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林希逸
江幕归来喜脱簪,当门小筑似山庵。名于世见林间一,爵以仁尊天下三。
早失偏慈心已懒,晚虽漫仕性难堪。非无忧爱閒成僻,雷雨曾传旧奏函。
晚行凤游堪边作
为吏常嗟七不堪,偷闲时到小堪南。去来共浴凫千百,高下相呼鹊二三。
春放新红梅点点,霜馀旧绿草毵毵。云边数阵鸦归后,远树如山日半含。
道不拾遗
世似江河去,还闻返朴时。久藏天下富,不拾道中遗。
行者歌如砥,谁与叹泣岐。锄金宁弗顾,守剑烈能知。
楚国亡弓在,荆山抵玉嬉。抱茅嗟薄俗,屋破呼群儿。
一字买堪贫
独妙如椽手,誇传品入神。千金犹莫买,一字实堪贫。
玉柱多谁得,银钩少自珍。愿求三折笔,甘作屡空人。
但喜萧斋玩,宁忧范甑尘。疗饥那欲煮,吟苦谩酸辛。
送方岩尹到省
可人家世文章箓,骑气如虹向上都。姓字儒流称作者,工夫圣处及原夫。
临轩黼扆新龙御,射策彤墀引凤雏。鹤发溪翁勤洗耳,首听翁季共传胪。
得安溪书知义役义舟图册已成喜寄二首 其二
邑苦如滩险渐夷,翁犹忉怛为怜儿。人生要有馀无尽,公事元非了是痴。
二籍幸成吾所职,一毫自喜道之亏。药中最是醍醐毒,著眼看渠道好时。
送泳宰安溪 其一
好为君王去字人,乃翁知汝耐清贫。求民疾痛当如子,有道弦歌是悦亲。
月解前期须趣办,日生公事怕因循。扫除诗癖祗勤政,最急无如赋役均。
臂痛六言 其二
虞监因书自苦,龙眠为画劳功。臂痛与渠相似,笔端愧我非工。
和吴检详飞跃亭韵 其四
梦如为鸟何妨乐,计得于鱼底是愚。化化生生机在目,紫阳深意注阴符。
刘躔甫许以古诗集见假而竟不至代书促之
好书千束且万束,前身后身读不足。刘郎好古喜收诗,一篇半篇惜如玉。
知君此性人所希,旁人浪指为书痴。旁人肉眼君似月,好句何从向渠说。
相逢剑客心相许,青萍莫惜当筵舞。
挽潘守 其四
文武忧才尽,斯人为底穷。威声传境外,袖手老闽中。
来往二三客,康宁九十翁。及门曾一识,铭笔愧难工。
用韵送徐平父西上
鸣鞭西上访渔村,倒屣霜朝喜及门。豹隐频年聊蓄锐,龙飞今岁有殊恩。
诵先朝赋知名祖,读外家书见此孙。千载艾轩吾敬慕,袖中锦轴两诗存。
和披字寄后村
不羡新雕绣毂驰,不嫌自织草驰披。谈禅客至眼俱碧,联句人来髻似椎。
愁绝只凭杯遣兴,意行全藉杖扶衰。旧游历历天南北,梦不能忘随所之。
田园杂兴 其二
独立搔头晓未梳,喜看童仆理园蔬。汉儒不悟真消息,却下帘帷只读书。
山长陈刚父 其二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象祖戊辰元日初冠仍拜敕命
老得渠为第二孙,加冠还已向春元。蓝袍试拜痴翁喜,初敕题名圣主恩。
好续世科如汝父,勉求师学大吾门。一樽长幼团圞笑,虽愧儒酸礼略存。
郑子诚挽诗 其二
住处虽邻曲,多惭寂寂居。间能驰手帖,时致以肩舆。
我叹年相若,君衰日渐疏。人间梦先破,周蝶果何如。
和后村二首 其二
但喜僧歌不坏庵,可曾佞佛学和南。溪深却有鹂千百,城远何妨家两三。
诗未能工多颣句,书无高论总常谈。身穷久欲逃名姓,任把秦儋作史聃。
再和效颦一首寄后村
读易伊谁见得真,能见富定不如贫。涪翁但冀天还眼,子厚何求愁化身。
语燕殷勤如话旧,良苗次第又怀新。往来独恨诗差少,便觉江山憔悴人。
乐轩先师挽歌词 其二
网山遗稿乐轩文,已矣今无识子云。千载何人按图问,犀斜南谷两荒坟。
田园杂兴 其一
畴昔多惭世网牵,收身幸早赋归田。四科人物皆高第,只学樊迟也自贤。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诗赠友人程乡次子和甫兄
三和鞯字二首寄后村 其一
赵大资 其二
七月十五日作
野菜飞黄蝶
七月苦旱
刘殿讲大卿 其二
热不息恶木阴
寄题京山书院
三文祠堂七月二日礼成作 其一
雷隐象车音
闻鸡起舞
驻跸山
适轩黄革叟挽诗 其二
罗云谷诗集跋
四和除字韵寄元思别驾
雨山徐总管袖诗见访以道间见梅而作少留一夕次韵为别 其一
答子常
同年赵左藏
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
潮阳赵秋惟乂作新廨成以景阳扁之谓阳岩尝历此官也余既为作二隶古 ...
老来犹喜看书清晨有警书以自砭 其二
前日苦旱禾恐立槁今雨太多已穫者生芽未穫者欲烂因叹耕者之苦辄赋 ...
题泳近稿
入局有怀
送刘兄西上
和吴检详飞跃亭韵 其一
瓜田不纳履
再和送岭口仓季高兄二首 其一
晚游遣兴
吴理卿挽诗 其三
病中送丘升叔复入广
读敬箴作
月疑照颜色
与陈同舍饮三元楼
新诗改自吟
和一隐堂
别梯飙 其二
拾穗许村童
和春谷用弓字见寄 其二
山丹
舟泊姑苏城外
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 其一
王太博
和鞯字谢后村和篇 其二
送余兄西上
物理六言 其一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 其一
游应天寺
剪烛话巴雨
敲云问名氏 其二
敲云问名氏 其一
题张尚书画册四首 其三 牡丹
送泳宰安溪 其二
陈提举
读黄翁
寿溪刘岩傅唐御史之裔乃翁国学前一辈同舍也筑新居名曰西村以此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