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酇来同

宋代 李廌

地上云居有梵天,碧池灵脉泻双泉。
不应胜地能埋没,政欲因君佳句传。

诗人李廌的古诗

啸台 其二

宋代 李廌

步兵真旷达,与世故浮游。平时哭途穷,郁郁宇宙幽。

浩气独不掩,筑台凌清秋。一啸已望我,况乃尔汝俦。

斯人固遗世,世亦不汝收。得非青白眼,钧铢牾时流。

聊为招魂些,释汝故时忧。

从德麟自中卢游灵记事

宋代 李廌

青溪翠壁泻琮琤,洞府犹传鬼谷名。
幸有六经堪送老,不思唇舌慕从横。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宋代 李廌

道德富瀛海,百谷输浩渺。
云梦吞什伯,坐映黄陂小。
斯文再炳蔚,精义凌缥缈。
典谟追灏噩,协气充四表。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 ...

宋代 李廌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少林寺诗

宋代 李廌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
山遮石脚斜阳早,云碍钟声出谷深。
只履度关天杳杳,九年面壁海沉沉。
欲知苗裔能传法,柏树犹明圣主心。

蚩蚩

宋代 李廌

氓之蚩蚩不足数,四月五月蒙松雨。
闭门县榻二十年,不见孺子与文举。

和钱之道

宋代 李廌

仲尼圣之时,岂蔽不恭隘。
知命识大忧,嗣世宅已坏。
不阅父母邦,遑及为蒯瞶。
依仁罕言利,执礼不语怪。
污墁泥中辙,脂牵速遄迈。
难乎其有恒,取善仅餔馈。
苟非言抑扬,大道或几卖。
峡有食象蛇,常苦蝼蚁嘬。
昭昭神禹功,凿水疏九派。
刊随神明疲,新水螭蜃快。
志士每丧元,时靡可究届。

题唐洲东寺访友人不值诗

宋代 李廌

眼前风景似襄阳,松柏参天竹满岗。
题鴃一声春欲去,雨催新杏渐娇黄。

秋扇和之道

宋代 李廌

过时悲既往,适用复相先。
世事蓂生陨,人情月晦圆。
寒凉非尔适,衰歇岂余捐。
岁事待秋敛,农夫期有年。

无渡河

宋代 李廌

无渡河,无渡河,
中有龙门之雪中,天池之洪波。
上有碧崖之岌嶪,下有暗石之嵯峨。
蛙蚓得志相讥诃,况复龙蜃与鼋鼍。
崇朝一舍即我郊,黎民一苇平可过。
无渡河,无渡河,
招招舟子不足信,彼亡维楫将奈何。

杨花词三首

宋代 李廌

苦恨红梅结子,生憎榆荚悠悠。
解送十分春色,能添万斛新愁。

杨元忠和叶秘校腊茶诗相率偕赋

宋代 李廌

风驾已驰供御品,霜郊未卷喊山旗。
七闽地产犹为宝,两府官高故不遗。
须藉水帘泉胜乳,也容双井白过磁。
东堂退食公宫晚,金鼎新烹欲沁脾。

宿路北

宋代 李廌

晚日明青嶂,春风送马蹄。
数朝秦岭北,今夜洛阳西。
禁水绿波满,芜城碧草齐。
客心归更速,解辔恨栖鸡。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

宋代 李廌

吾观孔父鼎,知有名世哲。
英英大谏公,克世嗣前烈。
翱翔金銮坡,白首贯忠节。
後昆有斯人,谱系愈卓绝。

邃经堂

宋代 李廌

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
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
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
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
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
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
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
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
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
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
春洲生兰苕,寒溪脱红蕖。
逍遥适所愿,未可咏归欤。
上方宵旰暇,夜殿诵子虚。

同诸公饯望元因宿谷隐以何当风雨夜复此对床

宋代 李廌

雨气天末来,暝色江皋起。
层林蔽楼观,黯淡水云里。
匹马何所从,翩翩五公子。
异时天一方,相遇忽在此。
温言各慰惜,道旧半悲喜。
熠熠萤度帏,泫泫础流泚。
他乡念羇旅,况复饯行李。
一笑未易阑,相望迹千里。
秋江冒后土,余潦满沟浍。
行人泥没輈,腐黍乱荒荟。
结客山中游,风雨在颠沛。
峥嵘栋宇下,磊落宜我辈。
还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桧。
繁阴阻杖履。曀曀几弦晦。
谁能决顽云,共此明月对。

竹亭诗

宋代 李廌

绕冈脩竹小亭深,风干云梢照碧浔。安得茂林带左右,祇应萧爽似山阴。

石栈河在洪闸

宋代 李廌

奔腾龙峤麓,深壑断如截。
石栈架寒溪,盘陀卧精铁。
从衡布方楚,片段发文裂。
平如中唐甓,罅密不容泄。
南岩尽奇险,万状森罗列。
或如巨兽蹲,或类巴蛇囓。
哀泉泻飞磴,流沫常喷雪。
山骨静无尘,泓澄碧潭澈。
鱼龙不敢宅,中有千古月。
壮哉天地间,此险讵劳设。
乃知山水心,自欲为胜绝。
我陪胜士游,兹名因不灭。

瓦庙

宋代 李廌

柱侧檐欹瓦欲飘,断垣苔涩树萧萧。
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

镜屏诗二首

宋代 李廌

凝澄不动水渊盘,风拂泉生或细澜。
月影透帘朝日薄,龙辉绕匣夜光寒。
玄冥借魄知神物,男子无闻已弱冠。
照我精诚至麟阁,缓随弓剑上仙坛。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20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