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三十一岁吟

三十一岁吟

宋代 刘黻

三十一年鸿荡癯,只影流落长江湄。
耐寒忍苦还力饥,寤寐千古圣贤书。
有时理到意独会,有时慾动心如痴。
有时目睫交宇宙,有时咫尺生藩篱。
有进开口邈豪杰,有时瞑目婴儿。
坚凝力量在深省,但守潇潇风雨难。

诗人刘黻的古诗

仁静山房为孙君赋

宋代 刘黻

一庐含万象,古意在听琴。
虽有种瓜事,却无锄草金。
山幽驯野鹿,树老带巢禽。
自得延生法,从渠事养心。

拜无垢先生祠

宋代 刘黻

中兴遗此老,梦寐亦中原。
泣血两朝事,披肝一万言。
名方登禁掖,身已谪南源。
苦学无寒暑,双趺片石存。

焦无茶

宋代 刘黻

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无腴。
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
顾我常苦收肠枯,一汲河润九里余。
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
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
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无安得声价俱。
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

十月十三日

宋代 刘黻

居常出户便思亲,竞复流离值亲辰。
命薄不嫌增甲子,骚清犹可记庚寅。
菊香留晚招同醉,梅意才先喜卜邻。
警省工夫须力进,客髭已有数茎新。

和赵寺丞札鹤吟

宋代 刘黻

既名仙者物,何恙亦沈冥。
吊月怜孤影,埋云异瘦形。
琴中空作操,诗外不消铭。
叶落鸣皋处,犹疑昨夜听。

寄朱德卿

宋代 刘黻

世事何拘束,清吟祗羡君。
半窗听夜雨,一雁叫秋云。
壁润琴音涩,山寒酒力分。
何时野堂上,重与看骚文。

代寿徐意一参政

宋代 刘黻

东南仁气氲堪舆,武夷相望钟舆儒。
考亭西山接伊洛,望庭坦荡除榛芜。
意一先生续正传,刚以直养轲其徒。
端平御史凛风节,历历抗疏诛奸谀。
爱君优国根性天,实与名称名非沾。
艺祖所谓社稷臣,四海欢呼登政途。
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
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瘉。
共期圣祉登嵩华,长使廊庙闻都俞。
黎元翘首望太平,愿斡圣化还唐虞。

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

宋代 刘黻

野寺坐寥閴,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五穷吟

宋代 刘黻

智学文交与命穷,瘴江风雨值衰翁。
昌黎送别劳三揖,何似檀栾一笑中。

二月十五日游兴教寺

宋代 刘黻

一僧癯似竹,结坐对观音。
但见夕阳过,不知春事深。
茗芳留野客,树老集巢禽。
卓锡泉千古,冷然照此心。

秋心

宋代 刘黻

秋日日苦短,秋夜夜苦长。
长短夜易晷,处厄心自伤。
秋风独有声,叶叶闯我窗。
秋月岂无情,隙隙窥我床。
苒苒寒事迫,孰整衾与裳。
故乡隔万山,篱菊那能芳。

四先生像赞·南轩张宣公

宋代 刘黻

玉质金相,卓尔良贵。
有鉴在心,明利与义。
大原斯阐,维世之模。
表里不贰,皇皇圣途。

游灵岩天竺

宋代 刘黻

秋气饱林壑,清旷悦所性。
山禽不避人,野猿亦从命。
临流悟世情,过刹知民病。
论交慎勿忘,森森古松劲。

又寄徐径畈吏部

宋代 刘黻

元阳诏墨动天霞,喜到东都处士家。
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
作舟济国看商傅,鍊石补天过女娲。
珍重诸贤扶大道,声名毋使后人嗟。

谢胡编校惠药医膝病遂以药名赋

宋代 刘黻

益智莫如愚,谁甘遂作非。
年增思续断,亲老续当归。
起石安吟久,防风见客稀。
前胡古君子,松节自相依。

赋求仁斋和赵使君

宋代 刘黻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腊月六日见雪

宋代 刘黻

一冬长是暖,见雪独精神。
田野眠方稳,湖山认不真。
众禽忧失树,孤客喜忘贫。
只此严凝气,中含造化仁。

雨中和酬贾君宝

宋代 刘黻

廉纤花雨送残春,不出书楼动数旬。
閒梦有鱼占乐岁,瘦形如鹤耐清贫。
漏欺白屋添苔晕,泽浊青林长树身。
惟忆西湖旧游夕,光风霁月几精神。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

宋代 刘黻

人生特寄耳,何往非萍蓬。
世挟智反愚,予谓拙乃工。
渊明有姱节,高迈疏与龚。
大抵豪杰士,所见处略同。
箪瓢非遂穷,轩冕岂真通。
倘不达至理,冥雾将奚从。

和赵友竹呈求仁使君

宋代 刘黻

贤哉太守即长城,领客郊行天放晴。
鸥鸟不惊知政静,樵夫相望说官清。
骚坛突兀谁劘垒,学海苍寒敢濯缨。
世事无如一杯酒,龙门谨勿太标名。
刘黻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16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