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得碎器瓶

赋得碎器瓶

明代 李孙宸

己甘玉共碎,肯藉瓦能全。漾水纤鳞跃,欹花细锦鲜。

陶成煮白石,炼就补青天。秋月冰壶裂,春蚕丝茧缠。

珊瑚笼铁网,蝌蚪蚀苔笺。纹杂罘罳簟,光分玳瑁筵。

质莹高玉案,晕积近炉烟。若是词人掷,声同作赋传。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广陵怀古

明代 李孙宸

扬子江长宿雾遮,千门万户盛繁华。凄凉往事迷楼月,缥缈仙风琼观花。

病骨倦游宁跨鹤,客怀秋绝更闻鸦。凭高未少观涛兴,安得秋乘八月槎。

玉署读书歌

明代 李孙宸

玉堂去天近咫尺,缭绕卿云常五色。晓来丽日映花砖,铃索无声清昼寂。

人间别自有蓬瀛,灵文秘轴满檐楹。东壁图书真有府,西园翰墨岂虚名。

繄余夙昔怀微尚,十载菰芦徒向往。此时趾美预英游,一任玄珠探象罔。

鸾坡通籍尽名流,师儒更是吕伊俦。帝里德星容易聚,真人紫气望来浮。

校籍藜光回太乙,抽毫文藻盛千秋。明时肯重浮誇士,书麓□人徒尔尔。

平生壮志敢轻酬,况有高山堪仰止。堪仰止,更何疑,努力云霄致此身,夔龙勋业彼谁子。

子夜夏歌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郎言三伏热,岂无绿阴凉。只怕郎心热,无处乞寒浆。

灯夕寄怀伍国开有开

明代 李孙宸

十里烟花翠欲浮,试灯频逐少浮游。共怜解赠江滨佩,不尽相逢南陌头。

缓夜笙歌方未已,撩人春恨可谁由。清欢不尽君同醉,梦绕驼山第几楼。

元夜病中漫赋

明代 李孙宸

烟花照夜夜何其,又是千金刻其时。人隔碧云劳怅望,梦回芳草系相思。

东风不到罗浮雁,南国犹援闽海师。强欲持杯酬节序,病魂无奈妒佳期。

寄陆贞吾座师

明代 李孙宸

海上三惊蕙草残,閒身赢得水云宽。绛帷一别频飞梦,白日相欺疾跳丸。

雁字正怜烟树渺,凤鸣新向柏台看。燕山处处多烽火,欲儗追风道路难。

山辉堂

明代 李孙宸

清晓异香焚,山堂吐白云。窗风环佩响,疑下云中君。

留别定国侄

明代 李孙宸

从子吾家彦,气骨负高奇。少小同铅椠,古道相与期。

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随。两雏赖教植,余亦借箴规。

兹余复行役,相别出江湄。江湄深且浩,不及中所私。

予游云已倦,汝策未逢时。日月不待人,行路苦逶迤。

鴳飞抢榆枋,鸿羽渐云逵。黾勉事功名,莫使叹衰迟。

晚步栖贤桥至籋云桥

明代 李孙宸

飞虹横跨断崖深,成玉淙淙泻深岑。喜向云中逢捷路,饱听空外送清音。

碣侵苔藓铭难认,僧老烟霞胜共寻。兴剧未愁催落日,已看凉月出松林。

閒居六绝 其五

明代 李孙宸

斗酒閒携问绿阴,黄鹂树树送清音。饶他鼓吹诗肠得,懒慢无心学苦吟。

赋得粤南四景寿汤学宪 其二 五指擎天

明代 李孙宸

地尽南溟万里遥,九重天阙隔冥寥。谁移鳌柱来沧海,遂接龙光上紫霄。

入夜星文干象纬,迎风露掌散琼瑶。更看岳帝端居处,玉烛无为万祀调。

马园步姜宗伯仲讱韵

明代 李孙宸

选胜名园远市咙,尘心多向坐来降。客谈半杂风敲竹,夜色初怜月到窗。

始悟荣途皆苦海,谁知酒国是莲邦。徵诗公等俱陶谢,才尽空惭我类江。

除夕蕲州舟中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驿路风霜几度新,扁舟明日又新春。三年京国归人梦,万里江湖倦客身。

迟日莺花劳远望,春盘椒酒共谁亲。楚江渔父如相问,便好投簪共约纶。

秋夜戴公纶见过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各赋十绝 其七

明代 李孙宸

贫病物情疏,送迎日渐寡。避世枕从高,逢君榻且下。

上元夕过赣寓城外清江寺漫兴八首 其六

明代 李孙宸

清磬数声月满天,碧云散尽夜无烟。山僧莫把山门闭,女伴还来拜佛前。

姚仲和以书币来为其亡兄姚约求传赋答

明代 李孙宸

三春村落卧苫茨,尚忆莲池结社时。我自惨深乌鸟痛,君今谁问鹡鸰悲。

延陵已许生前剑,有道宁辞死后碑。珍重惠连情好在,转因池草有馀思。

舟过张曲江丞相墓

明代 李孙宸

山下春江走浊流,山边丞相古坟留。天成怪石供香火,风递仙韶到寝邱。

陵谷岂知人代改,蘋蘩空荐粤江秋。低回此际怀风度,拟挟晴霞访十洲。

出罗浮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上界回看缥缈间,白云深锁洞门閒。清缘自笑吾真浅,强为尘缘又出山。

寄送何卜熙同年由镇江教授之任国子

明代 李孙宸

三载同看上苑花,羡君宦况带烟霞。东方已待金门诏,董相还披绛帐纱。

六馆秋清悬授简,中泠雨歇忆煎茶。相闻敢忘弹冠意,暂借衡门傲岁华。

驼山冷翠亭为伍国开赋 其五

明代 李孙宸

江村何必异蓬莱,竹里疏棂面面开。雨后花光疑幻出,峰前山势欲飞来。

眠高自稳青萝石,眺远频呼浊酒杯。草就太玄嘲懒解,汉庭谁识子云才。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