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郡楼书怀三首

登郡楼书怀三首

唐代 刘兼

烟雨楼台惭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
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诗人刘兼的古诗

寄高书记

唐代 刘兼

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声价五侯争辟命,
文章一代振风骚。醉琴自寄陶家意,梦枕谁听益郡刀。
补衮应星曾奏举,北山南海孰为高。

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唐代 刘兼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将同玉蝶侵肌冷,
也遣金鹏遍体飞。夜卧始知多忝窃,昼行方觉转光辉。
深冬若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寄长安郑员外

唐代 刘兼

屈指良交十四人,隙驹风烛渐人尘。当初花下三秦客,
只有天涯二老身。乘醉几同游北内,寻芳多共谒东邻。
此时阻隔关山远,月满江楼泪满巾。

蜀都道中

唐代 刘兼

剑关云栈乱峥嵘,得丧何由险与平。千载龟城终失守,
一堆鬼录漫留名。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
李特后来多二世,纳降归拟尽公卿。

中春宴游

唐代 刘兼

二月风光似洞天,红英翠萼簇天筵。楚王云雨迷巫峡,
江令文章媚蜀笺。歌黛入颦春袖敛,舞衣新绣晓霞鲜。
酒阑香袂初分散,笑指渔翁钓暮烟。

寄滑州文秀大师

唐代 刘兼

分飞屈指十三年,菡萏峰前别社莲。薄宦偶然来左蜀,
孤云何事在南燕。一封瑶简音初达,两处金沙色共圆。
珍重汤休惠佳句,郡斋吟久不成眠。

登郡楼书怀

唐代 刘兼

烟雨楼台渐晦冥,锦江澄碧浪冥平。卞和未雪荆山耻,
庄舄空伤越国情。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边郡荒凉悲且歌,故园迢递隔烟波。琴声背俗终如是,
剑气冲星又若何。朝客渐通书信少,钓舟频引梦魂多。
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无尘归去么。
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沈恨亦同。瑞玉岂知将抵鹊,
铅刀何事却屠龙。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濛。

再见从弟舍人

唐代 刘兼

屈指依稀十五年,鸾台秘阁位相悬。分飞淮甸雁行断,
重见江楼蟾影圆,滞迹未偕朝北阙,高才方命入西川。
愿君通理须还早,拜庆慈亲几杖前。

晨鸡

唐代 刘兼

朱冠金距彩毛身,昧爽高声已报晨。作瑞莫惭先贡楚,
擅场须信独推秦。淮南也伴升仙犬,函谷曾容借晓人。
此日卑栖随饮啄,宰君驱我亦相驯。

中夏昼卧

唐代 刘兼

寂寂无聊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简竖儒

唐代 刘兼

蹄涔岂信有沧浪,萤火何堪并浪阳。渊奥未曾探禹穴,
矜夸便拟越丘墙。小巫神气终须怯,下里音声必不长。
近日冰壶多晦昧,虎皮羊质也观光。

江楼望乡寄内

唐代 刘兼

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云生陇首秋虽早,
月在天心夜已长。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晚楼寓怀

唐代 刘兼

薄暮疏林宿鸟还,倚楼垂袂复凭栏。月沈江底珠轮净,
云锁峰头玉叶寒。刘毅暂贫虽壮志,冯唐将老自低颜。
无言独对秋风立,拟把朝簪换钓竿。

蜀都春晚感怀

唐代 刘兼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宫阙一城荒作草,
王孙犹自醉如泥。谁家玉笛吹残照,柳市金丝拂旧堤。
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送二郎君归长安

唐代 刘兼

我儿辞去泪双流,蜀郡秦川两处愁。红叶满山归故国,
黄茅遍地住他州。荷衣晓挂惭官吏,菱镜秋窥讶鬓髹。
好向云泉营旧隐,莫教庄叟畏牺牛。

芳春

唐代 刘兼

微雨微风隔画帘,金炉檀炷冷慵添。桃花满地春牢落,
柳絮成堆雪弃嫌。宝瑟不能邀卓氏,彩毫何必梦江淹。
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旆渔舟总未厌。

命妓不至

唐代 刘兼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苏子黑貂将已尽,
宋弘青鸟又空回。月穿净牖霜成隙,风卷残花锦作堆。
欹枕梦魂何处去,醉和春色入天台。

酬勾评事

唐代 刘兼

闲庭奇支枕正悲秋,忽觉新编悲远愁。才薄只愁安雁户,
年高空忆复渔舟。鹭翘皓雪临汀岸,莲袅红香匝郡楼。
对景却惭无藻思,南金荆玉卒难酬。

倦学

唐代 刘兼

乐广亡来冰镜稀,宓妃嫫母混稀媸。且于雾里藏玄豹,
休向窗中问碧鸡。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画,好掩书斋任所之。

登郡楼书怀三首

唐代 刘兼

烟雨楼台惭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
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刘兼

刘兼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 5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