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白纻四时歌 其四

白纻四时歌 其四

明代 李云龙

雕帘绣幕流霜气,一片氍毹铺地底。围炉炽炭烧肥羊,醉倒君怀娇不起。

与君愿托青松枝,百岁根株长不移。

诗人李云龙的古诗

白云纪游同陈冲师郑蟾林万伯文用壁间韵

明代 李云龙

何处寻幽好,春山高入云。石岩飞磴接,濑道小桥分。

度壑龙为杖,穿萝鹤共群。禅房掩苍翠,人语带氤氲。

问法随真侣,观空息众纷。鸟啼如有意,花落自成文。

凉籁传清梵,香台送夕矄。空林孤磬寂,归路一猿闻。

烟树浮清霭,霞天织锦文。时时回首望,行欲谢尘氛。

漓江

明代 李云龙

云气晚霏霏,高林送落晖。悠然江上水,遥望戍烟归。

岸树如人立,江鱼作鸟飞。角声飘客梦,遥绕故园扉。

赠汪伯耳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

啸咏能终日,升沉莫问天。独怜行乐处,不在五湖船。

赠潘子明

明代 李云龙

栎园归去赋閒居,修竹长楸共结庐。芳草不知三径处,白云常护一床书。

桥通白板行携鹤,门近青溪卧看鱼。借问柴桑陶处士,几回花下过篮舆。

哭袁大玉符卿 其五

明代 李云龙

冥漠何须问,萧条非自今。一官如脱屣,四十已抽簪。

不死妇人手,长留烈士心。东风吹雨泪,班驳百花林。

和邓玄度少参楼居诗次韵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风尘未了宰官缘,归隐于今亦偶然。漫道投閒容寄傲,暂凭飞梦托游仙。

荒郊落日啼秋雁,几处孤城带暮烟。若使一枝栖便稳,东山何事不安眠。

畹兰二章和黄逢永

明代 李云龙

小队红云逐落花,美人何处把瑶华。香魂不昧三生石,可是墙东旧宋家。

溯府江而西山青水碧应接不暇得诗四首 其四

明代 李云龙

鼓棹溯西江,日夕江流上。向晓泊昭潭,群峰露犹滉。

混沌杳未分,都无山水相。援笔待有述,欲语已绝想。

木棉花歌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俯视东邻桃李尘,婆罗高不问由旬。扳枝只为低垂手,肯傍人间栏槛春。

寄答梁明叔

明代 李云龙

与子一相见,片言心便投。相知方恨晚,一别忽经秋。

我去平湖阁,常怀望海楼。遥怜花月下,有梦到循州。

送客还楚

明代 李云龙

雁翅城边猿夜啼,郁桐江上蓼花飞。湘沅西去三千里,一路秋山送客归。

发韶州

明代 李云龙

腊月韶州道,蛮烟尽日遮。风高欲杀草,雪少不成花。

地僻人稀侣,天寒客忆家。殷勤谢流水,急为送归槎。

访朱季美环谷庄居

明代 李云龙

寻君谷口路,杖策入孤村。径转方知处,山开忽到门。

阴崖苍树合,幽磴野花繁。向夕凉风起,高斋闻夜猿。

题徐元祥清槐居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土阶虫语鹤语,草阁琴声磬声。先世三槐处士,对门五柳先生。

清明述怀二首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飘风不遑宁,白日忽已老。既深仲子叹,转切皋鱼悼。

忆昔侍高堂,立身苦不早。昔也愧菽水,今焉悲宿草。

建夷播妖氛,连岁勤天讨。我及赴国难,义旗正东扫。

我非亲在身,酬知欲有报。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

杳杳重泉下,宁廑门闾抱。父书颇曾读,母德宁终稿。

回驭已莫及,但去勿复道。

闻今上驻跸端州恭纪 其三 改二

明代 李云龙

铜柱珠崖氛祲开,扶胥东望水潆洄。风云一旦生屠钓,天地从新辟草莱。

永日复明羲叔宅,南风重播九成台。两都父老齐回首,愿上君王万寿杯。

哭崔季嘿 其六

明代 李云龙

曾共云山采药来,鹤舒台上竹窗开。松间昨夜闻清啸,人见亲骑白鹤回。

李伯襄招同诸子春泛

明代 李云龙

春雨夕流驶,清涟荡遥空。鼓枻遵长渚,停桡憩深松。

两行天际树,一点云间峰。既惬沧洲趣,遂侈烟波容。

布席理觞政,把酒恣谈锋。溪花笑醉客,水鸟如歌童。

天寒渚风急,日落村烟浓。回看来时路,已有白云封。

桥畔明渔火,柳阴闻草虫。巨川方待济,一水何足穷。

迟子为舟楫,去去乘长风。

答陈彦升兼以为别

明代 李云龙

长歌入塞曲,把别五云间。豪气元龙海,酡颜叔夜山。

故人吴会客,待我穆陵关。若问琼枝树,何年许共扳。

咏朋泉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石窦忽涓涓,双垂是乳泉。溪回行若逊,坎习势尝联。

过雨闻声应,蒸云得气先。愿将流水引,还为佐虞弦。

李云龙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39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