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

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二首 其二

宋代 刘攽

杖藤为笔沙为纸,閒立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掣肘,等閒撩乱入衣裾。

诗人刘攽的古诗

雨后池上

宋代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齐鲁

宋代 刘攽

齐鲁大儒师,专门盛章句。应物非己长,何以责成务。

乃其忠孝心,足以事君父。不如商利徒,反道趋诡遇。

剥床以及肤,泉货山岳聚。赐金称百斤,封邑成千户。

若无天事变,岂不厚且固。商鞅既诛夷,桑羊亦刀锯。

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

挽孔经父二首 其一

宋代 刘攽

乡里东南秀,衣冠伯仲贤。先鸣俱中隽,竞爽故无前。

朔雪凋华萼,炎风急逝川。斗间占紫气,应复在龙渊。

寄献淮西大哥给事

宋代 刘攽

千里提封盛府开,照淮红旆晚徘徊。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

韦断陈编占药喜,珠挥新什咏兰陔。阿连今羡南飞翼,酒影犹能入寿杯。

湖口 其三

宋代 刘攽

本自悠悠物外人,每逢山水为情亲。惭愧湖波淹客棹,到官不畏上官嗔。

酬送罗朝奉 其一

宋代 刘攽

二年流窜逐卑栖,归奉蓬丘颜向低。病到钧天都是梦,老如濛汜已平西。

两轓更忝鱼符宠,双鬓谁怜鹤发齐。相愧清诗无以报,回将燕石塞县黎。

空同

宋代 刘攽

汝山不高鲜乔木,汝水不深无巨舟。荒草连天荆棘壮,土脉疏缓多废畴。

三年力耕食不饱,一时不雨人相忧。负薪代炭集市井,耳聋眼瞑垂白头。

土风薄陋趋向狭,一金之子称良谋。百年人物可料数,里闾未见兴公侯。

君不见广成昔从空同居,猗玕亦云隐商馀。千年两士炯若日,希世之才安可诬。

和王绚竹赠高七植竹

宋代 刘攽

人言植物中,唯竹类有德。虚心竹所存,外劲礼自饰。

风霜不改阴,一何金玉色。丘泽无变根,还如古人直。

繁花岂无实,所待鹓鸾食。卑枝亦可栖,不许鸱鸢息。

为君裁管籥,于此谐金石。为君度短长,于此齐寻尺。

济川倚巨楫,扶老杖轻策。大厦莞簟安,射侯弓矢力。

乃知天材美,固待君子识。饱闻昆崙秀,盛说潇湘碧。

岂曰生不迁,念当厚封植。惟君傲声利,心远地更僻。

择交独此君,开径如三益。清风共忘言,明月为莫逆。

还当扫尘榻,会待遗名客。

送张器著作

宋代 刘攽

长裾欲敝二毛侵,他日闻君东侵吟。骐骥老成方得路,梧桐焦尾始知音。

蓬莱著作芸香馥,楚泽弦歌笛竹深。七十封侯殊未晚,相看感激壮夫心。

花屿

宋代 刘攽

孤绝池心屿,高低水面花。若无舟楫到,应似隔仙家。

次子由韵三首 其三

宋代 刘攽

华光劝讲想天临,白发儒先遇主心。仍寄史臣挥直笔,圣谟文思与几深。

送虞太熙著作知番禺县

宋代 刘攽

远师犹觉丹青似,大邑知无盘错忧。梅岭山长因海尽,夜郎江阔傍城流。

鲸鱼浪作伧人鲙,槎客常随贾舶舟。莫为风帆径清浅,秘书仍自有蓬丘。

酬王定国五首 其四

宋代 刘攽

江岸青枫连白蘋,片帆如箭射千钧。风烟何处喧嘘市,箫鼓谁家赛水神。

雁鹜陂湖争就暖,杉松庐舍不知贫。滞淫何必多离恨,譬似生为泽国人。

次韵和裴润州见寄

宋代 刘攽

江城山翠若连环,城下波涛暗楚关。去计祇应劳侍从,归心愿复赐清閒。

百年旧法轩丘外,千里伤怀嬴博间。过事恼君堪白首,添欢惟有綵衣斑。

次韵和陈学士八月十六日省宿

宋代 刘攽

疏帘珍簟倚通中,落烬飘香堕玉虫。信宿依然十分月,黄昏正尔一番风。

流萤暗逐星过水,惊鹊时翻叶堕空。诗兴不禁头已白,醉乡祇有面微红。

还馆 其一

宋代 刘攽

步向端门足力迟,仰瞻双阙隔缡褷。三年江海都如梦,老态今朝始自知。

送裴郎中知房州

宋代 刘攽

好去台郎应列星,异于迁客向房陵。且看银印悬青绶,可在金舆与玉乘。

柏坞麝脐香不杂,竹崖牛角价无朋。清通便是循良术,三最从君数吏能。

晚步寄徐从道

宋代 刘攽

日夕兴颇适,逍遥步城隅。连峰苍翠间,决沟见平湖。

鸟去一何逸,白云与之俱。太虚自无碍,真意宁有拘。

春华白蔼蔼,欣欣动群枯。园畦亦成趣,嫩绿荣寒蔬。

思君昨相语,水木西山居。况此天气新,田野多欢娱。

注想已自尔,念归定何如。

九月十日赵令园饯送王汝州汝州留诗二篇次韵 其一

宋代 刘攽

华发悲秋复送行,茂林修竹若为情。菊花节去香犹在,桑落寒来色更清。

赵魏优贤常不欲,春秋知我亦空名。别离何必皆千里,分手如今越与荆。

送郑秘丞知邛州蒲江县

宋代 刘攽

明府之官固有程,巴江缭绕趣程行。孤帆去远沧浪色,百丈牵迟滟滪声。

火井煮盐收倍利,山田种芋劝深耕。旧来邛竹通西域,边吏还知健令名。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54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