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宣城麋明府

赠宣城麋明府

唐代 杜荀鹤

天下为官者,无君一轴诗。数联同我得,当代遇谁知。
年齿吟将老,生涯说可悲。何当抛手板,邻隐过危时。

诗人杜荀鹤的古诗

寄温州崔博士

唐代 杜荀鹤

怀君劳我写诗情,窣窣阴风有鬼听。县宰不仁工部饿,
酒家无识翰林醒。眼昏经史天何在,心尽英雄国未宁。
好向贤侯话吟侣,莫教辜负少微星。

送人游江南

唐代 杜荀鹤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能禁几度别,即到白头时。
晚岫无云蔽,春帆有燕随。男儿两行泪,不欲等闲垂。

隽阳道中

唐代 杜荀鹤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旅寓

唐代 杜荀鹤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已违骨肉来时约,
更束琴书风处游。画角引风吹断梦,垂杨和雨结成愁。
去年今日还如此,似与青春有旧仇。

秋夜晚泊

唐代 杜荀鹤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自叙

唐代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

唐代 杜荀鹤

人说马当波浪险,我经波浪似通衢。
大凡君子行藏是,自有龙神卫过湖。
贪残官吏虔诚谒,毒害商人沥胆过。
只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
九江连海一般深,未必船经庙下沈。
头上苍苍没瞒处,不如平取一生心。

舟行即事

唐代 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朝随贾客忧风色,
夜逐渔翁宿苇林。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送友人入关

唐代 杜荀鹤

此去青云莫更疑,出人才行足人知。况当朝野搜贤日,
正是孤寒取士时。仙岛烟霞通鹤信,早春雷雨与龙期。
我今不得同君去,两鬓霜欺桂一枝。

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唐代 杜荀鹤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时得暂闲。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唐代 杜荀鹤

家隔重湖归未期,更堪南去别深知。前程笑到山多处,
上马愁逢岁尽时。四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
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

别四明钟尚书

唐代 杜荀鹤

九华天际碧嵯峨,无奈春来入梦何。难与英雄论教化,
却思猿鸟共烟萝。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都大人生有离别,且将诗句代离歌。

山居寄同志

唐代 杜荀鹤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垂钓石台依竹垒,
待宾茶灶就岩泥。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唐代 杜荀鹤

近来参谒陡生疏,因向云山僻处居。出为羁孤营粝食,
归同弟侄读生书。风凋古木秋阴薄,月满寒山夜景虚。
但得中兴知己在,算应身未老樵渔。

题德玄上人院

唐代 杜荀鹤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
长寿何曾有百年。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题宗上人旧院

唐代 杜荀鹤

此院重来事事乖,半欹茅屋草侵阶。啄生鸦忆啼松枿。
接果猿思啸石崖。壁上尘粘蒲叶扇,床前苔烂笋皮鞋。
分明记得谈空日,不向秋风更怆怀。

赠张员外儿

唐代 杜荀鹤

张公一子才三岁,闻客吟声便出来。唤物舌头犹未稳,
诵诗心孔迥然开。天生便是成家庆,年长终为间世才。
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劳诸丈作梯媒。

投从叔补阙

唐代 杜荀鹤

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空有篇章传海内,
更无亲族在朝中。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荐亦成公。

赠质上人

唐代 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

唐代 杜荀鹤

归捷中华第,登船鬓未丝。直应天上桂,别有海东枝。
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西风送君去,莫虑到家迟。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2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