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张师夔思意图

张师夔思意图

元代 凌云翰

花木禅房常建诗,吴兴曾为写幽姿。龙溪渔子天机熟,见画令人忆旧时。

诗人凌云翰的古诗

杨妃春睡图 其三

元代 凌云翰

温泉浴罢力犹疲,睡足春风总不知。香冷马嵬坡下土,令人愁诵北征诗。

豳风图

元代 凌云翰

蚕月条桑为茧丝,筑场纳稼应天时。欲知王业艰难处,尽在豳风七月诗。

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 其三 兰渚

元代 凌云翰

爱此芳洲小,渔家许卜邻。如何挑菜处,亦有艺兰人。

杂佩谁相问,孤琴尔独亲。山阴亭子近,修褉及馀春。

跨驴图

元代 凌云翰

曾见洪崖降雪图,寒云四野正模糊。何如驴背驮诗去,濡岸桥头酒可沽。

鸣鹤遗音 苏武慢 其十二 并序

元代 凌云翰

君实园中,尧夫窝内,独乐正同安乐。维水泱泱,予怀渺渺,西望每思伊洛。

草色随车,花香袭屦,风景至今犹昨。被杜鹃、啼破天津,便觉市朝萧索。

谁复见、万古龙门,三春桃浪,冲岸紫鳞争跃。月到风来,水流山在,安得二贤同酌。

心上经纶,鉴中治乱,叹息九原难作。笑红尘、逐利争名,总是蝇头蜗角。

边伯京为瑞应宫吴提点作枯木竹石图吴之甥郑敬常得之俾题其左

元代 凌云翰

瑞应宫前竹木苍,边鸾曾写赠吴刚。一拳怪石疑琼玉,空使诗人忆渭阳。

董士勉架阁所藏霅溪翁观梅诗意图

元代 凌云翰

欲写寒梅愧未工,丹青赖有霅溪翁。要观清浅黄昏处,尽有经营惨澹中。

一鹤一琴犹旧日,集丘集水自春风。郎官画省多才思,东阁吟诗兴颇同。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夏日十二首之六 其三十

元代 凌云翰

略彴歌斜跨浅流,茅茨萧洒枕清沟。绿阴满地无来客,忽听蝉声起树头。

墨竹扇面 其一

元代 凌云翰

剪得责鸾尾,凉阴欠被分。山风一披拂,扫动石坛云。

叶本蕃扇上竹石

元代 凌云翰

石林春色晚,老节有清芬。待得儿孙长,抽梢尽入云。

方李长所作梅竹

元代 凌云翰

竹里梅花巧耐寒,正如红袖倚阑干。诗翁传淂春风面,曾在家山别墅看。

怀云轩图为王子中题

元代 凌云翰

严亲在高堂,征夫在天涯。所以夫此时,瞻云每兴怀。

念子失怙恃,悠然坐松斋。感此无定姿,邈若音容乖。

四方及上士,怅望胡能偕。因之为此图,氤氲抱丹崖。

似当日之夕,山气何其佳。显亲系揭名,古训期免谐。

愿言作霖雨,行当咏三槐。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夏日十二首之十 其三十四

元代 凌云翰

角巾微服恣游嬉,偶值溪翁得缓归。独有蜻蜓如对客,一双时掠钓丝飞。

洪武壬子夏六月望日赍诏新城事竣县令徐安卿邀饮池上出诗见示因次 ...

元代 凌云翰

山雨留樽记此来,临池儗泛碧筒杯。邑中故友能相间,阶下宜男方半开。

胜日偶陪珍日醉,轻风又送彩舟回。圣王宵旰忧民瘼,会见新萌发旧荄。

景献太子墨竹

元代 凌云翰

古来画竹谁最豪,萧悦不及王维高。文同之后到景献,学得南唐金错刀。

齐纨新裂裁成扇,顷刻春雷穿铁砚。图成标以袅翠名,宛似黄陵庙前见。

九疑峰高云气迷,天寒日暮娥英啼。乎中瑶瑟不敢鼓,恐有凤凰来上栖。

宣和年间好时节,徽庙丹青更奇绝。南渡王孙爱墨君,犹是东都旧枝叶。

二百年来迹已陈,烟梢露叶长清新。有熊乘衣今复睹,制筒未必无伶伦。

诗人尚友须千古,寞搜心内良工苦。安得此图挂北窗,坐听秋声起风雨。

香奁八咏 其七 花尘春迹

元代 凌云翰

双鸳微步不须扶,谁蹑行踪认扶无。春径尘香初彷佛,晚风花落又模糊。

凌波罗袜骛神女,衬地金莲陋玉奴。几度含毫空想像,却怜新月印平湖。

雪樵为吴江谢聘之赋

元代 凌云翰

大雪满天地,山林何所樵。不辨凡草水,但见英琼瑶。

琼瑶固云美,政恐难琢雕。草木亦已落,犹存旧根苗。

厉禁苟不废,庶可成夭乔。柰何旦旦伐,无异见睍消。

惟兹谢家树,松柏见后凋。昔宰安丘邑,今沂浙江潮。

手板方释手,腰斧仍在腰。栋梁尚可得,榱桶不待招。

所忧岁年晚,雨雪恒瀌瀌。蕃鲜回玉烛,光华丽璇霄。

四海一灵囿,君其老刍荛。

二美人图 其二

元代 凌云翰

金屋岂无人,三千当一身。如何把玉笛,吹动渔阳尘。

梨园歌舞成消歇,海棠飞作胭脂雪。空遗罗袜不生尘,香冷马嵬坡下月。

按图哀怨起玉环,唐家事业真厚颜。

卢伯庸宰水图

元代 凌云翰

桃李家山春欲无,草堂留得望西湖。墓门宰木今如许,惆怅临风展画图。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五 其五十三

元代 凌云翰

归隐方谋一亩宫,论交溪友与园公。春风会到门前柳,好插长条满屋东。

凌云翰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61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