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李锴
放蛇大泽中,蛇且化为龙。搏虎江水头,虎竟败于牛。
馆娃宫中歌吹低,惊涛一旦浮鸱夷。锦袍白马北伐齐,夜有鹧鸪沙上飞。
钱唐江,江水深,水有波,人有心。
石塘峪
孤策狎清旷,萧晨纡远步。坦怀足虚受,延接生妙悟。
复岭抱重冈,奇搆见回互。石豁白云屯,岩张流水住。
人迹阒云灭,残村寄深处。败垣立缺齿,老屋饱撑柱。
臼冷肥
钓鱼篇
鱼之洋洋,避我钓竿。鱼则无求,钓钓有干。飞尘疾流,实行路难。
影乱于目,迹乱于足。谓是寐言,杲杲日瞩。悠悠寸心,系我河曲。
云乎归休,谁我此复。
古咄唶歌
卖肉苦天热,卖浆苦天寒。不值桑阴人,初不值一钱。
晨鸡倘夕鸣,明日充盘餐。
拜远祖墓
广原何漠漠,千里横逶迤。大河迎其东,长冈承其西。
中有远祖坟,五冢相肩随。不知几何年,石马犹未攲。
方士厌王气,脉凿顶且灰。镇金曾未渝,芒砀神龙飞。
岩岩泰山下,适得三公奇。
就藏上人乞花木栽草堂前戏效少陵体 其二
鹅儿艳艳轻黄吐,凤子茸茸浅碧开。不信石屏南麓畔,杂花小卉独栽培。
秋风八章留别 其二
软莎高柳护金堤,路拥双桥绝马蹄。翡翠隔云森碧瓦,天开邸第御河西。
秋风八章留别 其五
黄柑飞舸出江干,碧映玻璃七宝盘。中使雪中颁御赐,一时分饱玉浆寒。
就藏上人乞花木栽草堂前戏效少陵体 其四
海棠更倚断坪西,带雨凌风一向低。莫止留连众香国,也应点染浣花溪。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五
秋山抱孤村,葺茅枕虎落。息肩匪恤劳,田家岁耕作。
大夫能纬萧,娇儿罔纺缴。白马金当卢,看人返平乐。
日本小刀歌
青天疾闪金蛇电,冷光激射双目眩。熟视乃是日本刀,匣底阴森沈一片。
委委蛇蛇刃九曲,软许吹毛坚切玉。古斑深蚀蛟血腥,细理饱湛龙文绿。
暹罗花缬裁作囊,陇山鹦鹉刻作杷。万方珍重无所用,鬼哭秋灯风雨夜。
野步口号
暮山秋水澹横姿,拄杖乘閒野步迟。清响一声崖栗堕,笑看鼯鼠暗跳枝。
喜麦熟
野色开千顷,炊烟起万家。夏衣饥不典,村酒薄能赊。
帝力信何有,民生良可嗟。无端种瓜叟,起舞葛巾斜。
寄怀若水上人 其二
不碍荒江曲,题诗杖竹筇。乡心三户水,秋色六朝松。
梦幻能无著,虚空定所从。沃洲山路塞,缘汝见孤踪。
城南行赠金雨山
城南委巷轮蹄希,中有一客来幽栖。苍鹰翅垂罢淩厉,天马骨立犹权奇。
阴阳象纬理玄妙,七载胥靡撮其要。泥涂英雄沦落际,犹足因人说忠孝。
媻姗蹩躠双足折,洪炉百鍊昆吾铁。抱道敢信王骀尊,用知非关鲍牵拙。
冬寒今日无天风,杲杲日出扶桑东。老夫贸贸久颠踬,邂逅凭君一击蒙。
十二乐秋辞 其二
园桃累累枣垂垂,长竿踯躅跳群儿,窍凿未尽时天机。
石床阴阴枕古树,簪花梦作儿时舞。
将自田盘归与藏公坐倒影潭话声闻事久之乃别
流水自生听,谁知理入微。藏公真静者,于此发清机。
心耳无边际,声闻有是非。语馀分手去,潭底白云飞。
十二乐秋辞 其十一
荒陂无人秋草逼,轻霞反射西树黑,牧唱风吹下岩侧。
村女如识柴门路,群鸡飞上山樗树。
同西涧藏公重过野寺茗饮 其三
不设禅□械,茅庵拥碧沙。狙公秋拾栗,山鬼夜簪花。
虚白了无染,寒阴半欲遮。未能心转物,每到辄忘家。
杪秋杂感 其二
每作西南望,沾襟涕泗斑。秋心悬博水,风木拱尧山。
谁策遗经美,空存赐服殷。传□旧祠庙,犹祀峡云间。
若水上人禁足东涧以诗寄我赋答
孤云隐见终无相,野水东西不相方。丈室风幡原自动,诸天龙象俨成行。
尘沙障眼谁先觉,羁绁牵人久异乡。禁足一时参妙悟,眉间早示白毫芒。
李锴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252篇诗文
韨屋灾裁其馀材用搆小亭颜曰瘢柱戏作
溪上同人煮茗作
展眺
藏公生塔落成喜赋
闻归雁感赋
钱唐江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其四
射雉儿
春郊雅集诗 其二
秋分前一夕集五石瓠堂小饮剥栗因以秋分二字为韵送别刘子东郊 其 ...
寓城西精舍赠洞文上人
灭蜂行戏作
秋山对雨有怀陈氏兄弟赋诗三韵而陈书适至遂成一律却寄
韨上听人鼓瑟
秋日谒轩皇庙
紫琼岩引
渔梁驿
赠湘南易淑南 其一
易公仙公申兄弟,暨王兰谷宿盘山天城寺三日,历盘西剑台诸胜而归 ...
蓟门怀古五首 其三 渔阳
项王祠
题李卫公待渡图
山庄对雪
十二乐秋辞 其四
石壁下看秋海棠作
咏史五绝句 其四
凤皇山
山居杂咏五首 其二
七益诗 其五 陈道人卫瞻
晓月秋河研歌
天城寺定光塔下作
岁除夜有怀铭源
八月廿四日至山庄草堂荒秽手自芟薙悠然有作
立春日夜冷吉臣招饮
九日登东冈小女为予簪花烹菊留连竟日戏作
夜宿耳山山厦
秋笛
墓祭作
枯鱼过河泣二首
咏史五绝句 其二
十二乐秋辞 其五
十二乐秋辞 其七
上宗侯德少司马二十四韵
捕鱼
孟冬晓发之闽南
雨中上仙霞岭
黄即生得小铜印其文曰李古物也戊午夏黄集我诗题我集且标印其上而 ...
藏师饷予山豆苗诗以纪之
就藏上人乞花木栽草堂前戏效少陵体 其一
呈晓亭少司农宗侯廿六韵
送别易公仙南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 其二
因藏公寄东涧开士
招同藏公过万松寺看牡丹作
黔石图歌
磬山若公寄阳羡茶谢答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