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林俊
为别东华己四朝,老来孤迹更虚飘。身随化国天中日,梦落扁舟海上潮。
布散群鸥临杜墅,文成仪凤协虞韶。三台合与薇垣近,夜夜神光烛上杓。
郭侍御世重以言落职兼程慰其母安人
沥血匡时疏,回肠慰母情。江山连故郡,昏晓戒兼程。
升落等残梦,艰危剩此生。精忠良柱史,暂尔圣人氓。
挽韩忠定公 其二
大老安危系,幽明竟此分。易名彦国谥,锡葬稚圭坟。
特进三公品,重颁九祭文。素车前道路,孤泪落寒云。
和少陵六绝 其六
陶谢风流秪两公,后来韦柳亦相雄。极知作者关名教,不混王杨谫薄中。
赠太老石斋翁致仕 其一
礼绝官僚识羽仪,九重动色注东墀。手扶日月中天上,志在云雷下直迟。
大老忍坚违雅尚,太平深切望来期。锦江烟水行藏外,潞国人传有赐诗。
萧侍御两湖纡道云庄短章为别 其一
薜荔巢居小,青骢柱史临。怀虚贪得士,调绝副知音。
风雅酬前话,云泥结素心。酸咸浮迹外,纡道故相寻。
雪洲
平林一望玉生烟,开尽梅花意洒然。授简兔园曾上客,吹箫鹤渚漫飞仙。
金针术妙功奇奏,石鼎联成集旧传。闻说书巢连杜墅,江青鸟白见归船。
梅初豆
野寺行来春已迟,隔墙青子重新枝。老于摘实浑无味,兴在和羹属有期。
东阁檐垂香外雪,西湖谱续画中诗。觅音忽感花神惠,月落星横起梦思。
郊祀志喜 其二
听尽阳春一曲琴,馀寒不散念琴深。青郊迎气风流转,黄道开天日照临。
五色祥云承御辇,九韶仪凤协神心。乞灵更致冈陵祝,嘉靖殷休信许寻。
赠泮西 其一
隐帙上藜烟,浓书洒墨筵。声名多此地,物色重当年。
桃李春风面,江河秋水篇。右军心画外,妙领看清圆。
杨大正陶园用天游韵 其一
眼于山立寄峨峨,少壮年华鸟一过。再世儿孙盛梧竹,小山猿鹤共松萝。
泉分药圃频催灌,酒熟林翁不废哦。却向柴桑话畴昔,迩时花似晋时多。
留别山斋 其二
去住乾坤一短亭,午槐阴重酒偏醒。雨中秦树千行绿,鸟外闽峰几点青。
玉宁情深同帝德,草堂人静愧山灵。汉家鱼水遭逢外,乞与云庄再勒铭。
云寄失足几堕 其二
云寄登登续往盟,苍苔路滑几危坑。山人老分天还铸,起傍独高峰处行。
次邃翁存问述怀
鹊喜晴栖碧树颠,相门盛事应新年。赤松道出羲皇上,绿野公于梦卜贤。
希阔茂恩看独拄,泰平奇遇属无前。分明羔酒温存地,己报徵书下九天。
招白庵丰太史口占 其二
世缘深摆脱,道味故相亲。驭鹤来仙侣,烹葵预主人。
碧霞寻野寺,青雨湿山巾。北极肝肠共,清霄入梦频。
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一
文华饮德共依光,野苋山薇自别肠。击毂大疏劳出祖,爨桐中散望升堂。
例随芰制修初服,春与花枝漏一阳。皓首薪歌无患福,夜阑清梦屡江乡。
屏山草舍
隐几醒残梦,披云坐素屏。鸟声千嶂暝,人语一峰青。
古壁行秦篆,黄庭写道经。非关城郭懒,皓首北山灵。
梅与茶并开
小堂岁里贺春来,茶花梅花相应开。万木变衰寒欲尽,三阳乘候暗将催。
并经风雪名偏亚,独倚阑干首重回。委分东皇看系落,要门璿树几蒿莱。
雨亟溪流百丈赪山为市者失千金偶成 其二
雨积疑天漏,溪高诧陆沈。赪山劳竟岁,袖手失千金。
豺虎深时见,风涛乱敢寻。楚弓还楚得,子母漫经心。
寿太宰乔白岩 其三
龙飞应会记江南,嘉靖天休矢共戡。祖泽承圭元不负,师门传印此何惭。
麟袍玉带思偏厚,鸠杖荷衣性颇耽。忠定年劳端毅寿,典刑一老重成三。
嘉靖丙戌自五月不雨至于七月述忧
赤焰熬焦久,苍生涕泪重。黑峰曾起电,渴海不藏龙。
云汉心徒切,江河帝自封。发生销落外,禾黍更伤农。
林俊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262篇诗文
云庄纪物三十一韵
茗川为徐子明题
再次重阳韵荅汪石潭
寿元老刘野亭翁
寿董颐斋郡伯宫谕中峰之叔
赠郑双石
与何燕泉伯子和文正公韵 其二
时苗留犊次三江韵 其二
挽韩忠定公 其一
贺杨宗伯月湖致仕
公孙同节为张大参东轩作
和少陵六绝 其一
赠太老蒋敬所致仕 其二
农夫苦 其二
寿宫保韩质庵翁 其二
修省志喜
题内阁白玉簪
题四皓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 其一 还读次读山海经韵
哀宫保九峰翁 其二
赠林侍御克相
偕凤山访三江谢爽约雨中纪怀
磊寄
怀孙司徒九峰 其二
纪瑞
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四
雨亟溪流百丈赪山为市者失千金偶成 其一
悼樊清简公
三江翁归老赠篇次韵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 其二
素洞偶成
送草窗郑司教森
正郎黄柏窗论大礼谪惠阳
次少傅毛三江见怀
赠项秉仁
食延寿红金桃再次八厓 其一
寿竹田翁进阶
赠族弟世崇
云庄偶怀 其一
寄金蓉溪司马
登李宫谕叙庵午风亭 其二
题扇次兑斋
锡宴次韵 其一
送潘宪副方塘用汉韵
孔林次吴文定公韵
次宫保质翁哭如宾韵 其一
留别山斋 其一
居遣
三慰篇 其一
秋卿外直别话
教周 其二
寄少司马山斋
过紫溪
悼陈原习母谭孺人 其一
读东坡李白辩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