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林光
半山残雪半山云,装点乌龙到十分。几树梅花开笑口,晓风时有暗香闻。
过钱塘江
晓日融融蘸碧波,爱人烟景可胜多。山分吴越潮吞吐,帆驾风涛春一初。
裘敝篷霜寒却犯,诗成尘砚冻仍呵。扁舟罢钓沙头泊,却羡渔翁枕短蓑。
泷崖
索翠沿流老未休,青山面面水悠悠。诸孙不解争梨栗,赢得金牛一点头。
送柳贰尹
利名真个有危机,箫鼓频催少府归。莫道南川无意绪,赠行诗卷也留题。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五 南亩耕云
人间时节傍清明,晓枕惊回布谷声。百亩会看烟雨足,一犁穿破垄云平。
芸苗毙带逡巡酒,尝稻匙翻骨董羹。多少田家欢乐事,莫愁翁主厌躬耕。
邓林芳意八首为邓侍御 其二 桂筵称寿
桂影照三秋,亲龄连甲子。不用舞斑斓,象笏拜朱紫。
次韵周文郁送蜀葵栽 其一
反舌无声夏欲穷,野蒿满径闹芳丛。名花移植根犹浅,未许柔苗战乱风。
写怀次韵答陈子崇二首 其一
三年尘梦寄燕都,不信今吾是昔吾。涪水远帆思叔子,洛阳高枕愧尧夫。
苏枯霖雨天何吝,照眼莺花日渐疏。国脉调来元自寿,枉劳俞跗过忧虞。
次韵答族侄东逢秀才 其二
贤书日问广之东,京国无缘遇东逢。未信文章憎命达,还将老眼对天公。
虚名尽道忘羁绊,阔论堪愁误听聪。赤手伊谁拊圣教,高卑两过各归中。
泛鸳鸯湖二首 其二
爱人冬日暖如春,凫雁相忘镜水滨。细浪轻风催晚醉,中流一笑任吾真。
经钓台二首 其二
万里心藏一瓣香,布帆飞趁午香狂。好山似汝真难动,流水如人空自忙。
崖树株株新宿雨,岩花在在笑轻航。我来未买严州醉,试把桐江一味尝。
寿三原王冢宰
扶植斯文最有功,谁教大老老关中。春延鹤算应无极,天驻仙颜老更童。
万姓每思文彦博,三边犹惮寇莱公。千钧何处逢乌获,吟望青山话未穷。
送诸生往杭州时吴提学檄选诸生听讲三首 其三
无言夫子教当年,不道无言是妙传。千古路头须问讯,浮云消尽见青天。
偶述三首 其一
木犀香亚几枝低,尽日花边坐欲迷。何处棹歌声转急,缓寻幽草更前溪。
过铅山有怀韩介之 其二
行行乌桕傍江湄,曾记当年共步时。欲识九崖超拔处,盛年坚谢一官微。
杨子山行人奉命有事于武冈亲王将便道归省来叙别诗以奉赠
雨脚初收日向低,哦诗斟酒惜低携。庭花喜听乡音笑,枥马如留客子嘶。
使节仰瞻衡岳近,天香持过洞庭西。莱衣归舞羊城月,乐事真堪满卷题。
清溪钓矶 其二
忽闻此日清溪侣,何处深潭应浅陂。流水放歌还胜事,春风击棹更童儿。
不辞海上神仙酒,亦有山中野老诗。万里羊裘虽自得,等闲不羡钓鱼矶。
送郎黄门上京三首 其三
画舫频催馆更迎,振衣应为救迎行。云连浙水风涛壮,春入都门锦绮明。
城社鼠狐终未净,郊原豹虎尚纵横。莫愁天下人无耳,会听西周老凤鸣。
呼风
帆樯上下斗呼风,船尾船头闹聒聪。东往西来皆欲顺,不知何以作天公。
雪中追和东坡韵八首 其一
絮粘枯树闹饥鸦,载酒过门问鸦车。屐齿每嫌穿碧玉,陶铛端欲煮琼花。
剡中夜舫殊堪画,驴背诗情却到家。老我都城兴无限,那钱买醉不藏叉。
次韵答陈石翁
老脚年来陟两畿,南溟空仰一轮丝。考亭旧学曾称伪,严子滩声也未夷。
坛杏坐忘春雨后,浙山看到晚晴时。含情细和江门句,不怕烧灯下笔迟。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560篇诗文
隆中谒武侯陪陈提学佥宪二首 其一
勉诸生习小学四首 其一
再游三洲岩五首 其四
赠林思绍侍御出守姑苏
舟中和子翼雪茶
鹅湖谒四贤祠二首 其二
新年杂兴八首 其二
直沽阻风二首 其一
蒙
试笔叠韵答王汝楫助教
次韵答吴居士
鹿门寺怀庞德公
喜李都宪以抚治督将出师用杜老诸将韵奉赠二首 其二
赏雪四首 其四
赠李大使将致仕南归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一 马陵春游
奉和内阁及大理诸公联句赠少司马德兴孙先生四首并序 其二
除夕自勉
严州名宦九首 其八 张栻
赠别聂承之侍御巡按广东
伤竹三首 其三
游玉泉寺用杜工部登四安寺钟楼韵
和陶十一首 其七
隆中武侯庙揭扁二首 其一
题金陵折桂图
平湖病中思南归六首 其六
哭时褒四首 其三
舟中偶述四首 其四
移居且弥月旧主迟迟未去诗以促之
九峰十景 其十 双涧观泉
叠前韵再赠
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 其四
承田地曹见邀先至西湖保叔寺候任侍御张冬官偶赋
往钓台祭子陵先生阻风示诸生
赏雪四首 其一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七 竹窗读易
奉谢诸明公惠乙丑历
书堂十咏奉和少司寇新昌何世光先生韵 其三 荷
借通川感事诗韵寄林见素都宪兼呈总制洪两峰先生
次韵答安处郡守杨麟洲
登众岭用子翼韵
开户
下邳
贡三角牛 其二
陈佥宪嫡母吕氏挽
和子翼湖中对匡庐小酌
过王氏庄小酌
赠饮者
祭酒谢芳石先生祖母获旌门喜 其一
议乡饮图代柬呈胡府尊
过峡山寺二首 其一
神泉为大参将钟君题四首 其一
赠别张宗昭县尹之衡阳
和陶十一首 其九
武林中秋遇雨遂阻西湖之兴赋三律以纪三首 其二
石壁月夜饯邢挥使之东瓯把总
题西湖醉老卷
癸亥冬至以次该陪祭陵因病不果承学录昌平李廷用先生慨然见代因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