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别杨秀才

别杨秀才

唐代 李山甫

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
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诗人李山甫的古诗

寄太常王少卿

唐代 李山甫

别后西风起,新蝉坐卧闻。秋天静如水,远岫碧侵云。
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想思重回首,梧叶下纷纷。

赠徐三十(一本作酬刘书记见赠第二首)

唐代 李山甫

春满南宫白日长,夜来新值锦衣郎。朱排六相助神耸,
玉衬一厅侵骨凉。砌竹拂袍争草色,庭花飘艳妒兰香。
从今不羡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答刘书记见赠

唐代 李山甫

吟近秋光思不穷,酷探骚雅愧无功。茫然心苦千篇拙,
暝坐神凝万象空。月上开襟当北户,竹边回首揖西风。
知音频有新诗赠,白雪纷纷落郢中。

下第献所知三首

唐代 李山甫

偶向江头别钓矶,等闲经岁与心违。虚教六尺受辛苦,
枉把一身忧是非。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不识人间巧路岐,只将端拙泥神祇.与他名利本无分,
却共水云曾有期。大抵物情应莫料,近来天意也须疑。
自怜心计今如此,凭仗春醪为解颐。
十年磨镞事锋铓,始逐朱旗入战场。四海风云难际会,
一生肝胆易开张。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

代崇徽公主意

唐代 李山甫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下第出春明门

唐代 李山甫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别杨秀才

唐代 李山甫

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
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早春微雨

唐代 李山甫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
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代孔明哭先主

唐代 李山甫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酌量诸夏须平取,
期刻群雄待遍锄。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同知县陈公颜游章山寺

唐代 李山甫

想见寻幽到此山,诗成珠玉笑山间。
莲花社里千年约,柏了香中半日闲。
寂历松窗连远籁,萦纡竹径断荒湾。
琴堂吏散帘垂书,舁徇何妨数往还。

慧光寺 其一

唐代 李山甫

梦游山寺有馀清,邂逅来游却自惊。珍重秋风知客意,又吹好梦到江亭。

病中答刘书记见赠

唐代 李山甫

病来双树下,云脚上禅袍。频有琼瑶赠,空瞻雪月高。
已知捐俗态,时许话风骚。衰疾未能起,相思徒自劳。

春日商山道中作

唐代 李山甫

一径春光里,扬鞭入翠微。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
谷鸟衔枝去,巴人负笈归。残阳更惆怅,前路客亭稀。

刘员外寄移菊

唐代 李山甫

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颜色不能随地变,
风流唯解逐人香。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
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

送蕲州裴员外

唐代 李山甫

正作南宫第一人,暂随霓旆怆离群。晓从阙下辞天子,
春向江头待使君。五马尚迷青琐路,双鱼犹惹翠兰芬。
明朝无路寻归处,禁树参差隔紫云。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唐代 李山甫

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鹏飞碧海终难见,
鹤入青霄岂易寻。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
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

赴举别所知

唐代 李山甫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迟疑。麻衣尽举一双手,
桂树只生三两枝。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叔牙忧我应迟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雨后过华岳庙

唐代 李山甫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嵬开。雨淋鬼火灭不灭,
风送神香来不来。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唐代 李山甫

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
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
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
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
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征书归省署

唐代 李山甫

双凤衔书次第飞,玉皇催促列仙归。云开日月临青琐,
风卷烟霞上紫微。莲影一时空俭府,兰香同处扑尧衣。
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闱。
李山甫

李山甫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 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