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李俊民
更尽一杯酒,出门行路难。送君过南浦,忍泪凭栏干。
鼎斋
茂陵千载文园客,流传耳孙犹病渴。引饮自嫌江海窄,家无曲藭柰腹疾。
水帝之魂成水厄,女丁妇壬不相得。始图一溉滋汤旱,卒见九河归禹画。
尝闻秋夫曾疗鬼,大胜扁鹊能起虢。君不见上医可医国,异哉鼎斋堪鼎食。
戏曹汉臣 其二
移得花将碧落栽,一枝开后百枝开。今生也有狂灵运,待入东林社里来。
烟江绝岛图
江风不波,峭壁森立。冥冥飞鸿,翔而后集。
和荅董用之
将军死战血染衣,空山白骨鬼衣啼。洗兵政要及时雨,天祸未悔无云霓。
卧龙不起主张汉,猎犬待烹侥倖齐。就中儒冠身多误,如坐矮屋头常低。
敢将龙钟哀造物,但幸老大能扶犁。咄哉董生三寸舌,善谑不思为虐兮。
人间回首忧患始,去之不速将噬脐。
吊王德华
衰鬓愁添镜里丝,流年恰及梦丝蓍。可怜白日佳城地,正值黄杨厄闰时。
抚柩恨深元伯母,负薪情惨叔敖儿。髑髅不识生前乐,枉却招魂费楚辞。
壬寅九日和君玉来韵 其一
山城与客醉陶然,日日相陪费万钱。马上行人几时去,一杯我欲助离筵。
集古 看花
两岸山花似雪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明朝携酒犹堪赏,雨涨春流隔往来。
和筹堂途中即事 其一
晚风吹雨过山堂,灯火秋凉好对床。却被荒鸡笑人懒,一声催起著鞭忙。
壬寅九日同史正之刘济之君祥仲宽姚子昂东城小酌寄锦堂王君玉 其 ...
长天一色雁行斜,雨过南山气势加。懒后不冠羞白发,兴来无酒负黄花。
何人见忆闲陶令,有客徒嘲老孟嘉。秋景满前宜共赏,未应件件属诗家。
沁园十二咏 其十 桃园
一时得意笑春风,不见春风满树空。老去惜花心尚在,为君留眼看蒸红。
集古 其一 感旧
流莺惊起不成栖,入到繁华梦觉时。
人面只今何处在,魏公怀旧嫁文姬。
糟笋
瓮中有地可藏真,子子孙孙曲糵醺。谁是圣之清者后,此君应负此君君。
戏杨成之
客路风霜颇倦游,出门又是一番愁。行人立马无情甚,扶上征鞍不自由。
子荣途中见忆有先生在世人中龙三十年前到月宫之句依韵谢答
高楼日日望元龙,禾黍离离闵故宫。两地谩看千里月,五湖能借半帆风。
囊锥颖脱何难出,名纸毛生未肯通。好在沁阳山色里,一廛宁许寄杨雄。
群鼠为耗而猫不捕
欺人鼠辈争出头,夜行如市昼不休。渴时欲竭满河饮,饥后共觅太仓偷。
有时凭社窃所贵,亦为忌器不忍投。某氏终贻子神祸,祐甫恨不猫职修。
受畜于人要除害,祭有八蜡礼颇优。近怜衔蝉在我侧,何故肉食无远谋。
眈眈雄相猛于虎,不肯捕捉分人忧。纵令同乳不同气,一旦反目恩为雠。
君不见唐家拔宅鸡犬上升去,彼鼠独堕天不收。
周昉内人图 其一 吹笙
旧曲闻来似敛眉,料应只恨赏音迟。梨园传得新翻谱,著意参差竹里吹。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六十四 隐
孔负二宜去,嵇知七不堪。青山休老地,佳处是终南。
襄阳咏史 其十 酂城
谁是兴刘第一功,我侯只合最先封。当时猎犬犹争甚,得鹿权都在指踪。
襄阳咏史 其六 光武庙
海内英雄待一呼,云龙际会入东都。羯奴不识真人事,徼倖中原欲并驱。
襄阳咏史 其三十五 作乐山
悠悠曾不倦登临,眼底何人为赏音。白雪一歌犹掩耳,安知梁父是龙吟。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530篇诗文
答张文玘见戏
襄阳咏史 其三十三 习家池
集古 李道者
清明席上同史正之姚君宝子昂
襄阳咏史 其三十四 的颅溪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九 春
史遂良索诗
和河上送行韵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三十 鱼
沁园十二咏 其六 江源亭
周昉内人图 其八 按乐
集古 惜春
沁园十二咏 其七 屏俗庵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五 雪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六十六 愚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二十一 竹
感皇恩 杨成之生朝四月初三日
汤下寺壁
碧落四景 其四 枯松挂月
和秦彦容韵
呈济之
南乡子 上夫人寿日
题断碑
毛晋卿肖山堂
答赵之美见和
襄阳咏史 其十六 徐庶宅
襄阳咏史 其二十二 夫人城
集古 席上
和子搢来韵
夜梦月下与数仙子酌酒仍各赋诗
集古 江村
谒金门 其十 望梅
碧落院松
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 其四
鹊桥仙 刘君祥寿癸卯二月十五日
李晋王坟
点绛唇 锦堂寿日
沁园十二咏 其十一 意在亭
沁园十二咏 其八 清晖亭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九十三 别
济源龙潭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七十九 醉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九十四 愁
半丈红
修武骞林观
集古 早行
长平怀古
集古 其二 恨别
和河上修桥 其二
和筹堂送迎偶得 其二
答筹堂见招 其二
平水八咏 其八 西蓝夜雨
集古 戏荅
和筹堂送别韵 其一
集古 十日遣兴
壬寅九日和君玉来韵 其二
襄阳咏史 其三 戍逻垦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