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程义士婴墓 其二

程义士婴墓 其二

清代 李因笃

藉地愁无似,凭高泪不穷。古渠移数壑,新雨落双虹。

故国浮云外,中原蔓草中。乱余忆黄绮,流汗浃臣躬。

诗人李因笃的古诗

程义士婴墓 其二

清代 李因笃

藉地愁无似,凭高泪不穷。古渠移数壑,新雨落双虹。

故国浮云外,中原蔓草中。乱余忆黄绮,流汗浃臣躬。

得傅征君山信

清代 李因笃

河汾文献未全空,《盅》上《乾》初有是公。不卜同舟瞻郭泰,徒知《中论》拟王通。

芳期虚讯春来鸟,剧饮犹传雪后鸿。他日筚门相修处,下车应拜采桑翁。

答孙隐君

清代 李因笃

大路回且长,昆仑杳殊域。重华仑可作,帝望何由塞。

世变纷相乘,民劳日以亟。积霖生涂潦,真宰久旷职。

饥溺如当平,敢云一士力。其咨呼仁人,孰是益与稷。

邈彼孙登游,高踪众莫识。苍蝇闻凤哕,大笑乃滋惑。

流俗好危言,细儒工外饰。遵时在明哲,抱道惟守嘿。

芝草歌汉恩,蕨薇荷周德。赠予惟此语,三叹奉嘉则。

寄怀杨太舅白石先生

清代 李因笃

开元以降南雅坠,五百余年北地兴。步曹蹑刘自跌荡,凌鲍跞谢何崚嶒。

此时风气首关内,河岳翕然同向背。壮藻浒西尝竞发,新声鄠杜共酬对。

三子共擅宏德名,五星重瞻井鬼会。最怜胎簪称俊逸,犹嘉昌谷绝伦辈。

后来宫商频动容,天下倾耳待黄钟。援古特立汉京帜,纵谈曾标骚赋宗。

历下初难离阡陌,琅琊晚亦夹元白。哀思一变为楚声,秀令千秋堕唐格。

遂有光禄起经学,同时孝廉推词伯。野卧徵纶久寂寥,公车老死空烜赫。

未见侯芭前卒业,稀闻羊陟过相索。先生游处两公间,迥若片云秋在山。

兴至不羁红尘色,吟成实助白雪颜。遐寄旷揽慎攸托,杜陵崆峒非杳廓。

郡乘已舒五马骖,私田翻较诸生薄。鲍叔仗义多赒给,陶公辞荣竟一壑。

倾家结客乃徒然,闭户摊书聊足乐。予溯渊源遵自出,半生零落不具述。

惟桑与梓每系怀,涧曲云亭增洄潏。咫尺车里尚书庄,嶙峋南川太宰坊。

侍御直声追贾董,中丞古调逼卢王。

徒遭兵戈尽散佚,况复行役愁苍茫。恒嗟人伦违有道,窃幸戚党及中郎。

世儒举细遗者洪,苛议悠悠挂英雄。群儿畴昔轻韩信,刮目谁今识吕蒙。

丈夫不早封万户,华发可怜敝章句。鼓笳屡沸属国烟,丁壮宿沈江湖雾。

举帆迟击祖生楫,真诰且传宏景注。比岁太白画垂铓,中宵欃枪占失度。

行穷桃棘敝蟋蟀,坐感《蒹葭》繁霜露。梦里犹嬉俎豆家,征途暂委诸侯路。

恭为所亲歌大耋,努力加餐慰迟暮。

高歌行寄程穆倩

清代 李因笃

江城正月黄鸟鸣,有客清晨呼柴荆。相见乃吾故人子,朗如琼树玉山行。

别时五尺今八尺,三载腾骧游公卿。长跪起居动有礼,藻华丹篆辉前楹。

我亦再拜读来札,高江波涛同激发。自云流寓老益困,中复采薪相摩戛。

盐泽汗血反蹉跎,鲁门鶢鶋谁识察。忍饿耻为稻粱计,哀鸣徒仰霄汉刷。

往者邗沟嗟赁舂,豪家睨视薄其佣。陋巷经旬覆土锉,僧寮伏枕餐新松。

解质未敢惜长剑,尪羸无时违短筇。形只影孤穷安诣,独君桥梓数过从。

君有长歌二千字,两京板荡须臾事。《薤露》伤逝足慷慨,青蝇恶谗横涕泗。

光芒遄飞遑停吟,徵羽数变始满志。太和协律迥奇绝,长庆尚书何纵恣。

昔君早与吴桥游,漳海清江俊及流。回首太阿倒奄竖,蔓延关雒啼鸺鹠。

九鼎卒移朋党祸,微霜深中杞人忧。礼失在野此最近,诗亡于近将焉求。

晚年骀荡竹西久,高卧何如鹿皮叟。时湛彩笔拂云烟,遍搜遗文尽蝌蚪。

大镛石鼓忽同几,犀剑环刀常在肘。籀书颉迹出争持,丞相中郎藉不朽。

琳琅径寸轻千缗,约取犹难庇汝身。贵戚当前况辞谢,贫交接踵如饮醇。

未携一丝坐相索,倾帙堆案皆所珍。岂但室中生交谪,邻翁窃笑童仆嗔。

薄俗逐声实康瓠,黄钟遗弃人罕顾。山阳遂以工锻闻,正字终须碎琴去。

沧洲踌躇独往愿,白发磬折诸侯路。北眺故园陇树深,东来春水江花暮。

却送之子江之隅,轻舟漾日归东吴。内省殊惭报琼玖,相思且欲凌碧芜。

夙知用拙见天性,何必雕虫非壮夫。片帆若访曹秀水,为道苍生望重苏。

侍御鹤冲金公死难诗

清代 李因笃

朔风吹高林,颓浪日东逝。乱起浪于风,他心何可制。

当年金直指,受命乱军际。破产捍危城,捐躯先自誓。

所志无依违,天阶有崇替。追攀三月弓,一体殉先帝。

城下洄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 其二

清代 李因笃

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

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

答友见锡鬯垂示山左见怀之篇

清代 李因笃

燕市陈情客未还,故人相见慰还颜。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

存没诸公皆断梗,乱离九塞各严关。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

题无异先生顾庐

清代 李因笃

学易中年自结庐,衡门忽系远游车。双飞遂合延津剑,万卷同归遁世书。

逝水难留清汉老,名山忍对白莲蔬。还因适馆移新额,泪洒西州寓目初。

陈情后投上家高阳相国

清代 李因笃

圣代垂裳日,宗臣秉轴年。安危殷独倚,作述俨相宣。

国体光凝命,家声协象贤。先公堂载辟,旧德史争传。

我李贻谟大,生民肇祀虔。仙源遥溯陇,望族久推燕。

履傍星辰切,膏蒙雨露偏。沛丰原近汉,韦杜并依天。

奋翮郎山迥,濡毫易水妍。雅音兼宕激,经术饱腾穿。

制策留深殿,图书赐秘篇。然藜堪炳阁,发箧似流泉。

屡冠清班采,平登上相躔。黑头人竞识,黄发卷弥坚。

正色群僚右,和衷独座边。雍容瞻物表,敏捷洞几先。

左序钟初彻,东方旭未延。极宸森列仗,阊阖静鸣鞭。

特诏趋承谨,当时应对专。至尊频造膝,长日数移廛。

渐睹皇威霁,难闻密语悬。输诚通肺腑,布泽满陬埏。

往聚黔池甲,俄高楚塞烟。飞输连栈骑,铲障截江船。

骇落狂涛莽,欢来急羽骈。奔猿宁假木,涸鲋已盈筌。

胜算挥师次,英谋授庙堧。那须名出己,真少议随肩。

惠洽雕题外,功论汗马前。珥貂开七叶,端佩领三蝉。

粤徼迟湮垒,滇阴且控弦。敢求汤沐暇,遑恤鬓丝鲜。

托契孚鱼水,赓歌靖铠鋋。刚逢戎事肃,早觉聘车联。

小子何能赋,愁吟亦可怜。总知穷自悔,奚补壮多愆。

夙誉饶虚窃,佥询欻谬然。苦辞明发驾,终挟远游毡。

势迫违慈母,途歧恋别筵。雪霜身契阔,河海泪潺湲。

卸橐秋将暮,居亭地屡迁。炎晖行处猛,夕月几回圆。

抱病仍趋阙,临轩勉受笺。滥分仓庾米,叨给度支钱。

睿藻虽同及,温纶乃下诠。爰忘蓬户陋,竟备石渠员。

乞养要无已,孤恩信有焉。回头双华阻,举目五云连。

所恃萦瓜瓞,还劳芘葛绵。恭期致尧舜,锡类许矜全。

寄朱学士沧起先生

清代 李因笃

宗邦怀旧德,蟋蟀久悠然。一老祝融裔,千春姑射仙。

人才推正始,物望待承边。试问甘蔬食,禅栖四十年。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 其三

清代 李因笃

终南太华古林垌,更使长河绕户庭。日落夕曛三辅紫,云开秋色五陵青。

门空光禄群游榻,院冷尚书旧讲经。何处笛翻《杨柳》夜,故园风雨忆飘零。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 其四

清代 李因笃

西来宛马络青丝,万炬围城罢猎时。黍逼故宫秋自满,鸿号中泽暮何之?

浮云回首悲关塞,返照经心望崦嵫。一滞双洲情不惬,蒹葭摇落好谁思?

过前中尉子斗先生旧第有感

清代 李因笃

碧瓦堂还在,金闺籍已更。萋萋秋草合,惨惨暮霜明。

一老悲刘向,三闾吊屈平。城南寻别墅,转托旧坊名。

程义士婴墓 其一

清代 李因笃

国士蒸尝阔,孤坟意外逢。碧生沿郭树,寒彻下方钟。

谷势包宁武,河流撼秀容。郡人疏掌记,遗恨满西峰。

亭林先生寓曲沃卧病小愈走书相闻即遣使起居奉诗 其一

清代 李因笃

涧树东连岳树深,先生前寓华深。相思北接太行岑。

《蒹葭》傥触居关兴,《蟋蟀》偏工入冀吟。世易繁霜应有道,天留硕果定何心。

晨星落落长蒿目,忍使寻盟负断金。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

清代 李因笃

长安四代提封地,指顾中原据上游。乱水遥分飞雪幕,清歌旧识采莲舟。

园陵翠柏填薪市,帝子朱门起战楼。转饷江天频告瘁,南方征调几时休?

席上呈傅徵君

清代 李因笃

江海英风老渐疏,菊松高枕送居诸。野航惯载看山屐,春帖曾无乞米书。

灿灿《紫芝》存古调,番番黄发长朋车。兔爰中谷遥回首,蝴蝶庄生各有初。

重憩雁门关 其二

清代 李因笃

遥岭哀笳走塞阴,碛亭搔首一沾襟。羽书迢递传西北,营垒凄凉阅古今。

烟绕游丝春色澹,树连飞翠夕阳深。椎牛射虎怀前史,野庙残碑入故林。

良乡

清代 李因笃

王畿千里余,赤县首三辅。佳气来阊阖,去天如韦杜。

古时封内地,多以蕃同谱。凡温及应韩,历历皆可数。

朔风日暮急,惨淡过戎伍。二南有遗泽,流恨兼今古。

附海无细波,附岳无卑岵。所以封泰山,尝先禅梁父。

约略计斯城,初不下万户。胡为兵戈中,筑堞失完土。

还闻东土人,据地列田圃。自云托国家,一一皆肺腑。

大兄侍中郎,中兄司卤簿。季子未拜恩,鲜衣缠华组。

安坐召县官,促装揖州府。还家自生光,道上人如堵。

兼金旧络马,百宝新装弩。貂首大秦珠,可充千万估。

牛羊盈其门,珠玉盈其庑。堂上斗酒会,健儿鸣钟鼓。

大妇工锦瑟,中妇歌《金缕》。小妇贵家子,徐徐调鹦鹉。

吾欲终此曲,此曲闻者苦。长安连狭邪,日月通前浦。

李因笃

李因笃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3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