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华严经三绝 其三

读华严经三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法令端如万仞陂,后来无法只趋时。早知兴废无非命,可笑穰侯见事迟。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竹鹤

宋代 李之仪

瘦玉萧疏触处宜,仙风一霎散霜威。未应舞罢排云去,更看丹砂理雪衣。

次韵见寄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东坡流落坐多言,我欲无言亦未全。好辨悬知非获己,力行到底信为贤。

抱琴有味无彭泽,沽酒何妨问玉川。只拟饮呼出门去,强麋置网岂当然。

杂挽诗四首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子令钦平昔,多惭接俊游。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

次韵子椿五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昨夜中秋好月,今朝类试终场。遥想客窗对酒,未知野饭同堂。

地客泉

宋代 李之仪

取径辄林莽,得地三尺馀。名曰地客泉,客至如涌珠。

初惊一穗起,逡巡周四隅。酌之甘胜酝,瀹茗尤敷腴。

物理不可诘,感叹常踌躇。于焉知福地,未易世眼拘。

试陈瞻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万口弥陀未饭前,西方境界每依然。何须更学王文度,那处元非极乐天。

李太白赞

宋代 李之仪

龙不可收,虎不可缚。矫矫世路,彼自清浊。

醉遣脱靴,孰贵孰贱。弄月沧波,万顷一线。图画如好,虽曰糟粕。

对之超然,鲸尾欲捉。

次韵子椿见寄

宋代 李之仪

一逢佳节一消魂,青彻江山绿满园。又把锄犁聊自遣,却嗟身世独难论。

三钟切幸资三径,九奏时犹梦九门。胜处何能偏见忆,便应佳思袭香荪。

旧怀二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陈迹回头似梦馀,花应长好但馀无。诗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谁倾饭一盂。

流落丹青惊始见,形容笔墨竟难图。公孙自是天同派,漫托周馀载硕肤。

澄虚堂

宋代 李之仪

公子高明悟劫灰,鼎开轩语致幽怀。萦云叠巘镵天去,极目沧波入坐来。

千首诗成谈笑里,百分酒尽筦弦催。自怜曾是高堂客,欲赋惭无宋玉才。

欲过大乘先寄祖灯禅师大乘甚贫新开堂

宋代 李之仪

大乘此去有几里,闻道祇园近布金。但恐钵中无客饭,止期经宿谢知音。

送芝老

宋代 李之仪

江头春色已可掬,风雨恼人常不足。笔刀俱来纸上春,墙常落红争蔌蔌。

忽然别我下庐山,莲社风流指顾间。为我寄声陶五柳,少留佳处共追攀。

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新来句法宛如阴,端与衰公伴陆沈。未易偏师壮秦系,刘郎戈甲旧成林。

东坡挽词

宋代 李之仪

从来忧患许追随,末路文词特见知。肯向虞兮悲盖世,空惭赐也可言诗。

炎荒不死疑阴相,汉水相招本素期。月堕星沈岂人力,辉光他日看丰碑。

保宁机道者传神赞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万点寒鸦,一轮秋月。时节因缘,因谁漏泄。眼光如电舌如雷,绕颔须眉满头雪。

若问人间大导师,踏着称锤硬似铁。

壬辰春试终场王德循置酒登月阁邀丁希韩甚欢夜分方罢

宋代 李之仪

宝炷芬敷散瑞烟,月移花影上栏杆。角声又报梅花弄,只恐归时夜更寒。

次韵鲁直留别

宋代 李之仪

南北二十年,短褐足尘垢。九仞未及泉,竭心恚地厚。

积翳开前山,月在山之颜。目断两黄鹄,梦寐长跻攀。

我饭苦多噎,见君遽出气。定有囊中药,痿人果知起。

枯槁洗朝露,咀嚼玉壶冰。蔓草岂自得,香发须高陵。

齰舌真有味,辨口空齿落。顿悟孺子歌,会当濯其浊。

允蹈固未见,能言人亦难。得微可齐语,引置庄岳间。

大路平如掌,仁者贵安宅。直弦为君弹,万里等寻尺。

何年纪渻子,相向犹木鸡。肝肺已自镂,土苴非所知。

书吴江垂虹亭壁

宋代 李之仪

三十年惊一世人,衣巾空有泪痕深。他年不为鲈鱼脍,聊欲江干卜近邻。

兼江祥瑛上人能书自以为未工又能诗而求予诗甚勤予以为非所当病也 ...

宋代 李之仪

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戏将字画当杖拂,与子凭轼相周旋。

笔若运矛槊,手如致裨偏。眼能援桴鼓,心为制中权。

弃捐尺度废绳削,似曲还直非方圆。适当庖丁善刀后,但见满纸银钩连。

心眼手笔俱不用,拟向底处观其全。思量不可到,此地无中边。

政似观澜亭上夜深后,满空白月孤光悬。

复次韵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幕府风流旧泛莲,裔孙家世掩青钱。别开眼界霞争烂,分得秋光菊未鲜。

灯阵有心欺醉帽,珠盘何日泻归船。锦囊示我锵金句,空愧巴吟缀后篇。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