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叙

自叙

唐代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杜荀鹤自叙译文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险,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平生肺腑之言无处诉说,如今老矣,苍颜白发,只能遁身世处,做一个隐逸之人。

杜荀鹤自叙注释

乾坤:天地间。
窃禄:盗窃官俸,犹言尸位素餐。
诗旨:作诗的意旨。
救物:拯救百姓。
值:遇。
吾唐:唐人称本朝。
逸人:避世隐居者。

杜荀鹤自叙赏析

这首七律,诗人写自己身处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走投无路的困境和内心的烦恼。通篇夹叙夹议,评论时事,陈述怀抱,满篇韵味,生动感人。
诗的首联概述诗人的境遇和处世态度。“酒瓮琴书伴病身”,开头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画出一个当时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东西:借以泻愁的酒瓮,借以抒愤、寄情的琴和书,诗人是十分贫寒、孤独的。可是诗人对这种贫苦生活所抱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熟谙时事乐于贫”。原来他“乐于贫”乃是因为对当时晚唐社会的昏暗社会现实非常熟悉。“熟谙”一词,总括了诗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的长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乐于贫”的“乐”字,表现了诗人的耿直性格和高尚情操。这样正直、高尚的人,不能“乐于”为国施展才华,而只能“乐于贫”,这是统治者造成的真正悲剧。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表明“乐于贫”的心迹:“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意思是说:我宁愿安守穷途,做天地间一个隐逸诗人;决不愿获取俸禄,当人间的庸俗官吏。这一联警句,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泾渭分明,坚定有力,震慑人心。这种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
诗人说宁愿作“闲吟客”,第五句对“吟”什么作了回答:“诗旨未能忘救物”。诗人困于蒿莱,也不消极避世,而是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他的诗多是“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见李处士》),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情。正因为他的诗“多主箴刺”,而不能为世所容,以致“众怒欲杀之”(见《唐才子传》)。故诗的第六句深深慨叹:“世情奈值不容真!”真,指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现实社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和高峰。诗人单刀直入,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
诗的最后两句,以苍凉悲愤的语调作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一生怀才不遇,壮士莫酬,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诗人说:“吾唐”虽大,却没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个隐逸之人。在《离骚》中,屈原也是掩泪叹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此诗结尾两句和《离骚》的卒章同样感人。诗中刻画了诗人白发满鬓、愁容满面、仰天长啸、老泪纵横的形象。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直中见曲,议论同形象相结合,议论中又饱和着浓郁的感情,字字句句“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惠洪《冷斋夜话》),充满着悲切和激情。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进入: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浑然一体。随着层次的推进,诗人的形象越来越鲜活;诗人感情的波涛,似长江后浪推前浪,逐步推向高峰;诗的主旨也一步一步开拓、深化。此诗的意境转过一层又一层,愈来愈入佳境。

杜荀鹤自叙创作背景

所谓自叙者,自我言志也。杜荀鹤因身处晚唐离乱之世,有志屈而不能伸,故为此篇。本诗通过诗人自身感受,写出了对时事政治的不满。

诗人杜荀鹤的古诗

望远

唐代 杜荀鹤

门前通大道,望远上高台。落日人行尽,穷边信不来。
还闻战得胜,未见敕招回。却入机中坐,新愁织不开。

题仇处士郊居(处士弃官卜居)

唐代 杜荀鹤

江南景簇此林亭,手板蓝裾自可轻。洞里客来无俗话,
郭中人到有公情。闲敲岩果呼猿接,时钓溪鱼引鹤争。
笑我有诗三百首,马蹄红日急于名。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唐代 杜荀鹤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

唐代 杜荀鹤

去草军书出帝乡,便从城外学戎装。好随汉将收胡土,
莫遣胡兵近汉疆。洒碛雪粘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
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

长安冬日

唐代 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赠秋浦金明府长

唐代 杜荀鹤

倚郭难为宰,非君即有私。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
苦甚求名日,贫于未选时。溪山竟如此,利得且吟诗。

伤病马

唐代 杜荀鹤

此马堪怜力壮时,细匀行步恐尘知。骑来未省将鞭触,
病恐长教觅药医。顾主强抬和泪眼,就人轻刷带疮皮。
只今筋骨浑全在,春暖莎青放未迟。

赠老僧

唐代 杜荀鹤

众僧尊夏腊,灵岳遍曾登。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

钱塘别罗隐

唐代 杜荀鹤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
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乱后山中作

唐代 杜荀鹤

自从天下乱,日晚别庭闱。兄弟团圞乐,羁孤远近归。
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直待中兴后,方应出隐扉。

题花木障

唐代 杜荀鹤

不假东风次第吹,笔匀春色一枝枝。
由来画看胜栽看,免见朝开暮落时。

江岸秋思

唐代 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寄同人

唐代 杜荀鹤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题开元寺门阁

唐代 杜荀鹤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何处画桡寻绿水,
几家鸣笛咽红楼。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只暗流。
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长安春感

唐代 杜荀鹤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满眼有花寒食下,
一家无信楚江边。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唐代 杜荀鹤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投郑先辈

唐代 杜荀鹤

匣中长剑未酬恩,不遇男儿不合论。闷向酒杯吞日月,
闲不诗句问乾坤。宁辞马足劳关路,肯为渔竿忆水村。
两鬓欲斑三百首,更教装写傍谁门。

寄临海姚中丞

唐代 杜荀鹤

夏辞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泪满襟。风月易斑搜句鬓,
星霜难改感恩心。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

戏赠渔家

唐代 杜荀鹤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
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

唐代 杜荀鹤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荣亲。落叶山中路,秋霖马上人。
晨昏知汝道,诗酒卫吾身。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26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