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渔歌子  其一 为赵德怀赋

渔歌子  其一 为赵德怀赋

明代 刘基

麦秀蔪蔪野雉飞,沙头新柳叶如眉。风澹荡,水涟漪,正是溪鱼上钓时。

诗人刘基的古诗

江南弄七首 其三

明代 刘基

湖波澄明日色鲜,画鹢相随出鲜莲,娇红曼绿斗春妍。

斗春妍,倚徘徊,今朝花尽且归去,明日更有新花开。

题水墨蓼花草花

明代 刘基

为爱江头红蓼花,秋来独作草花家。
寻香粉蝶应随梦,采蜜黄蜂不趁衙。
络纬语残凉露滴,蜻蜓立困晚风斜。
画图水墨惊初见,却似扁舟过赤沙。

江南弄七首 其五

明代 刘基

采菱女子木兰船,翠裙红袖青船钿,摇光荡影惜婵娟。

惜婵娟,愁夕晖,拔蒲歌断鲤鱼入,归去芰荷香满衣。

上清词三首 其二

明代 刘基

天上月,影悠悠,似镜看看又似钩。自是嫦娥甘寂寞,桂华相对度千秋。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黄元徽书有感 其二

明代 刘基

结交无疏戚,艰难见平生。金石苟不渝,万里如两楹。

重山非云远,邈若辽与荆。嬿婉岂不怀,蛇虺正骄狞。

手持故人书,心念故人情。开书问故人,泪下如雨倾。

浣溪沙  槿花

明代 刘基

可怪西园木槿花,强将孤艳斗花霞。不知门外夕阳斜。

应有断魂随蛱蝶,岂无悠恨寄寒鸦。那堪横被绿苔遮。

拜曹娥庙

明代 刘基

曹江源自舜江来,抱父悲同泣旻哀,纵使乾坤灰劫火,娥心一点不成埃。

竹枝歌 其三

明代 刘基

阳台云雨漫荒唐,巫峡啼猿枉断肠。莫向苍梧山下去,九疑愁色满潇湘。

题扇面荷花

明代 刘基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晓镜开。

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

明代 刘基

昨暮辞赤劫,今朝度苍岭。山峻路屈盘,峡束迷晷景。

谽谺出风门,坎窞入天井。冥行九地底,高阚群木顶。

瀑泉流其中,豃若泄溟涬。哀猿啸无外,去鸟飞东永。

仆夫怨跋涉,瘦马悲项领。盗贼逭天诛,平人遘灾眚。

伫立盼嵚岑,心乱难为整。

更漏子  咏雁

明代 刘基

塞门云,湘浦树,毕竟故乡何处。毕叶渚,蓼花矶,水深矰缴稀。

蓬莱阙,扶桑岛,极日茫茫烟草。芦荻老,稻粱空,月明江上风。

感时述事十首 其六

明代 刘基

五溪旧三苗,蛇蚓相杂处。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自从甲兵兴,徵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拔蒲三首 其一

明代 刘基

拔蒲清川渚,水浅蒲不长。自非排风羽,莫羡凌云翔。

杂诗四十首 其十一

明代 刘基

空庭生夕阴,高阁留返照。归鸦集纷纷,栖雀鸣噭噭。

冥思观群物,肆目展遐眺。草树蔚参差,云霞相辉耀。

慷慨商山心,想像苏门啸。大鹏抟扶摇,斥鴳翳蓬藋。

悠悠共沦汨,溃溃堪一笑。

江上曲八首 其七

明代 刘基

忆见垂杨缒绿丝,陟看秋菊映疏篱。柳花作絮随风去,菊绽金葩欲似谁。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一

明代 刘基

好雨知时五月零,豆苗瓜蔓一时青。老夫亦起中庭立,两眼看一似醉醒。

春谷诗 为竺西和尚赋

明代 刘基

条风自东来,雪消春谷暖。荒畦消草短,清池细泉缓。

溪花明锦绣,时禽响弦筦。道人闲无事,习惯牛头懒。

过桥禅杖落,仕石袈裟袒。日暮精舍归,灯龛白云满。

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栝苍

明代 刘基

睆彼黄花,有烨其辉。骊驹在路,送子于归。蔚彼柔桑,猗其条矣。

心之怊矣,维其辽矣。翩翩者鳦,亦习其羽。悠悠者途,孔脩且阻。

执子之手,酌子以酒。言念言怀,劳心如纠。子有兄弟,维胸维臆。

嗟我之怀,曷云能极。瞻彼崇阿,维云茫茫。之子之往,多我慨伤。

鸿雁于征,载号载飞。兄弟之远,胡宁不悲。山川遐邈,日月逾迈。

送子于归,俾我心瘵。

浣纱女 其二

明代 刘基

卧薪终夜泣孤臣,落月飞霜几度春。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

菩萨蛮七首  其六 集句

明代 刘基

东边日出西边雨。孤帆夜发潇湘渚。雨浪细无声。烟斜月转明。

清猿不可听。枫落吴江冷。更欲向芳洲。水深难急流。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4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