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屈翁山 其二

赠屈翁山 其二

明代 梁宪

尔我怜同辙,高堂年共高。无心营利禄,且自续离骚。

浪迹悲时命,低头愧宝刀。终然控海岳,与子作卢敖。

诗人梁宪的古诗

答卫菉园

明代 梁宪

廿载谢从戎,披衣重井中。清言惊四座,行草重三公。

我亦诸侯客,今为田舍翁。干戈何日静,与尔访崆峒。

答周发公并贻乃弟角长

明代 梁宪

吹箫乞食芦中人,头白归来沧海滨。母在颠危未敢死,辱身囚首作顽民。

卖药偶然到城市,君之季弟见我喜。特为搆馆城西隅,爱我敬我如父子。

我愧德薄学力疏,椎鲁狂直性又迂。百事无能有裨益,十年敬爱情逾初。

人生知己诚不易,况以千秋为道契。侧身天地忆古人,宇宙茫茫无位置。

君齿长我十馀载,爱我敬我如昆弟。益见君家兄弟贤且难,使我感叹泪汍澜。

蚌珠生于泽,璞玉生于山。山泽之民日习见,相与弃掷若等閒。

胡贾岂不爱其殷,剖股藏珠意何苦。卞和岂不爱其足,刖足几回犹泣玉。

我非珠与玉,日习何能免弃掷。感君兄弟伤时厄,为君重歌哽呜咽。

仙城重九

明代 梁宪

十年无复登高兴,一上层台百感生。不是流离悲故国,自缘衰病爱升平。

秋高旅马来寒色,节近黄花起暮情。岂有白衣能送酒,鹔鹴聊典尉陀城。

寿尹中翰伯复翁八十

明代 梁宪

布衣竹杖旧遗民,簪笏先朝侍从臣。八十犹然思故主,五更频梦入枫宸。

沧桑世上真观幻,花萼楼前自在春。莫厌钓璜长寂寞,伫看丹陛遣蒲轮。

寄愁 其七

明代 梁宪

杜若江边只自芳,美人天外信茫茫。梦回曾记秦楼上,月下吹箫引凤凰。

送陈启宾还洪都

明代 梁宪

海门潮长月初圆,荷叶风香满客船。明月送还南浦上,东风留醉楚亭边。

腰间恨解雌雄剑,匣里愁分甲乙篇。归去洪都郁佳气,故人休忘粤台前。

与侄涛时五十又一 其一

明代 梁宪

大阮疏狂甚,阿咸固自贤。蹉跎俱五十,闻道在何年。

且喜诸孙长,堪将世业传。东溪旧庐在,乔木郁苍然。

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 其一

明代 梁宪

十年江汉客,头白还山中。子从白岳来,值我蒲涧东。

安期去已久,菖蒲空紫茸。当时干项藉,苟遇成何功。

学仙即无有,千载见高风。嗟彼世间人,语之如瞆聋。

送雪堂和尚还鹅湖

明代 梁宪

末路如今日,乾坤通塞时。尘沙归浩劫,硕果得吾师。

语默无非道,行藏随所之。鹅湖寻旧隐,重去剪茅茨。

寄愁 其三

明代 梁宪

黄石桥边受素书,乘风东海跨神鱼。天门缥缈逢仙子,高驾云軿白鹿车。

南园怀古 其三

明代 梁宪

南园霜月夜深明,感旧长廊每独行。遗址已荒三百载,朗吟空忆五先生。

从来离乱难栖托,赖有诗歌慰性情。惆怅昔年同此日,几回兴废暮潮平。

寄愁 其八

明代 梁宪

千金不惜买灵文,吸月餐英总为君。共保朱颜长美好,招将箫史日为群。

暮抵增城

明代 梁宪

孤舟行竟日,薄暮抵增城。断岸花争堕,荒途草细生。

人家门渐闭,茅店火初明。未敢投官驿,殷勤问戍兵。

赠尹淑之游泮

明代 梁宪

皇明三百载,史学称尹陈。各成一家言,皆为吾邑人。

卓哉尔大父,德业垂千春。子孙世相承,翩翩迥不群。

惟尔更超乘,一试辄冠军。麒骥初展足,天衢何足云。

修名立年少,道义须自珍。道义在我躬,祖父即一身。

小儒秕糠事,一切若灰尘。无为晚季习,轻世薄彝伦。

秋日过洪水部

明代 梁宪

乾坤何处着閒人,松菊归来日转亲。投刺尚馀方外友,著书赢得自由身。

寻常志士能轻世,岂有高贤不奈贫。只恐东山时望切,未容泉石久沈沦。

赠尹阐之游泮

明代 梁宪

朱缨绣帽泮宫回,新举翩翩汉茂才。走马正逢长至节,看花喜见早梅开。

文章自有家声在,孝弟多从庭训来。昼永梦馀春草句,夜深犹倚读书台。

遣闷 其七

明代 梁宪

书舫追欢夜复朝,花茵促膝共吹箫。依稀犹记吹箫处,杨柳堤边第六桥。

甲寅秋麦盛际返自晋阳过我斋头别之次日寄我以诗兼惠仪物走笔赋答 ...

明代 梁宪

赠我西凉物,绒毡色色精。顿令少年梦,直绕九边城。

垂老有何好,疏狂易作惊。细观还使者,已荷古人情。

水濂洞山寺

明代 梁宪

散步长栏外,千山幕紫烟。海门归野鹤,洞口集渔船。

风落新秋叶,潮生欲暮天。徘徊看月上,还倚石岩前。

癸亥春送陈献孟赴佟静公之招由楚入都取道游西岳访咸阳祁尔嘉明府 ...

明代 梁宪

送子上河梁,天风吹大荒。春潮浮万国,秋雨度三湘。

意趣川岳外,行忘关塞长。高歌过易水,挥手入咸阳。

梁宪

梁宪

梁宪(一六二四—一六八三?),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