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章丘晓过黉堂岭

章丘晓过黉堂岭

元代 李裕

清晨驾征轮,驰驱陟崇巘。野树碧烟深,涧花红露泫。

朝暾明曈昽,晴霞烂舒卷。石洞邃幽森,层崖屡回转。

危峰茂草木,险径蚀苔藓。方踰重岭高,又涉清溪浅。

入林惬阴翳,停车暂游衍。呼童斸树鸡,閒步觅松犬。

穷跻体觉疲,遥睇抱逾展。贪访二贤踪,不知路迂远。

堂基尽荒芜,古树空偃蹇。感怀赋新诗,俯石书藤茧。

诗人李裕的古诗

过大岘山夜宿古寺

元代 李裕

名山奠青齐,东南势横亘。天际耸高峰,云间绕飞磴。

穷崖绝险峻,急溜疾奔迸。风雨变阴晴,烟岚自朝暝。

深林绿阴森,閒花红掩映。憩息惬茂松,登跻苦危径。

禅宫倚崇冈,虚亭敞幽静。落日停征骖,阑干时一凭。

野色望中遥,钟声坐来听。日暮哀清猿,羁愁乱孤兴。

夜宿临清公馆赠郑宪副德聚

元代 李裕

朔风起庭树,宿鸟惊寒枝。高馆敞虚寂,迢迢夜何其。

别来仅踰月,如隔三秋期。所怀叙未终,示我琼瑶词。

银烛照绮席,酌我黄金卮。谈笑意方适,坐久浑忘疲。

人生会合难,聚散自有时。明晨俶行装,又与君别离。

题舒城龙眠山

元代 李裕

龙眠崇巘凌青汉,马跑飞流泻碧岩。一自李公归去后,祇遗书舍护松杉。

临淄道中

元代 李裕

山拥苍崖峻,溪回绿径斜。城边晏子庙,洞口鲁连家。

野芋初齐叶,池荷已著花。举头蓬岛近,隐隐护烟霞。

次谢鍊师简啸碧真人弈棋韵

元代 李裕

万寿宫前鹤发翁,箨冠千叶戴芙蓉。经行岩洞骑黄鹤,叱咤风霆起白龙。

世外弈秋谁复见,山中玉质记曾逢。秋深琪树连云碧,怅望丹霞第几重。

宫词二首 其二

元代 李裕

宫门烟柳映风蒲,别殿交鱼给傅符。太液池边下黄鹄,急宣立本画新图。

南都题族侄小庄

元代 李裕

开轩向南圃,僻近大江头。碧玉敲湘竹,绡囊破海榴。

林喧闻鸟度,荇动见鱼游。更是欢游处,莲池荡小舟。

定情篇

元代 李裕

愿作云台镜,团圆誓不亏。朝朝绮窗里,相对画蛾眉。

晓渡孤山 其二

元代 李裕

峰峦崒嵂水潺湲,绿树重重路几湾。想有山僧住山顶,时闻钟磬白云间。

莒州途中即事

元代 李裕

荷芰含风半吐花,平原万顷暗桑麻。数声布谷啼春雨,灯火前村有几家。

送赵鹏举之西台掾

元代 李裕

掾曹骑马赴西台,迢递关河几日回?秋草自随人去远,夕阳长共雁飞来。
乱云荒驿迷秦树,落叶残碑有汉苔。
最忆年年寒食节,华筵谁向曲江开?

送崔弘道尹沅江

元代 李裕

几日沅江去,今朝别远人。吏曹多任法,令尹亦勤民。

峡树烟中远,湘波雨后新。野人怀善政,露冕看行春。

舒城登观音寺偶会故人朱从善酌酒赓诗至晚而别

元代 李裕

役役苦连旬,偶得山水趣。龙冈势盘环,淝水奔回互。

窈窕青莲宫,独倚云间住。石门青重重,松杉夹微路。

殿隐翠微中,僧归夕阳处。飞溜溅香雪,宝树凝甘露。

梵语空中闻,天花檐外雨。山开景觉媚,溪断人稀渡。

超然惬所适,而复故人遇。扫石坐林阴,携手话平素。

田家沽浊醪,野老荐香芋。赓句喜新联,谈空得缘悟。

醉来恣游赏,跻高穷一顾。远近闾井分,参差峰峦聚。

鹤巢万壑松,烟敛千村树。咫尺周瑜城,微茫颉羹墓。

幽怀颇同调,徘徊不能去。更约芳春期,兹焉重游寓。

宿

元代 李裕

蜀岭西来抱驿楼,

晓渡孤山 其一

元代 李裕

峡口猿啼月影残,满林风露怯衣单。平明行尽山头路,无数奇峰马上看。

过发冠女仙庙

元代 李裕

天上香云拥碧鬟,山中大药驻鬟颜。千年仙去空尘土,半夜月明闻佩环。

芳草不知前度绿,古苔浑似旧袍斑。自怜轩冕驰驱者,目送浮云不得閒。

巢县山行遇雨

元代 李裕

晓度金庭山,夕过白龙峡。两峰争巑岏,乱石相倾压。

向背林木森,险斜蹊径狭。数声猿啸哀,自在莺啼恰。

阴岩古松树,偃蹇露鲜甲。三五田舍翁,隔溪荷锄锸。

云气竟濛濛,雨声常霎霎。泥途讵可登,急涧良难涉。

仆夫已劳瘁,疲马力尤乏。岂不惮驰驱,皇恩未覃洽。

登岘山绝顶

元代 李裕

岧峣大岘跨徐青,万叠奇峰翠黛凝。山杏烟深才放蕊,碧溪春暖尚流冰。

晴云渐觉山腰起,旭日遥从海底升。今日登临兴非浅,扪萝直上最高层。

舒城怀古古舒子国汉颉羹侯作堰储水灌田至今赖之

元代 李裕

荒城十里枕龙眠,汉业于今已弃捐。惟有颉羹三堰在,舒民犹赖灌桑田。

芜城怀古

元代 李裕

一入芜城里,銮舆竟不归。尚馀萤火在,夜夜傍城飞。

李裕

李裕

(1294—1338)元婺州东阳人,字公饶。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从许谦学,撰《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令宿卫禁中。文宗时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时裕已卒一月。► 9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