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日伍国开有开定国侄过赏五丫兰 其二

秋日伍国开有开定国侄过赏五丫兰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九畹传幽况,湘皋夙擅名。几闻开五颖,还得共孤茎。

浥露金光细,摇风朵佩轻。美人应采撷,投赠不胜情。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月夜陈路若戴安仲过集

明代 李孙宸

怜君新况托江湖,为访名山过旧都。偶向故人下尘榻,朅来长夏坐冰壶。

森森竹径炎蒸远,戛戛松涛夜色孤。雅会随缘复随地,未须归梦到枌榆。

圆榄山有双树连枝者下有古墓存焉与诸子异而赋之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想像泉台事岂真,来生未尽宿生因。人间欢合随流水,得似双枝岁岁新。

冬夜伍国开有开同诸从过宿小楼以酒态美如嵇叔夜诗才清似沈休文为 ...

明代 李孙宸

露下衣裳冷,邀欢子夜初。援琴试新曲,山水意何如。

樵归欧子建书来见讯以予不约偕游为恨赋此谢之兼期见访

明代 李孙宸

丘壑归来意独存,孤云野鹤共飞翻。岂缘丛桂歌招隐,偶见桃花便问源。

世累暂凭游屐遣,幽期还待社莲论。一区未谢人间世,春水君能访荜门。

渔家乐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晓起披蓑寒雨,晚归曝网斜阳。大鱼博得钱米,小鱼换却酒浆。

水帘台

明代 李孙宸

仙家好帘箔,垂玉更铺银。风来时一捲,应见献环人。

太平驿废投宿野店授餐俱绝时岁云暮矣

明代 李孙宸

驿馆荒凉云黯然,投栖聊傍野炊烟。入门不道分桐使,贳酒还探挂杖钱。

坐听征鸿寒欲尽,户临流水夜难眠。南行未计邮亭路,三楚风尘阅岁年。

寄傅贞甫

明代 李孙宸

春日同为襆被行,旧游相忆每行情。正怜越鸟分南浦,尚遣江鱼到蓟城。

冰署不妨官养病,梅花何处驿传声。相期五岳俱强健,婚嫁曾不了尚平。

送刘觐国少参之任武昌

明代 李孙宸

十载同怀子,行役各徬徨。风萍飘复合,眷言聚故乡。

故乡虽云乐,欢会那能常。炎地寒威少,十月未零霜。

仆夫戒斗酒,送子上河梁。轸发粤王城,目望荆楚疆。

明时重屏翰,所怀在召棠。致身事圣主,遭世幸虞唐。

愿言崇令德,懋绩纪旂常。

寄同年赵任甫太史

明代 李孙宸

忆别金门岁几徂,闻君新兴亦莼鲈。罗浮匡岳心同远,酒德琴歌事岂孤。

沈陆祇供长伏枕,飞杨争羡老操觚。谁怜咫尺丰城剑,犹自雌雄未可呼。

鹪鹩园十七绝为黄与东赋 其六 洗砚池

明代 李孙宸

方池浅且清,游鱼皆可数。时时衔墨花,吹作长空雾。

中秋同韩孟郁欧达可集何龙友太史宅分赋得生家二韵得生字

明代 李孙宸

碣石谈天有弟兄,还乘佳节畅兄情。正怜玉署悬飞镜,何事微云缀太清。

萤度汉宫纨扇冷,雁来胡地帛书惊。天涯未改枌榆会,莫遣悲秋华发生。

送唐□□操江 其三

明代 李孙宸

任说官无累,何如解去时。随缘事莫试,独往兴何疑。

罗浮已驰檄,云水岂无期。各自寻生活,难容念别离。

宝地苍霞

明代 李孙宸

霞山何代辟,宝额昔贤题。入望诸天近,淩空万象低。

霞光开混沌,亭树倚菩提。仙侣曾游地,真人比托栖。

为霖占异石,迎日出丹梯。紫气东山起,高标北斗齐。

衣裳裁散绮,服食掇晴霓。台岭朝河建,襄城夜不迷。

景光知可仰,敢自隔扳跻。

冬夜伍国开有开同诸从过宿小楼以酒态美如嵇叔夜诗才清似沈休文为 ...

明代 李孙宸

日短欢难尽,青尊夜更携。烂醉无相讶,风流旧阮嵇。

秋日园居漫兴 其六

明代 李孙宸

少出经时事事真,倦眠饥食足閒身。从他剥啄休相管,世法应饶世外人。

春日偶成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天色乍晴乍雨,时序轻暖轻寒。生身有窍有孔,姓名非利非官。

鳌顶云峰

明代 李孙宸

君不闻渤海之东几万里,大壑之下深无底。五山上下随波摇,巨鳌戴之始列峙。

龙伯大人太无聊,举足一钓连六鳌。六鳌移住关山下,擎出仙山万仞高。

仙山万仞表灵胜,峰峦奇绝非人境。丹炉一秘几千秋,时出白云相掩映。

中有仙人学驻颜,曾为云云施人寰。鳌柱大明擎日月,功成拂衣归故山。

只今秋风渐长秋山蕨,丹枫白云几起忽。西母时传周穆谣,居人但解自怡悦。

白云岁岁自鳌峰,圣朝何用侈登封。老相未教云卧稳,更看风雨促从龙。

留别林少宗伯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春曹卿月接清辉,遂有馀光照辉闱。佳句几遗青玉案,奇游同款白云扉。

尘途已恨分龙剑,乡梦犹怜阻钓矶。南国绣裳宁久住,遵鸿计日见公归。

贺黄太翁得旨俞玉崙先生归省兼诏存问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盛世从来多瑞应,河清玺现凤来仪。何如黄考承恩日,正是青宫锡庆时。

大药不烧方士鼎,初筵曾赋卫公诗。称觞更念调羡事,肯负蒲轮趣召期。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