇宙胜开拓。
他年功名逼,岂但持禁橐。
堂堂苍须眉,形貌画麟阁。
如何决此行,径欲就邱壑。
五十非无闻,斯文犹木铎。
愿保千金躯,百鸟见一鹗。
李洪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 22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