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鹧鸪天  题梅花图

鹧鸪天  题梅花图

明代 刘基

玉骨冰肌萼绿华,骑龙飞下太清家。衣飘碧落星芒动,佩拂玄冥月影斜。

江水阔,岭云奢,香魂散作岁寒葩。画图惊见春风面,陟觉精神冷不邪。

诗人刘基的古诗

正月一日公宴分韵得恩字

明代 刘基

青阳肇嘉岁,白日间春温。起视天宇间,粲然生意存。

高堂建华盖,北面朝至尊。彤云映扶桑,脩风吹我幡。

鸣弦在两楹,旨酒盈金樽。辕门号令肃,主将诗书敦。

彬彬众多士,矫矫凤与鹓。庙算淂其长,豺狼安足吞。

揆子实珷玞,深惭厕玙璠。敢矜铅刀割,所望安黎元。

恢复旧土疆,以酬生育恩。

蛮中歌 其一

明代 刘基

小儿负薪早巳归,大身螺,□不回。海上樯竿齐入浦,山头云起飓风来。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

明代 刘基

昔时米南宫,父子同画癖。油然烟两态,千里入盈尺。

近代宋尚书,笔意妙欲逼。置之凡格闻,新旧莫辨识。

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鸿濛迷日月,澒洞飞霹雳。

苍崖晦中断,天阙杳高隔。洪涛涨无倪,龙虎移窟宅。

农夫怨昏垫,樵牧绝行迹。破屋两三家,摇撼巳倾侧。

得非杜少陵,无乃陶彭泽。檐茅委泥泞,篱菊没狼籍。

空江乏舟楫,汗漫安所适。披图瞻青冥,惆怅至终夕。

过闽关九首 其四

明代 刘基

驿路高低度岭关,兜离人语杂夷蛮。江花巧似驼茸白,山果浑如码碯般。

江上曲八首 其一

明代 刘基

数树垂杨绿水边,问郎何不系兰船?浦沙新涨青山远,半夜月明无杜鹃。

七月七日

明代 刘基

百年佳会几今宵,脉脉相看一水遥。漫道天孙解专巧,却教鸟鹊为成桥。

汉宫曲

明代 刘基

小雨如烟昼掩扉,卷帘忽见燕双飞。
不知春色能多少,总向昭阳柳上归。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

明代 刘基

灯花如营红且绿,灯花有意怜绿独。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凉蟾入户四壁空,地炉宿火天无风。祥烟抱日丽碧落,骊龙吐珠歊紫虹。

人言此花专报喜,劳生短发丝垂耳。无望之福非所希,无事恼怀吾足矣。

呼童添油引良夜,九衢灯月光相射。漫沽浊酒饷离魂,岂必忘忧惟树萱。

拜曹娥庙

明代 刘基

曹江源自舜江来,抱父悲同泣旻哀,纵使乾坤灰劫火,娥心一点不成埃。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四首 其一

明代 刘基

春阳动万物,众草昔巳抽。嘤鸣亦和悦,我何独怀忧。

鲸鲵未菹醢,豺狼满山丘。凤凰窜荆棘,乌鸢自相求。

浮云蔽苍穹,天路阻且脩。风沙日暮起,铩羽安所投。

悲来怛中怀,泣涕纵横流。

江南弄七首 其七

明代 刘基

巫山岧峣巫峡长,瑶姬出舞朝云翔,翠葩婹袅金支光。

金支光,丹叶赩,宝鸡为使凤为骖,去雨来风乐无极。

旅兴 其三

明代 刘基

老不与懒期,身老懒自至。懒不与傲期,力惫难强事。

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弱水隔蓬莱,安得生两翅。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五

明代 刘基

阴崖有乔树,乾鹊巢其颠。朝食叶上露,暮食叶下蝉。

巢成长众雏,鸣飞一何嬛。但愿本根固,风雨得安眠。

如何就摇落,而不抱悁悁。

更漏子  咏雁

明代 刘基

塞门云,湘浦树,毕竟故乡何处。毕叶渚,蓼花矶,水深矰缴稀。

蓬莱阙,扶桑岛,极日茫茫烟草。芦荻老,稻粱空,月明江上风。

旅兴 其二十八

明代 刘基

晨兴梳短发,庭树生秋风。万物树容色,与故各不同。

硕实属老成,天柔怨童蒙。英英黄金花,旎旎清露丛。

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水龙吟  次韵和陈均从吹箫曲

明代 刘基

秦台人去无踪,空馀绿树连天表。瑶京路远,缑山夜永,离愁萦绕。

露咽玄蝉,霜栖白鹤,月寒烟袅。想孤鸾舞罢,碧桃花尽,长是怨多欢少。

梦里軿车过处,见苍梧、九峰青小。脩篁染泪,沧江流恨,年年不了。

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又扶桑、日上靡蓱光散,蓬池春晓。

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六

明代 刘基

大星出西方,晱晱如明月。儿童惊指示,草木见毫发。

夜久斗柄回,人静凉风发。徙倚步中庭,空烟散成雪。

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

明代 刘基

白云在青天,
可望不可即。
浩歌梁甫吟,
忧来凭胸臆。

青门引

明代 刘基

采采黄金蕊,遥见晚山横翠。重门深掩一庭风,沽来淡酒,能得几回醉。

草黄云白鸿千里,落日寒烟起。相怜自有明月,照人肺腑清如水。

山鹧鸪 其六

明代 刘基

山禽一处一般声,不是乡音便动情。多是江南子规鸟,天津桥上对人鸣。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4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