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李希圣
奇计沈吟斩富韩,当筵獐脯屡忘餐。教坊别有丁仙现,方信伶官胜谏官。
日暮独居
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
闷爱拾遗吟语燕,閒同中散送飞鸿。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二
尚忆先朝宰辅恩,图中山海写烦冤。荆卿匕首刑天戚,自割残英当夕飧。
海上晤葛侍郎宝华连日谈西安事临别有赠
去住无消息,传闻有是非。艰难天险在,予夺圣心违。
驿路梅花发,官筵苜蓿肥。孤臣中夜泪,沾洒向征衣。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十五 香山
讽论篇篇近正声,秦中吟抵杜君卿。昌黎实录真颠倒,独为元臣赋永贞。
和广雅尚书杂诗六首 其四 高梁桥
西来宛马镇相寻,苜蓿葡萄极望深。清绝晓钟仙杖句,无人解作蓼花吟。
送胡味笙编修鼎彝改官大梁
新扫巢痕出上台,一章乞郡堕台埃。英雄失路都如此,块儡登场大可哀。
幕府昔闻天下计,艰危今要济时才。酒酣我亦能怀古,便拟从君上吹台。
寄秦曲靖树声
国士无双秦少游,周南相望祗游留。投荒万里疑非计,下笔千言苦未休。
从古公卿排贾谊,即今节义数田畴。朝廷对食思颇牧,不道郎曹已白头。
寄怀郑叔进
已作登楼赋,翻闻出塞歌。百年为客久,双鬓奈愁何。
病酒秋来瘦,新诗别后多。怜君持汉节,凿空到天河。
过故相刚毅宅
枉思带砺誓山河,鼎鼐楼台已自多。函首玉津行万里,不知曾听大风歌。
即事有感
坐对庭花春事微,参差渐与世微违。四三三四有喜怒,哀乐乐哀无是非。
贾谊伤鵩未知命,张华赋鹪能息机。都门祖帐试微待,神武挂冠吾欲归。
题辛丑年诗后
惨怛张衡志,芳华宋玉词。《四愁》初有作,三赋故应悲。
疾病兼群盗,艰难又一时。试凭沧海恨,还为问王尼。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一
喑吒风生戏马台,坐中诗笔斗清裁。王宏谢晦皆开府,独向东篱采菊回。
乱后同曾重伯还京师有赠
落尽庭槐独掩门,贞元朝士已门存。空城草木秋霜早,故国江湖夜雨翻。
梦里觚棱非往日,愁中鼓角易黄昏。青衫走马章台路,珍重当时旧酒痕。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十四
家国兴亡等一时,长沙勋德使人思。黄尘碧海须臾事,始觉羲皇是义熙。
祖制
乾隆旧额尚能寻,祖制平时有九箴。祗道诸侯春不贡,岂闻四裔暗相侵。
坐谈都尉思搜粟,骤贵中郎解摸金。碎首青蒲争耗羡,百年谁识老成心。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十六 牧之
拾翠盘雕莫更论,卫公当日盗乾坤。乐天诗卷供鱼蠹,中夜披衣读罪言。
朱比部仁寿属题道光四年搢绅册
一绢谁知值万钱,有田种谷血成川。太平尚见开元日,要和夔州忆昔篇。
论诗 其二
吴下方回有别肠,力排昆体媚陈黄。岂知同出河阳李,笑煞谈诗朱少章。
送三六桥归浙江
尚书邸第初相见,侧帽单衫中见时。已分从容陈大计,居然意气感深知。
故人海上多奇节,危局长安似弈棋。便欲挂冠乘兴去,与君先作鹿门期。
和广雅尚书杂诗六首 其二 歌曲
故事承平有典型,梨园白发尚娉婷。秦关夜夜淋铃雨,翻作南巡旧曲听。
李希圣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129篇诗文
寄怀郑苏堪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十八
春帖子词三首代 其一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二十三 晦翁
与张小浦别后情绪甚恶作此寄之
讯李梅庵同年
王韬甫太常属题其太夫人秋灯课诗图 其二
与广雅尚书夜谈谓梅花及雪诗最难作古人已无义不搜矣遂及时事感而 ...
霸业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二十 山谷
题山谷集
遇旧居有感
元遗山论诗有贵贱之见作此正之
排闷 其二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二十八 圭斋
酬樊按察见赠 其一
两江总督李勤恪兴锐挽诗
寄题郑苏堪江上盟鸥榭
十月二十日之诏 其一
暮上江亭望西山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八
湘君
赠相士李子朴
王韬甫太常属题其太夫人秋灯课诗图 其四
后春寒一首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二十五 后村
刘幼云编修以诗索和再作赠别
望帝
三韩
为蒙古三六桥题画幛
夏闰枝编修孙桐方持妇服作此慰之
新法
续春寒一首
题陆放翁集后
酬樊按察见赠 其二
送刘幼云编修南还省亲
崇效寺看花之约事后方知有赵尧生太史曾刚甫杨筼谷二部郎复作一首
江亭有怀王抚州秦曲靖
同广雅尚书樊按察李府丞沈编修游厂肆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二十
陶然亭题壁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五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三
论诗绝句四十首 其十八 荆公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十
重门
以菊花饷恽薇孙学士诗来用渊明自拟作此答之 其十二
帝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