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长孙桐树

题长孙桐树

唐代 李频

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空馀剪圭处,无复在孙枝。

诗人李频的古诗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

唐代 李频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长安书情投知己

唐代 李频

陕服因诗句,从容已半年。一从归阙下,罕得到门前。
每候朝轩出,常看列宿悬。重投期见奖,数首果蒙传。
转觉功宜倍,兼令住更坚。都忘春暂醉,少省夜曾眠。
烦暑灯谁读,孤云业自专。精华搜未竭,骚雅琢须全。
此事勤虽过,他谋拙莫先。槐街劳白日,桂路在青天。
取第殊无序,还乡可有缘。旅情长越鸟,秋思几秦蝉。
月色千楼满,砧声万井连。江山阻迢递,时节暗推迁。
道即穷通守,才应始末怜。书绅相戒语,藏箧赠行篇。
致主当齐圣,为郎本是仙。人心期际会,凤翼许迁延。
毕竟良图在,何妨逸性便。幽斋中寝觉,珍木正阴圆。
隐几闲瞻夜,临云兴渺然。五陵供丽景,六义动花笺。
倘与潜生翼,宁非助化权。免教垂素发,归种海隅田。

宛陵东峰亭与友人话别

唐代 李频

坐举天涯目,停杯语日晡。修篁齐迥槛,列岫限平芜。
乱水通三楚,归帆挂五湖。不知从此去,何处是前途。

江上居寄山中客

唐代 李频

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唐代 李频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故山工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客洛酬刘驾

唐代 李频

浮世总应相送老,共君偏更远行多。
此回不似前回别,听尽离歌逐棹歌。

眉州别李使君(一作眉山留献张端公)

唐代 李频

回首雪峰前,朱门心杳然。离人自呜咽,流水莫潺湲。
毒草通蛮徼,秋林近漏天。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江上送从兄群玉校书东游

唐代 李频

逍遥蓬阁吏,才子复诗流。坟籍因穷览,江湖却纵游。
眠波听戍鼓,饭浦约鱼舟。处处迎高密,先应扫郡楼。

送陆肱尉江夏

唐代 李频

如何执简去,便作挂帆期。泽国三春早,江天落日迟。
县人齐候处,洲鸟欲飞时。免褐方三十,青云岂白髭。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

唐代 李频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
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黔中罢职过峡州题田使君北楼

唐代 李频

巴中初去日,已遇使君留。及得寻东道,还陪上北楼。
江冲巫峡出,樯过洛宫收。好是从戎罢,看山觉自由。

府试风雨闻鸡

唐代 李频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

黔中酬同院韦判官

唐代 李频

平生同所为,相遇偶然迟。各著青袍后,无归白社期。
江流来绝域,府地管诸夷。圣代都无事,从公且赋诗。

送友人游塞北

唐代 李频

朔野正秋风,前程见碛鸿。日西身独远,山转路无穷。
树隔高关断,沙连大漠空。君看河外将,早晚拟平戎。

送张郎中赴睦州

唐代 李频

青山复渌水,想入富春西。夹岸清猿去,中流白日低。
美兼华省出,荣共故乡齐。贱子遥攀送,归心逐马蹄。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

唐代 李频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赠桂林友人

唐代 李频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暮秋重过山僧院

唐代 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寄辛明府

唐代 李频

何处无苛政,东南有子男。细将朝客说,须是邑人谙。
别业空经稔,归田独未甘。目凝烟积树,心贮月明潭。
晓鼓愁方乱,春山睡正酣。不任啼鸟思,乡社欲桑蚕。

郊居寄友人

唐代 李频

林色树还曛,何时得见君。独居度永日,相去远浮云。
故疾随秋至,离怀觉夜分。蛩声非自苦,偏是旅人闻。
李频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12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