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林光
谁散天花落地来,坐看人世变蓬莱。乘风缓爱虚檐舞,映座偏宜矮屋堆。
冻砚频呵挥老兴,红炉谩拨送深杯。诗翁对此情无限,坐拥羊茸看欲呆。
得平湖沈楷秀才书
严城迫残腊,客星过我堂。欲语欲不语,手持书一缄。
开缄见元式,疾读下数行。何啻获珠贝,目过心不忘。
我迹乌足数,雁凫随稻梁。吾子独何见,亹亹过推扬。
斯学若聚宝,宝积山自光。斯学若浮海,海阔须舟航。
迟迟嗟抱璞,渺渺空望洋。孰与登彼岸,孰与发其藏。
年驰力不逮,尔鬓忽已苍。寄语当湖子,何时来我傍。
手掬桐江流,共漱千年力。
游石佛寺五首 其二
乌马穿松得得来,白云封寺径封苔。閒官莫道无閒趣,也傍泉声弄酒杯。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 其一
黄河之水入清河,滚滚浑成一样波。评注水经推陆羽,试分清浊果谁多。
南安偶题七首 其四
面面青山送积阴,南安城子落锅心。旧游每忆程兄弟,真乐人閒何处寻。
武林中秋遇雨遂阻西湖之兴赋三律以纪三首 其三
何处逢人话迫真,浮云过眼日相新。蒙头晚雨愁孤旅,屈指晨星见几人。
有口旧尝龙井美,无钱刚被酒家嗔。容知他日严滩月,不泻天河一带银。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八
美玉孕顽石,明珠在深渊。光辉彻幽谷,丽泽照重泉。
上帝有明命,嗜欲未开先。瞬息易放失,存之入缈绵。
天人本无间,此气常浩然。勿忘仍勿助,外诱胡能牵。
送诸生往杭州时吴提学檄选诸生听讲三首 其三
无言夫子教当年,不道无言是妙传。千古路头须问讯,浮云消尽见青天。
登太白楼 其四
凤凰台上望分明,白鹭洲连白下城。好景未忘崔灏句,此楼谁扁谪仙名。
一樽留醉任人里,千载来歌越客情。纵步危栏虽百尺,天阶犹有未趋程。
次韵姜仁夫秋官过访平湖四首 其四
初更催县鼓,倒履迓仙槎。细雨销红烛,连床语白沙。
铜仁太守挽
青青离离木拱时,谁镌太守墓前碑。铜仁德泽知深浅,却有贤孙索挽诗。
立冬后赏菊十首 其三
看到忘言处,浑疑我是花。不知时已过,犹复露霜葩。
题逸老堂卷
双眸窥破覆前车,吏隐心藏入仕初。墨发归来忘此世,青山依旧统吾庐。
寻诗野寺游应惯,看竹邻家到亦疏。逸老堂空观化后,松风泉韵自长歔。
戊午七月访清江浦冬官席文同地曹刘用熙饮于园亭赋此
潦倒青江兴忽催,紫薇花好为谁开。亭孤刚聚三人话,径僻还容二仲来。
共把浮云看世计,更将淮酒引磁杯。斯文一会殊非偶,返照秋光满草莱。
平湖御史曹琼挽
一从飞跃出泥涂,往往逢人问玉夫。旧学语来醒似梦,虚名身后有如无。
官荣柱史终何忝,病反当湖更不扶。身计浮云过转瞬,百年何事是良图。
九峰十景 其十 双涧观泉
活活夹山来,悠悠双眼觑。欲知流不穷,更认泉来处。
赏瑞香和杜醉老
春杯吾欲挽西江,况有天香傍玉缸。醉眼换将醒眼看,题诗还得笔如杠。
奉新偶述二首 其二
顺风不开帆,逆风牵远浪。平居见瞭然,临事忽然丧。
过壶公山
壶公何物钟灵秀,更为壶公一品题。老眼何曾忘五岳,笋舆吟过木兰溪。
相庐吴浩然居士过访
不踏州尘三十年,为谁扶杖过山巅。墓庐免服形还瘦,城市逢人礼未便。
叉手春风应得计,撒花亭子岂论钱。明朝仲氏询行变,曾假南川一榻眠。
闻梁侍讲叔厚先生暨王文哲黄门使交南将过富春赋此二律以侯兼致赠 ...
问程遥讶使君舟,少滞桐江看活流。解缆缓牵丁字水,挥杯延换富春筹。
光腾北极双龙剑,恩盖安南小越州。海角天涯虽僻远,锦衣仍傍故乡游。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560篇诗文
洗心亭为华廷禧少参题
题娄武库洪都东湖漪楼
赠太学诸生
偶述三首 其三
观山四首 其四
严州名宦九首 其二 宋璟
将之严州写怀留别京师诸友八首 其四
赏雪四首 其四
游石佛寺五首 其三
次韵答从弟永锡二首 其二
订马代简戏答王都给事
赠冯廷伯佥宪赴岭南专督盐屯之政
下邳
鄱阳舟中对匡庐小酌四首 其三
新年杂兴八首 其六
经小箬
和陶十一首 其七
次韵龚中贵桃竹感之作
次韵答族侄东逢秀才 其二
蒙
赠陈式尹之建安
弄笔示诸生
南园草屋
严州试诸生
次韵内翰刘可大赠别
严州名宦九首 其七 胡寅
立冬后赏菊十首 其九
经钓台二首 其二
临清候关偶成
叠用屠司寇旧赠韵答钟舜臣少参
贞则卷为林思绍太守母题
溪山小景
写怀次韵答陈子崇二首 其一
赠方司训之湖口
静观亭次定山韵三首 其二
送柳贰尹
惠州阻风
奉赠少保洪总制先生
贡三角牛 其一
赠袁阳健夫进士尹上元
高阳池候都宪李先生四首 其三
勉诸生习小学四首 其三
观山四首 其一
郯城任侍御东庄八景 其一 藤陵春游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 其三
承国主命代祀西南二坛斋居偶成
迁居四首 其四
赠别聂承之侍御巡按广东
平湖举人吴绅挽
登云居寺
东鲁门 其一
怀竹为孙志同稽勋
代赠仰之子
傅寺副双亲挽二首 其二
奉饯少司成偶至月河寺西亭见杨东里草亭诗因借其韵纪兴
曲阜道中二首 其二
大湘峡晚酌
铁佛寺偶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