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福清八景寿叶师相 其二 鳌顶云峰

题福清八景寿叶师相 其二 鳌顶云峰

明代 李云龙

巨鳌自古誇神力,首戴坤维奠八极。山无拔木海不波,九域同登安乐国。

谁云弱水隔三千,载得云峰海上悬。金银宫关还谁在,铁笛时时弄紫烟。

诗人李云龙的古诗

赠李赞夫

明代 李云龙

高门方奕奕,之子爱林泉。听雨卧溪阁,搴芳荡画船。

琼枝影木接,春梦玉堂悬。谁识戴安道,幽栖乐事偏。

送吴子远次韵

明代 李云龙

悠悠山水调,千古托知心。以我意中事,发君膝上琴。

涉江采兰沚,分手隔枫林。别鹤毋劳怨,前期幸可寻。

斐园杂咏十一首 其十一 清浣

明代 李云龙

寒塘已自清,凉雨昨夜洗。晓看岸上花,尽插碧波底。

赠汪伯耳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少年奋长剑,跃马向边州。射猎阴山下,追胡瀚海头。

自言负远略,唾手取封侯。宁知时不遇,流落向炎陬。

弘光恭纪

明代 李云龙

杨柳啼鸦旧白门,高皇弓剑此犹存。凤凰城阙临三辅,龙虎山河壮九阍。

白水真王新应兆,苍梧帝子未归魂。经纶草昧今伊始,一代风云岂易言。

秋夜听邻舟美人琵琶

明代 李云龙

江干露气新,芳洲月半轮。佳人洲兰棹,沿漾绿杨津。

只怜弦解语,不见袜生尘。情长留响远,调促送声频。

定知垂玉手,倘亦掩罗巾。今夜秋江上,能无断肠人。

送孙稚明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献策长安后,回翔已十年。身为万夫长,家有十三篇。

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相逢湖水上,同调转相怜。

斐园杂咏十一首 其二 桐君阁

明代 李云龙

子期不复作,雅曲谁与耳。借君膝上琴,发我山水志。

和邓玄度少参归兴十首 其八

明代 李云龙

浩荡南暝外,逍遥任此身。湖山如往日,烟月待归人。

野老能分布,沙鸥不厌贫。纷纷车马客,赢得鬓如银。

灵芝为魏少参赋

明代 李云龙

薇垣春暖木欣欣,中有灵根更不群。秀结月精饶瑞色,气钟云母吐清氛。

三重青盖朝迎日,九曲琼枝夜照云。已借金光被南土,好将承露奉明君。

水西寓目同梁幼宁明府赋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藁砧原自在,不是野鸳鸯。纵有忆君意,其如水一方。

青楼曲 其二

明代 李云龙

何物送春怀,凤头金缕鞋。相呼出绣阁,连臂下香阶。

砌草承罗荐,檐花拂宝钗。不妨阿母在,佯醉倒人怀。

寄李伯襄编修

明代 李云龙

叹息遗弓泪满巾,幸逢苑树发新春。万方共戴吾君子,多士谁为少主臣。

草野愧无酬国略,金门赖有报恩身。莫言笔札穷能事,君是先王简拔人。

访李太史因赠

明代 李云龙

几年曾待金门诏,此日初辞玉诏班。座上琴尊倾北海,吟边风物傲东山。

雨馀草阁摊书坐,花发清溪鼓棹还。莫是开元李供奉,扬州烟月不曾閒。

题绮绚堂

明代 李云龙

自从混沌死,入识互为贼。飞才识想障虚空,自性茫茫收不得。

丈人结习固难忘,潘生又诧锦绣场。世间饶舌米仲诏,更以绮绚名其堂。

墨池春暖桃花泛,赫蹄日丽馀霞散。岂知无相即胜相,华言绮语徒为患。

我从我处登兹堂,毫端隐隐发金光。诗成不解作何语,但闻舌本莲花香。

解嘲 其一

明代 李云龙

天地思自奋,岂不畏搉残。与我周旋久,随时俯仰难。

青山将毋隐,白眼向人看。卿自用卿法,寒松本耐寒。

罗浮山中四首 其四

明代 李云龙

洞门萝月敞秋阴,策杖寻僧过宝林。满地松云幡影乱,一帘夜雨磬声沉。

空怜幽梵香台寂,欲渡玄津法海深。何日金绳开觉路,愿随罗什学吞针。

题李伯开小像

明代 李云龙

玉清为老祖,金粟忆前身。垒块有正骨,嵚寄可笑人。

自宜置丘壑,何事老风尘。借问渠兼汝,终然谁是真。

赠苍梧陈太守

明代 李云龙

瘴烟多处是苍梧,卧里何年剖汉符。凫舄满庭趋属吏,花裙遮道拜蛮奴。

风生官阁摇斑竹,日落江城怨鹧鸪。帝曰吾今召君矣,莫辞叱驭效驰驱。

登石头城同李伯襄宫詹

明代 李云龙

伊予志四方,颇轻万里别。负剑去乡闾,挂帆下吴越。

晨扳白门柳,夕探清溪蕨。俯仰怀旧京,徘徊望北阙。

天上逢故人,济我巨川楫。江山申独往,风水成利涉。

共此云涛壮,各吐中怀烈。背棹指石城,登舻盼燕月。

感念平生亲,遥遥在天末。多谢关山云,早晚迟于发。

李云龙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39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