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酬送罗朝奉 其二

酬送罗朝奉 其二

宋代 刘攽

老去光阴若电惊,此身已复愧扶行。归田悔不如元亮,毕娶犹能似尚平。

曩岁荐贤终未效,太音从古竟希声。最怜闾里人相语,北部威名动帝城。

诗人刘攽的古诗

颍州和永叔

宋代 刘攽

羁鸟能择木,游鱼知赴渊。飞沈岂异志,行止私自怜。

玩世本无术,辟人庸得贤。卜居幸乐国,负郭依良田。

心与地俱远,我徒共熙然。生涯亦何有,聊以忘吾年。

次韵和张舍人北使归

宋代 刘攽

饮冰重见古人心,绝幕仍当暮雪深。朝出穹庐随拜日,夜鸣刁斗候横参。

胡儿射雁争娱客,羌女听笳却走林。闻说虏情亲博望,一言珍重万黄金。

送贾士彦延平知光化县

宋代 刘攽

名家千里驹,富学五车书。柱史文无害,弦歌智有馀。

素风存翰墨,阴德在门闾。江汉子男邑,谷城桑柘墟。

曾为都尉治,今亦万家居。安稳飞凫舄,新鲜缩项鱼。

绣衣夸里父,寿酒荐亲舆。不作期年别,看君就诏除。

代魏秀才和

宋代 刘攽

明府敏为政,经纶功已深。无欺礼神意,不扰爱民心。

直道容多梗,良时避孔壬。未成宣室召,空赐颍川金。

兹日量天听,方春报雨霖。望蜺舒黯黯,笑电趣涔涔。

耒耜欢南亩,歌谣变越吟。和应光爇户,润足俟薰琴。

久客羞王粲,忘饥学汉阴。鹿门那忍去,留钓此江浔。

寄孙巨源 其二

宋代 刘攽

居邻渤澥接江湖,閒数春风雁与凫。乘雁来归只凫起,未应言有复言无。

汾州郑闳中学士寄蒲萄

宋代 刘攽

汉使于阗伐大宛,蒲萄天马遍长安。绝尘无复千金骨,结实常迎八月寒。

远愧故人勤置驿,每逢樽酒为加餐。自身不得凉州牧,何以报君双玉盘。

游凝祥池饮

宋代 刘攽

柳绿蒲新小曲江,洞门岑寂闭仙幢。波心殿影遥相况,花底禽声各自双。

薄俸犹能偿酒券,老年无事守书窗。街头月色缓归去,调笑相随白玉缸。

拟古六首 其一

宋代 刘攽

南辕适郢都,日与冥山背。重生与徇名,夙昔不相待。

藜羹采薇蕨,芰制兰为佩。游乐天地间,安知一身外。

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见沬。夷齐饿西山,咨嗟尔胡罪。

冬至登楼

宋代 刘攽

泽国风光早早催,阳生已复似春回。不妨野史书云物,会伴南公进寿杯。

尘世光阴俱短日,客心冥漠过潜灰。此心未厌隆中卧,亦任东风起蛰雷。

答张屯田朝退过阁下诸公

宋代 刘攽

紫宸归路接银台,复阁重门相望开。浮俗共讥惟寂寞,高贤独肯少裴回。

照人珠玉惊尘骨,落笔埙篪写逸才。白日自嫌天上乐,不应沧海隔蓬莱。

季夏雨过小有秋气

宋代 刘攽

雨过犹长夏,秋深从洞庭。江涵郭门白,山到戍楼青。

天意怜卑湿,吾谋有醉醒。柴门夜不掩,高枕看流星。

题刘羲叟著作泽州园亭

宋代 刘攽

王屋连太行,重关束其左。自古悲摧轮,多君识高卧。

凿泉深百尺,养竹成万个。诗书满高屋,谈笑惊四座。

人常求赢馀,世每敝名货。看君逍遥风,陶阮不远过。

南宫锁宿戏题

宋代 刘攽

复阁深沈横九衢,京尘断绝闭门居。士人应怪跳壶术,汉使曾无系雁书。

暝数月华将复缺,春和庭卉已非初。东风雷雨知何在,快意青冥看化鱼。

次韵孙少述二首 其一

宋代 刘攽

蓺苗欲其实,种椒欲其繁。我本椒礼家,世人称二难。

学射庾公斯,取友念必端。相与今白首,交通可以完。

羡君脱尘垢,顾己羞素餐。聊为鹏鴳飞,各自天宇宽。

一月三寄诗,一诗千百观。恍若从君游,君知我心欢。

次韵王平甫直舍未开梅花

宋代 刘攽

复阁深沈人到稀,官梅孤秀及花期。地寒竹柏应为伴,春近冰霜信有时。

不恨未开烦久待,正怜将落赖偏迟。催人头白何由奈,可在江南寄一枝。

约谢师直出猎师直小疾不行作诗戏之

宋代 刘攽

雪后原野空,风高弓矢劲。岁时有阴杀,自古顺天令。

跃马径丰草,呼鹰下空夐。烈火生鼻端,割鲜矧馀兴。

此亦壮夫乐,不与儿女并。苦无枚叔辨,试起夫子病。

伤逝二首 其二

宋代 刘攽

我昔曾远游,岁晏不得返。又尝惧而梦,百怪纷乱眼。

迨今疑若人,虚实未敢辨。促驾逝将归,惊呼寤何晚。

百年非淹期,愚智俱不满。彭聃与颜殇,究竟同是短。

愁忧浪无端,衷肠若汤涫。

雪中群僚聚饮

宋代 刘攽

衰老欢娱总强为,兴阑萧索不无悲。任教年少相纵乐,听说胜于主席时。

次韵王四馆宿 其一

宋代 刘攽

雪残梧竹夜犹寒,春入林花露已团。绝境自宜仁者静,寤歌非为硕人宽。

不眠红烛停俄顷,刻意新书计若干。等是前贤游集地,似君尤更觉才难。

和秘阁赵光禄学士腊月夜阁宿见寄

宋代 刘攽

秘宇耸严凝,名卿寿作朋。腊残卿树雪,夜寂琐窗灯。

交意尝投漆,高谈亟引绳。正怜湖海别,况复岁华增。

诗勇坚无敌,材全问不能。龙渊方出匣,持以喻韩棱。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54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