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陈声玉

答陈声玉

明代 梁宪

十年不见鸿鱼杳,几度临风每忆君。海上驻颜应有诀,山中投老恨空闻。

牙旗小队频行猎,铁骑南方早冠军。何日楼船下牛斗,江天一笑慰离群。

诗人梁宪的古诗

花朝社集西禅寺

明代 梁宪

嘉会花朝节,群贤鹿苑期。阳台多绝调,老病愧追随。

礼喜无拘束,诗成听早迟。醉扶藤杖返,恰与野情宜。

南园怀古 其三

明代 梁宪

南园霜月夜深明,感旧长廊每独行。遗址已荒三百载,朗吟空忆五先生。

从来离乱难栖托,赖有诗歌慰性情。惆怅昔年同此日,几回兴废暮潮平。

赠周灿子之苍梧

明代 梁宪

苍梧旧游地,回首三十年。山川今如何,世事几变迁。

世事变迁元有数,治乱循环若寒暑。人生遇合亦有时,乘时各自成千古。

携手送子上河梁,登舟西顾何茫茫。水有鳄兮山有狼,群狐白昼恣鸱张。

临流大呼拔剑舞,剑花闪闪生寒光。解剑赠子扫搀枪,我欲还山聊徜徉。

子既际时复遇主,他日功名安可量。

甲寅秋麦盛际返自晋阳过我斋头别之次日寄我以诗兼惠仪物走笔赋答 ...

明代 梁宪

赠我西凉物,绒毡色色精。顿令少年梦,直绕九边城。

垂老有何好,疏狂易作惊。细观还使者,已荷古人情。

过何仙姑祠 其一

明代 梁宪

昔年居罗浮,长与群仙游。蝴蝶如车轮,飞上大石楼。

五彩映朝日,跨之恣优悠。几度访云母,逍遥过丹丘。

不见何仙姑,使我生离忧。今春入增城,驻棹相水头。

仙姑故居在,林木生清幽。披帏一长揖,踌蹰重迟留。

如登姑射山,绰约莫可俦。

拟古寄清霞先生

明代 梁宪

与子经年别,相见未有期。杳杳见赏心,晨夕徒依依。

达生恨弗早,中岁致乖离。沦落穷海滨,岁暮莫能归。

美人曾有约,佩我以江蓠。几回临秋水,濯我芙蓉姿。

芳洁匪自媚,但取不磷淄。之子爱美好,赠子以相思。

重哭周角长 其二

明代 梁宪

昔年挈妻子,避地至吾家。一甑同朝爨,危楼听莫笳。

共欣相聚乐,不作乱离嗟。今日重过此,伤心对落花。

重哭周角长 其一

明代 梁宪

吞声成死别,唧唧忆生时。笃厚诚天性,虚怀使我思。

黄泉徒有恨,白首会无期。寂寞门前柳,空垂万缕丝。

寿某僧

明代 梁宪

山僧住山服山精,绿发方瞳忘死生。时出岩头看花雨,不知身在雨中行。

答卫菉园

明代 梁宪

廿载谢从戎,披衣重井中。清言惊四座,行草重三公。

我亦诸侯客,今为田舍翁。干戈何日静,与尔访崆峒。

赠三楚何天目先生

明代 梁宪

白发一身孤,飘零傍海隅。梦犹哀血诏,语不及妻孥。

素食非缘佛,忘形养故吾。有时泪暗洒,长恐旧恩辜。

游仙诗赠叶金吾犹龙

明代 梁宪

少年喜游侠,中岁成老翁。慨然学长生,采药沧海东。

石床产朱砂,朵朵如芙蓉。采归试烹炼,变化资无穷。

黄金为楼台,户牗皆玲珑。神丹一入口,颜貌如青童。

始知二气精,妙用有奇功。逍遥游八荒,凭虚匪御风。

遣闷 其七

明代 梁宪

书舫追欢夜复朝,花茵促膝共吹箫。依稀犹记吹箫处,杨柳堤边第六桥。

重哭周角长 其三

明代 梁宪

神仙如尽谬,丹诀不须传。愧我徒酣酒,怜君学未专。

追惟论火候,岂拟独延年。洒泪看遗照,凝眸坐鼎前。

寿张铁桥

明代 梁宪

松姿鹤发先朝老,卜筑湖边寄老沦。满径藤萝花覆屋,一溪烟水柳迷津。

飘飘独往如遗世,落落逢人尽率真。曾记少年游侠日,朱缨骏马踏香尘。

赠屈翁山 其二

明代 梁宪

尔我怜同辙,高堂年共高。无心营利禄,且自续离骚。

浪迹悲时命,低头愧宝刀。终然控海岳,与子作卢敖。

晓发端水

明代 梁宪

烟澹江浦月,晨起理舟楫。如接梦中境,一声清觱篥。

悠悠行役心,郁郁中肠结。值兹丧乱馀,田园半芜没。

耕凿无粒储,徵求如束湿。不行同坐窘,行矣肠断绝。

望云知我亲,怜我远跋步。愿言及春归,对酒庭花发。

送贺秋卿还扬州

明代 梁宪

别君珠海思茫茫,南武城边日色黄。草檄蛮王除左纛,还家幕府治金装。

碧空绝影行天马,霄漠翱翔看凤凰。世事尽凭公等在,疏慵成我布衣狂。

送徐仲内还金陵 其二

明代 梁宪

昔年郁夫子,著易丹霞山。斯道久榛莽,何人同往还。

千秋真绝学,一脉共相关。付托兹焉重,流传莫等閒。

寄邵在三

明代 梁宪

邵侯今吏隐,不种旧时瓜。东尽平原客,南乘博望槎。

青云增意气,高谊重烟霞。应笑商山老,何迟到汉家。

梁宪

梁宪

梁宪(一六二四—一六八三?),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