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日呈李成父

九日呈李成父

宋代 贺铸

城中雾雨晓冥冥,坐失城头百尺亭。行乐固知非我事,苦吟犹得有君听。

未应白发饶新贵,任使黄华笑独醒。异日肯寻鸡黍约,太行长绕故园青。

诗人贺铸的古诗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 其五 秋月

宋代 贺铸

霜空出华月,樽酒聊相对。别夜复婵娟,故人千里外。

送潘景仁之官岭外兼寄桂林从叔

宋代 贺铸

夜衔舟尾昼联樯,齐发都门到楚乡。
我欲尘埃投衮衮,君方湖海去茫茫。
伤心客路逢寒食,回首家园但夕阳。
想见步兵应访问,仲容无复竹林狂。

行路难·缚虎手

宋代 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忆仙姿(九之五)

宋代 贺铸

雨后一分春减。深院落红如糁。柳外出秋千,度日彩旗风飐。销黯。销黯。门共宝奁长掩。

杨柳枝词二首之二

宋代 贺铸

杨柳东风尽日吹,柔条应自不禁持。
都门三月伤心地,强半青青赠别离。

忆秦娥·晓朦胧

宋代 贺铸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潇湘雨(满庭芳)

宋代 贺铸

一阕离歌,满尊红泪,解携十里长亭。木兰归棹,犹倚采苹汀。鸦噪黄陵庙掩,因想像、鼓瑟湘灵。渔村远,烟昏雨淡,灯火两三星。
愁听。樯影外,繁声骤点,□□□□。□□□□□,浓睡香屏。入梦难留□□,□□□、□□□□。□窗晓,云容四敛,江上数峰青。

忆仙姿(九之三)

宋代 贺铸

相见时难别易。何限玉琴心意。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憔悴。憔悴。蜡烛销成红泪。

烛影摇红·波影翻帘

宋代 贺铸

波影翻帘,泪痕凝蜡青山馆。故人千里念佳期,襟佩如相款。
惆怅更长梦短。但衾枕、余芬剩暖。半窗斜月,照人肠断,啼乌不管。

题汉阳寓舍老桑

宋代 贺铸

曾无沃若饱吴蚕,腹蠹聊供啄木馋。
底事殷勤喭元绪,不应有意附炎炎。

三山

宋代 贺铸

南朝凤皇台,置酒昔高会。
酒酣望三山,宛在青山外。
长哦谪仙吟,如啖鲸鲵鱠。
明日信东风,孤帆出其背。
荒戍接江濆,开门适相对。
鼎足跱长川,不为舟楫碍。
雨阳云吞吐,早晏潮进退。
万古免浮沈,曾微拚鳌戴。
伊余厌尘坌,闭目何可奈。
爽气豁襟灵,山乎吾有赖。
尝闻晋阿童,万舻飞戈快。
径造此山陲,沧波为之隘。
顾我疲软姿,功名让前辈。
玄晖昔凭眺,物色颇有在。
他时挂武冠,刀剑行且卖。
山价略可酬,庵栖谢当代。
远持三山矶,况彼七里濑。
犹得傲狂奴,吾无故人待。

浪淘沙(四之二)

宋代 贺铸

一十二都门。梦想能频。无言桃李几经春。艳粉鲜香开自桃,还为何人。
白纻别时新。苒苒征尘。镜中销瘦老于真。赖有天涯风月在,依旧相亲。

上巳後一日登快哉亭作

宋代 贺铸

上巳信嘉辰,流觞传旧俗。
良游怅不遂,吏局方有属。
东风游晓雨,万窍嗥林麓。
疑有泊舟人,狂歌河女曲。
逾期始澄霁,物色如新沐。
城角趋危亭,登临尉幽独。
纷华扫不见,胡蝶飞平绿。
竚倚穷夕曛,悠哉此心目。

京居感兴五首 其五

宋代 贺铸

长言与短调,谁谓高游艺。谩赋芳草篇,长安居不易。

内翰出龙眠居士写真图

宋代 贺铸

落墨龙眠品如神,横笻一见谪仙人。
孤云老鹤来何处,异石清流风是身。
瞻仰生风开鬓发,卷舒盥手敬星辰。
他年莫用黄金鋳,传在人间此逼真。

泊舟永城寄京都朋游

宋代 贺铸

正西千里是青门,桥下春流带雨浑。
想见旧游芳草合,有谁楼上与销魂。

思柔女

宋代 贺铸

楼角参横,庭心月午。侵阶夜色凉经雨。轻罗小扇扑流萤,微云度汉思柔女。
拥髻柔情,扶肩暱语。可怜分破□□□。□□□□有佳期,人间底事长如许。

群玉轩(同前)

宋代 贺铸

群玉轩中迹已陈。江南重喜见,广陵春。纤秾合度好腰身。歌水调,清啭□□□。
团扇掩樱唇。七双胡蝶子,表□□。□□□复旧东邻。风月夜,怜取眼前人。

古捣练子 剪征袍

宋代 贺铸

抛练杵,傍窗纱。巧剪征袍斗出花。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

送武桓之安阳

宋代 贺铸

黄金络征辔,之子待明发。
樽酒少迟留,禅林见凉月。
歌鬟结蛾黛,怨此佳期阔。
去去柳堤风,青蝉催白发。
贺铸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 76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