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林俊
解衣盘礴试新醪,过鸟秋清下醪毛。巳爱道人论心曲,不知僧舍是公曹。
暮年去住情难割,后夜交游梦转劳。月色江声寥寂外,坐深槐露湿征袍。
和少陵六绝 其四
汉魏名家几世人,调孤无力附芳邻。残编断楮谁收拾,已化荒荒架上尘。
怀乔白岩太宰
忆别始再聚,竟岁还分离。悠悠太行下,望望闽海涯。
南北一万里,音耗那得知。商飙转林薄,故叶馀空枝。
索居亦云远,贮结良未缓。云晴谅自閒,去雁应时返。
西窗几丛竹,月色共谁晚。相思复相思,肠盘未能饭。
又发引叙悲
短烛西风老泪横,帝城今日是归旌。故云不辨前山色,残楮空收后世名。
仅亩荒墟曾里第,一行孤寺足门生。道流对此翻成俗,殇寿茫茫看亦轻。
云寄失足几堕 其二
云寄登登续往盟,苍苔路滑几危坑。山人老分天还铸,起傍独高峰处行。
和少陵六绝 其六
陶谢风流秪两公,后来韦柳亦相雄。极知作者关名教,不混王杨谫薄中。
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一
文华饮德共依光,野苋山薇自别肠。击毂大疏劳出祖,爨桐中散望升堂。
例随芰制修初服,春与花枝漏一阳。皓首薪歌无患福,夜阑清梦屡江乡。
寿元老刘野亭翁
并阅稀龄又两春,滥陪锡宴忆生申。梦回紫极黄扉近,别到青山白发频。
湖海备闻劳物色,云雷重拟待经纶。野亭细酒同年话,醒眼相看又醉人。
笑遣
老归犹是旧林居,隐几青峰一笑馀。蜀汉出师元有表,茂陵封禅故无书。
遗荣短景从消灭,素节真钢忍破除。自是游魂招未帖,忽传风马与云车。
二泉问无书和荅 其萝
病坊啼鸟各烟萝,相忆时时梦萝过。月里仙舟谁李郭,花前诗句自阴何。
海门风起连鱼断,秋日诗来对句歌。药力不酬身转瘦,过桥巾影落晴波。
偕凤山访三江谢爽约雨中纪怀
遥忆高人住浣溪,一尊相约为谁携。出门日脚云犹薄,转盼城头树己低。
班坐博凉便看雨,并舆沾湿分冲泥。老怀尚记山庄下,瘦竹黄花共短藜。
七十五书怀
过鸟光阴可自由,稀年五度又春秋。淹缠世久心多厌,树植功疏意独留。
遥望每怜平野绿,得归还记小山幽。苍苔碧石高閒外,无据神仙莫漫求。
读东坡李白辩 其二
口颊劳劳枉乱真,谪仙曾道不从璘。仙才侠格知何系,空有诗流浪漫人。
留别山斋 其二
去住乾坤一短亭,午槐阴重酒偏醒。雨中秦树千行绿,鸟外闽峰几点青。
玉宁情深同帝德,草堂人静愧山灵。汉家鱼水遭逢外,乞与云庄再勒铭。
过访云庄
次第长林起曙烟,跛羸扶上木烟船。水纹细皱鱼常跃,野色荒凉月尚悬。
百丈分流入南浦,千寻积翠起中天。庄前荔树生来合,丛桂花开总自怜。
登李宫谕叙庵午风亭 其一
赫炎吹尽日尤长,午近开帘纳太荒。莎径鸟声双树静,石桥花影小渠香。
骄阳未觉风情减,短梦时分草榻凉。不信纷华车马地,仙家遗着水云乡。
郊祀志喜 其二
听尽阳春一曲琴,馀寒不散念琴深。青郊迎气风流转,黄道开天日照临。
五色祥云承御辇,九韶仪凤协神心。乞灵更致冈陵祝,嘉靖殷休信许寻。
再次篁溪韵 其二
相随白鹿恋分张,知有神仙是处藏。古洞赪霞腾羽盖,絺帘初日照芝房。
阅来风景频年换,看到儿孙似我长。石枕孤眠昼无事,海天高鹤任翱翔。
挽韩忠定公 其二
大老安危系,幽明竟此分。易名彦国谥,锡葬稚圭坟。
特进三公品,重颁九祭文。素车前道路,孤泪落寒云。
寿竹田翁进阶
古柏长松转见春,短篷疏雨下丝纶。昭慈懿范颁殊典,资德隆阶宠旧臣。
草野光华天地德,竹田欢会岁时宾。平安孙子看齐报,紫箨文成万玉新。
秋卿外直别话
林俊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262篇诗文
云寄纪怀
郭侍御世重以言落职兼程慰其母安人
梦侍经筵写怀
云庄菊日起岩必东诸贤过访 其一
留别乡诸贤 其一
云庄偶怀 其一
再寄燕泉 其二
题扇次兑斋
癸未元日志感 其二
素洞偶成
宫人入道次韦苏州韵
贱籴志喜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 其一 还读次读山海经韵
郊祀志喜 其一
病中用前韵自解
再次篁溪韵 其一
祈雪志喜 其一
约庵为周都宪子庚题
蟠桃歌次李文正公韵寿邵二泉母
挽韩忠定公 其三
云庄感事 其二
通川感事
次胡紫山留别
过真馆 其一
孔林次吴文定公韵
祝篁溪鸣和惠诗次韵和荅
过紫溪
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 其五 宿好次行涂口韵
去岁大旱及春雨又霪述忧用汉郦炎韵
癸未生朝幸庵翁诗为寿和答并以寿翁 其三
除夕次山斋韵 其一
嘉靖丙戌自五月不雨至于七月述忧
东郭草堂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惕庵联句韵 其四
春候
盛山纪事
寿从子仁卿
寿宫保韩质庵翁 其二
寄金蓉溪司马
赠杨中翰承家 其二
偶成赠黄后峰
赠族弟世崇
五鹤行
赠次峰次阳明韵 其一
雨亟溪流百丈赪山为市者失千金偶成 其一
志喜次韵答费鹅湖翁
寄宋惟寅总宪用野亭韵
经筵纪事
锡宴次韵 其一
悼樊清简公
哀陈氏侄妇
哀宫保九峰翁 其二
公孙同节为张大参东轩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