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

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

宋代 李之仪

和风暖日作霜天,冰雪相投岂偶然。特枉新诗咏陈迹,便同佳趣赏当年。

学优曼倩三冬足,才过荆州十部贤。为问醉衾应好在,莫教痴望似蚕眠。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濮道甫挽词二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倜傥胸襟孰可侔,生平行乐自优游。坐忘更漏棋盈局,醉彻笙歌月满楼。

千顷田园常富足,几朝冠盖旧交游。佳城今日悲埋玉,亘古传名信不休。

送人入馆阁

宋代 李之仪

天禄峥嵘北斗齐,享穷人欲去无梯。自非终贾名偏重,祇恐蓬瀛到却迷。

铅椠异时森杞梓,功名他日看虹蜺。中朝若问姑溪老,但道摧颓一木鸡。

题历阳天庆观自然庵

宋代 李之仪

一日复一日,新年即旧年。本来无欠少,强自起攀缘。

妙悟通三境,清风寄七弦。升腾如未果,且作地行仙。

读华严经三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法令端如万仞陂,后来无法只趋时。早知兴废无非命,可笑穰侯见事迟。

因服药饮酒一盏

宋代 李之仪

东坡在黄州,饮酒只饮湿。我今又过之,酾浆如齑汁。

平生不喜酒,兴来且莫絷。长虹偶尔放,因复投一吸。

入口舌欲脱,下咽虫争泣。熇熇腹将裂,窣窣泪莫裛。

顽涎杂血唾,心悸如鼓集。卓尔无一事,荆棘强自入。

主人固好饮,宿兴亦素缉。如何似见毒,使我卧复立。

彷徨日欲落,稍宽困眼涩。梦觉天未明,齿颊犹习习。

是邦居不非,奈此掩弗及。昔闻禁酒国,今见毒酒邑。

作歌寄一笑,倦闷聊救急。

杂咏四绝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人间所乐宁过此,一事都无有俸钱。更向丰年观割稻,须知身是地行仙。

庄居值雨偶得十诗示秦处度 其十

宋代 李之仪

竞爽联夜光,一个乃明月。吾友不可见,赖尔相怡悦。

蒹葭空非倚,声闻乃不辍。啜菽安暮年,足以免绝突。

赠人

宋代 李之仪

落得清閒与物疏,扃门终日似山居。案头新有归田赋,架上元留纬世书。

紫府未须穷秘简,丹山重见引名雏。诏恩咫尺来相继,还许频为贺客无。

次韵采莲

宋代 李之仪

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次韵牡丹四绝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朝阳烁烁欲争流,已过群红盍自脩。发尽妖妍犹未歇,天机终待几时休。

罢官后旋营居舍寄赠存之

宋代 李之仪

常恨官居如传舍,爱君池馆葺初成。偶同罪垢归无计,聊喜私巢得暂营。

辟户开窗留晚日,栽花引水趁心情。此身何处不可老,况有吾人似弟兄。

题郭熙画扇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蹇驴破帽耸鸢肩,石里长松欲到天。六月尘埃汗如洗,始知立意不徒然。

再次韵致君

宋代 李之仪

华清赐浴记当年,偶托荒山结胜缘。未必兴衰异今昔,曾经天女卸金钿。

郭功甫妻孙夫人挽词

宋代 李之仪

率己名无愧,成家德可尊。蘋蘩招婿妇,翰墨见儿孙。

孰不承慈训,俱来哭寝门。诗人难再得,彤管负详论。

题张湛然兄弟所居壁时谒之不见

宋代 李之仪

乐全老子如星日,真一仙人似凤鸾。早岁光明均照耀,异时文彩避高寒。

低回气类追千劫,邂逅风流得二难。环堵萧然清彻骨,却疑深雪卧袁安。

送陈莹中及第归洪州

宋代 李之仪

七月江南秋已到,江水如天鱼尾掉。处处团橘欲黄时,家家门前舣归棹。

西山佳气彻青云,潘郎门巷如深春。陈家有儿新及第,新着恩袍归见亲。

为报行人洗眼看,养儿如此谁不羡。愿儿不要重科第,事业功名他日见。

文忠公画像赞

宋代 李之仪

霜空无云,秋天澄雾。照然政通,何劳钟簴。俨然望之,希世一遇。

万折方东,逢坡益注。

秦太虚寄书云想君在毗陵广坐中白眼望青天也因录此语为寄兼简诸君

宋代 李之仪

白眼望青天,我乃厌多酒。秦郎才语新,高低秀蜀柳。

春风昨夜来,传书自江口。固为愁水光,物物惭我丑。

归程无日多,僧窗不惊帚。投怀二三子,自许口不朽。

笑言忌有累,盏斝来所有。莫问夜如何,为君专一斗。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九

宋代 李之仪

漏泄天工意不轻,傍春依腊独分明。孤高不作繁红伴,造化须知别有情。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六

宋代 李之仪

病馀憔悴拊空尊,子细思量意却昏。便觉阳和振枯槁,不须方士致幽魂。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