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蜀道

蜀道

明代 李贤(原德)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高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诗人李贤(原德)的古诗

和陶诗 其四 时运

明代 李贤(原德)

风雨其来,息我敝庐。箪瓢屡空,悠哉晏如。庐中之乐,殊彼蓬壶。

清琴浊酒,聊以起予。

和陶诗 其三

明代 李贤(原德)

野外尘事少,山中车马稀。既去市朝远,还遂田圃归。

兰茝纫作佩,芰荷制为衣。知己幸勿诮,从今与世违。

过黄河

明代 李贤(原德)

晓发河阳古渡头,棹歌声里过黄流。柁公已叠风帆坐,水手还牵竹缆游。

神禹万年留伟绩,洪涛千里界中州。南来却上邙山道,衰草寒烟冢墓稠。

和陶诗 移居二首 其一

明代 李贤(原德)

南村有良友,因之徙吾宅。从此往来易,可以穷朝夕。

力行富道德,庶几免人役。俱无轩冕怀,何必事割席。

志同道亦合,素愿酬宿昔。永结平生欢,没世无分析。

和陶诗 杂诗十二首 其三

明代 李贤(原德)

荣辱与得丧,前运安可量。进退一从容,吾爱张子房。

伤哉淮阴侯,俛首入未央。非无报国心,如藿倾太阳。

安得秦时镜,为我照衷肠。

和陶诗 移居二首 其二

明代 李贤(原德)

知己二三子,乘兴辄题诗。曲径不可涉,周道同所之。

昕夕遂良晤,各免长相思。载酒共游赏,多在春秋时。

丘轲去云远,文岂不在兹。呜呼颜何人,圣贤不我欺。

和陶诗 其六

明代 李贤(原德)

井田废已久,平野皆阡陌。力耕足自给,我心良可适。

床头浊酒熟,开樽醉月夕。人生安得常,倏如驹过隙。

素心乐恬淡,不为外物役。室人颇勤劬,明灯夜深绩。

衣食免寒馁,安敢望饶益。

和陶诗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树下

明代 李贤(原德)

同游宰树下,忽感雍门弹。达者悟斯理,遂以悲为欢。

众人闻余言,幡然俱解颜。倾壶共兹饮,人醉壶亦殚。

和陶诗 其十四

明代 李贤(原德)

古人夙有戒,履霜坚冰至。斯理吾岂昧,一觞且复醉。

抚景聊自娱,时还豁胸次。世荣何足慕,天爵良可贵。

邻父相与欢,深得酒中味。

送海州太守

明代 李贤(原德)

淮东父老望回旌,五马南旋几日程。山店鸡声和月落,晓村霜气逼人行。

海濒地远民风古,堂下公闲德政清。悬想到时春正好,闾阎随处颂升平。

和陶诗 其二 荣木

明代 李贤(原德)

荣木欣欣,雨露培根。天之生物,栽者斯存。而我何为,栖此衡门。

由由与偕,薄夫为敦。

和陶诗 其八

明代 李贤(原德)

众卉倏凋谢,孤松见贞姿。凛凛岁云暮,挺此霜雪枝。

君子夙有禀,节操同一奇。惜哉老丘壑,谢彼梁栋为。

于焉乐萧散,谁复能绊羁。

和陶诗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明代 李贤(原德)

岁晷无停运,循环安得穷。乾坤育万物,藐余亦在中。

缅唯赋与理,初无啬与丰。践形何寥寥,黾勉继前风。

子今佐百里,善政克始终。颜面无矜色,慊然守谦冲。

为邑既如此,治道岂不隆。行看著声誉,可以齐高嵩。

和陶诗 于王抚军座送客

明代 李贤(原德)

秋霜既已肃,草木倏云腓。兹辰启华席,送子将南归。

举觞相劝酬,欲别情依依。为郡绍前躅,古人谅弗违。

大道日已隐,世态良足悲。遗爱如甘棠,千载有光辉。

而我乐闲逸,衡门自栖迟。兹别隔岳,相思意难遗。

和许氏咸阳晚眺韵

明代 李贤(原德)

咸阳回首暮云愁,烟锁芦花远近洲。古渡驯鸥依短棹,夕阳归鸟过危楼。

道傍故苑风霜冷,原上诸陵草树秋。多少英雄俱寂寞,渭河依旧水东流。

过汉中

明代 李贤(原德)

忆昔高皇王汉来,故城千载使人哀。寒烟犹锁观星阁,芳草空铺拜将台。

席卷三秦传妙算,势摧西楚见奇才。当时不用萧何策,帝业焉能向此开。

和陶诗 其十六

明代 李贤(原德)

我观古之人,耕锄亦带经。不为外物役,学道斯易成。

柰何夸毗子,作事多纷更。乃欲希古迹,岂不隔径庭。

顾余亦何为,聊复以诗鸣。终朝自吟讽,庶以陶吾情。

赓薛学士诗韵

明代 李贤(原德)

玉堂无事坐清晖,柳絮因风作雪飞。紫禁莺声晴后滑,赤霄云叶午前稀。

兔毫闲运成珠玉,鸡舌长含侍锁闱。惭顾非才膺宠渥,中官又报赐新衣。

和陶诗 其四

明代 李贤(原德)

地僻寡来往,松菊聊自娱。遂以林下室,号为逍遥墟。

既绝钟鼎念,兹焉甘索居。夜月琴一张,春风柳五株。

醉卧北窗下,其乐复何如。诗成留答和,吟咏趣有馀。

万事尽拨遣,此心游太虚。轩冕岂不贵,斯志予久无。

和陶诗 其六 答庞参军

明代 李贤(原德)

君子之德,草上之风。执其两端,于民用中。必得其名,高朗令终。

子其勉旃,用省厥躬。

李贤(原德)

李贤(原德)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14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