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曲中 其一

曲中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秦淮东畔是儿家,芳草墙阴吠小猧。杨柳生成维马树,海棠原是可人花。

春衫掩笑相迎近,曲几扶娇小立斜。留取白门一片月,与郎今夜听啼鸦。

诗人李云龙的古诗

留别梁非馨

明代 李云龙

江花频入梦,心在岭云端。但忆归去好,要知行路难。

长缨君合请,短剑我羞看。砍向醉中别,天寒酒已阑。

送张山人归始安兼寄汪伯耳

明代 李云龙

二月春江深,送君归故林。绿波与碧草,一倍伤离心。

故人在天末,欲往隔湘阴。相见烦相问,多愁年鬓侵。

珠江曲 其四

明代 李云龙

佳人青雀舫,公子木兰舟。游戏青枫浦,沿泗绿水洲。

向晚江风起,齐归花渡头。

题罗右良泊如斋

明代 李云龙

闻学尚京子,为斋号泊如。云霞晓窗思,灯火暮钟书。

经雨井虫闹,入秋庭草疏。索居君自爱,吾道在蓬庐。

题黄与东鹪鹩园

明代 李云龙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捲帘前。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閒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閒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劝君花下且安眠,枳栖雌伏亦暂然。上林一日全枝借,会见鹪鹩幽谷迁。

李伯襄太史招同马伯起赵裕子载酒访余丹丘各赋二律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丹台寂历锁青氛,几处花蹊起鹤群。访道偶逢香案吏,焚香同礼玉晨君。

花间听鸟斟琼液,石上题诗染白云。兴剧不知归路晚,孤亭萝月坐氤氲。

并蒂兰为梁幼宁先生赋

明代 李云龙

闻君九畹里,别作一枝春。弱质如相倚,芳心时共陈。

同人新结契,大士又分身。莫惜纫为佩,花前赠所亲。

建霞楼观奕

明代 李云龙

竹楼时听戛琅玕,月转西林局未残。我自对君无下意,厌闻人说似长安。

都督王公阅兵海上歌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东风吹动碧油幢,帝遣嫖姚视海邦。猎猎云旗过郁水,嘈嘈雷鼓动珠江。

陈抑之宪副招集东皋

明代 李云龙

龙鳞松下拥书城,地接东皋水石清。飞阁跨云收岭翠,寒塘边涧引溪声。

梦回竹院时闻鹤,诗就桃园正啭莺。林下一人君始见,暂凭尊酒话平生。

浮丘社集同张孟奇黎是因欧嘉可黄逢永张子台分得鱼字

明代 李云龙

葛令丹成后,寥寥千岁馀。还逢双燕舄,来访列仙居。

布席投青霭,行歌步紫虚。更寻碧山趾,因忆旧焚鱼。

度小湘

明代 李云龙

春水平于席,舟行若在虚。江晴舞独鹤,沙静拜群鱼。

柳桥樵客饭,芦岸蛋民居。沿月过湘去,榜歌闻夜渔。

为玄度寿母 其新

明代 李云龙

铢衣摇曳紫烟新,笑指桃花又新春。子是玉皇香案吏,身为金母贝宫人。

书传南岳云中鹤,脯擘西垠野外鳞。曾共麻姑话沧海,扳舆先避洛阳尘。

杂记八首 其六

明代 李云龙

水帘千尺挂晴空,沸日冲云半带风。五月严霜吹不散,却疑身在水晶宫。

哭崔季嘿 其八

明代 李云龙

忆君清泪洒西州,经岁西园罢宴游。何事邻人调玉笛,夜来吹落满城秋。

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空门亦自可,且听演三车。尘世风中絮,浮名水上霞。

一丛贞士菊,五色故侯瓜。自足一丘赏,何论八月槎。

游仙曲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青牛道士住碧峰,手把一枝青芙蓉。閒寻天女投壶去,赢却仙坛白玉龙。

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 其六

明代 李云龙

罗浮苍翠里,原是列仙乡。向夕开帘望,钟声到上方。

行吟古洞口,坐卧清溪傍。水石看如此,风尘底事忙。

送郡侯罗老师入觐

明代 李云龙

萧萧凉籁发,飒飒江风黄。翩翩五骅骝,迢迢赴帝乡。

双旌俨前导,父老挟扶将。天子秉百度,作新大明堂。

日夕下明诏,抡才自殊方。我公负明德,夙昔称栋梁。

及兹风云会,愿佐日月光。贱子欲眄睐,恩遇实非常。

如彼穷秋树,雨露滋其芳。恨无双飞翼,相随淩风翔。

伫立望行尘,含毫中斯章。

湖上同邝公路家定夫作

明代 李云龙

画桥栖息处,绕屋尽烟林。向夕山雨歇,出门湖水深。

疏花含晚照,垂柳结春阴。箫鼓人归尽,遥闻啼暮禽。

李云龙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39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