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慧公朝补陀 其一

送慧公朝补陀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一片慈云占断峰,海潮随月去溶溶。玉毫光彻三千界,影落斜阳杯渡中。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迁馆

明代 李之世

久假而不归,乌知非我室。千金重卜邻,况乃连兄侄。

以此为因依,周旋日已密。侍儿知花性,权令司纸笔。

频来藉花茵,琴尊间编帙。或往叩邻扉,胡床欢促膝。

一年周一迁,光景流波疾。芘身久仰人,茫茫余自失。

物贵返厥初,旭日行当出。图书归旧厨,几案留净室。

庭木醉霜华,朱柿与黄橘。人禽竞扳窥,呵护从此毕。

我身等蘧芦,宁暇儿女恤。谢主兼别邻,返钥仍封鐍。

游玉龙寺

明代 李之世

攀缘皆鸟道,磴磴入苍烟。寺古依云壑,僧贫种石田。

地平仙掌似,峰秀玉莲悬。回复藏禅宇,清凉即梵天。

滩声皇恐近,水色贡章连。笑折梅花去,江干独放船。

园居即影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呼童穿沼水泠泠,缏短坭深汲不成。昨夜矶头添几尺,满林新笋一齐生。

和劝农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谋食有方,务本不匮。纵不逢年,勤则有冀。物岂余悭,唯力弗至。

耕凿嬉游,帝力何愧。

秋日闭关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观书了无味,卖文不值钱。烧笔偿文债,枕书惟高眠。

别陈生

明代 李之世

平芜十里下苍茫,枫树高凝万叶霜。却望故园秋色里,不知天与大江长。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明代 李之世

澄澄鉴碧沼,潴水贮文鱼。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

榆杨荫曲榭,荇藻敷周除。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

层层翠鬣绕,粲粲锦鳞舒。分沫承天泽,依光接玉渠。

春游倾士女,暇燕盛簪裾。蠕动沾灵贶,人禽囿广舆。

虹流纷射渚,水赤幻呈书。钩饵相忘处,天渊长晏如。

雷阳道中即事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独携襆被走曾峦,阅尽畏途风雨残。面带烟霞长作客,身依云水强名官。

三杯浊酒浇肠热,五夜青萍慑胆寒。酬世近知儒术拙,迂疏徒窃进贤冠。

王尧韭以六忆诗见投和之 其六 忆妆

明代 李之世

菱花似水写秋光,画出双眉若个长。一片乌云翠可鉴,飞来小凤立中央。

观叶世美戏剧有赠

明代 李之世

棚上幻端呈百幻,枝头百舌语幻端。物情搬尽机关巧,世界还同扯淡看。

过眼雨云空孟浪,殢人花鸟强悲欢。个中难与痴人说,好向邯郸破梦团。

曾文卿见赠诗扇辄答

明代 李之世

耳君香名业已久。卢生向我大誇口。掌珠怀月底般明。

争似曾郎标格清。曾郎与我才相识。纨扇缄题劳寄忆。

诗比飞泉一派清,流出禺山千仞碧。挹君风度读君诗。

转忆临流挥洒时。

古冈八景 其三 皂幕晴岚

明代 李之世

皂幕碧云幢,遮断蓬莱馆。岚气冥濛入,不知山近远。

天宁寺同林彦杓陈心虞曾敬济许映三

明代 李之世

偶从法藏窥琳宫,却讶琉璃宝界同。阿歘何年成幻住,摩尼浮浪现神通。

山空每诧龙听法,海立时闻鹫呼风。惟有閒潮真不舍,曾随明月汎鸿濛。

偶以公事出西郭暂憩小庵题壁

明代 李之世

确石颓沙岸欲崩,危桥齿齿历千层。已疲官路刚逢寺,乍入云堂不礼僧。

残暑气清荷叶堰,微凉阴藉豆花棚。閒身也被头颅误,到此情怀冷似冰。

赠医士王明心

明代 李之世

城中十室五药肆,朱牌粉额纷相向。十指茫茫看病人,恰似捉月虾蟆状。

我爱山人王明心,指头了了现诸相。为悯众生受病多,不辞身寄江湖上。

平头童子负奚囊,到处名山一相访。曾从庐顶掘仙茅,今在岭南食蒟酱。

中林亦有餐霞人,时时相过问无恙。

舟次横江上春官

明代 李之世

夙昔秉柔翰,抗志事遨游。驾言不得意,各各守故邱。

今晨当别离,何由展绸缪。玄冬十二月,霜露欺重裘。

冠盖趋河曲,声华满帝州。努力赴风云,明良固所求。

种芭蕉

明代 李之世

连朝冻雨色青青,滴入芭蕉不肯停。藤枕竹床初睡觉,绿窗和墨写黄庭。

岁晏悼亡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招魂欲写不成文,细数从前几负君。钏铒每缘供客尽,裙簪常与侍儿分。

得归香国应无恨,纵叩巫阳未必闻。儗向如来求忏度,三生缘会亦纷纷。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八 活得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明代 李之世

尘忙每叹驹光促,山静方知鸟历长。识得坡翁过活法,等閒休把日头量。

和潘孟与山居寒雨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入室始搴萝,支床藉以蓑。村醪堪一醉,鼓腹亦当歌。

淅淅雨如注,殷殷雷乍过。惊闻豚犊响,起问夜如何。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