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峡山留别何龙友邓伯乔陈彝庚朱惟四诸子

峡山留别何龙友邓伯乔陈彝庚朱惟四诸子

明代 李孙宸

平生性僻耽山水,意气兼怀方外士。生长何郎共里闾,密缔风期亦如此。

社结词林盟邓君,酒德诗情称并美。于时中宿有朱生,相逢肝胆便相倾。

为予首道中宿之高士,山人复得陈彝庚。物外交游怀既洽,遂厌中区何窘窄。

五岳三山已订缘,无心误走长安陌。牛革宁堪系懒身,投閒几作归欤客。

白云松台杖屦无不到,罗浮西樵秘箓灵文俱搜索。

荏苒皇华三阅秋,驱车强复蓟门游。何郎情深桃花水,为轻千里送行舟。

因过峡口停兰桨,三子联翩来命访。振衣未异昔年游,执手真成意外想。

对酒宵宵话素心,探崖处处穷幽赏。南北分飞叹路岐,岁月催人苦电驰。

我去未应为小草,君还应为念前期。山灵莫漫悲猿鹤,自识富贵场中烟霞骨相儿。

嘱付山僧暂锁云林与萝牖,待我重来相与共伴赤松师。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暮春四首 其三 风乎舞雩

明代 李孙宸

流光何处不供閒,眼见春光去复还。当日登临不可作,舞雩千古在人间。

春分日梅花一树盛开期伍有开过赏 其四

明代 李孙宸

与君虚度几花时,花落花开总未知。若使此花还错过,百年那有赏花期。

寄萧玄圃少宰学士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十载论思侍禁垣,更参钧统望逾尊。贤劳暂许休元宰,徵诏行看起特恩。

名自云霄惭骥尾,人从桑梓望龙门。卢傲那得天师遇,稽首临风乞妙言。

谢赐鲥鱼用姜仲讱宗伯韵

明代 李孙宸

鲥鱼七月至长安,推食君王宠赉宽。爱尔银鳞兼细骨,擎来黄帕覆冰盘。

仙厨荐及秋粳早,寝庙筵开晓露漙。既饱不须翻忆鲙,拜恩还共谒金銮。

捉袅歌四首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有粟不舂附杵臼,有女不嫁问媒妇。长安车马自朝暮,若个路歧不走错。

重阳兖州道中

明代 李孙宸

小雨寒生九月天,客裳沾洒思翛然。秋于行路偏逢好,赋儗登高何处传。

荷芰霜残犹浥露,柳条冬近暂为烟。不知三径荒芜后,尚有黄花几朵妍。

送韩绪仲太史先生还朝

明代 李孙宸

传道上林花事好,何似罗浮花更早。未腊山梅万树开,应知是处春先到。

羡君家在罗浮西,焚鱼三载碧山栖。看花忽忆上林苑,驿路风光催马蹄。

蹇余托乘交游后,月下诗篇花下酒。此日从君到上林,春花能与同看否。

重阳贻韩孟郁

明代 李孙宸

重阳几度罢登高,此日楼头望转劳。万里独挥羁客泪,八年三见抱弓号。

愁看塞雁横烟戍,懒采篱花混野蒿。正忆悲秋词赋客,肯因摇落废持螯。

山中示周日贞黄应晖应远及仁伯代骧两从弟

明代 李孙宸

归来万事兴从慵,云水惟耽访逸踪。累日可能从叔度,移文应不到周颙。

自惭诸谢传池草,得似三茅驾玉龙。多恐尘缘消未尽,息心还听定林钟。

罗浮杂咏 其九

明代 李孙宸

凉风吹日夕,瑟瑟洞门阴。零霜彫百卉,菁华苦寒侵。

我生无根荄,老至谁能任。羲和不可顿,已秋非复春。

愿作淮海禽,变此朝露身。

西樵山中杂咏 其八

明代 李孙宸

云山叠叠水淙淙,耳目都疲应接穷。急伴馀生此间老,尚怜身在隙驹中。

子夜秋歌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秉烛照兰房,忽见明月光。灭烛延明月,月光照朔方。

驼山八景为伍国开赋 其四 紫芝别墅

明代 李孙宸

山园十亩馀,时见金光起。自有茹芝人,不用招黄绮。

阊门竹枝词 其三

明代 李孙宸

谁家游冶紫骝缰,颇似狂夫旧骕骦。何事阊门朝暮过,又教侬误上楼望。

会仙桥

明代 李孙宸

倒挂此长虹,时有仙灵会。笑语隔云来,王家兄与妹。

秋日园居漫兴 其九

明代 李孙宸

散步楼头日易西,彩云东去化晴霓。开怀天宇瞻高朗,忽见星河压屋低。

送陈太史还朝

明代 李孙宸

皇华次第赋春明,粤社人欢旧弟兄。岂为秋风生远思,翻怜周道促严程。

青霜黄叶三江路,朔雪春云五凤城。正是石渠需视草,彩毫先为赋西京。

送冼觐之任武昌

明代 李孙宸

五羊西望古荆州,此去褰帷亦州游。几载理曹瞻执法,一麾江汉想登楼。

主恩卧治原非薄,时事论兵待借筹。身系安危公等在,可容樗散老丹邱。

九日同诸子游飞驼山

明代 李孙宸

深秋野外足烟萝,佳节招寻共踏歌。客有清狂同落帽,山看形势拟飞驼。

云连远树千峰合,水落平田独雁过。容易插萸兄弟会,尊前沈醉且蹉跎。

赠杜日章总戎

明代 李孙宸

千秋曾识杜当阳,望重征南奕叶光。何似承家新虎略,居然束发早膺扬。

谈兵甲第开三辅,说剑星文动七襄。幕府词人多载笔,功成铙吹有新章。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