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刘麟
折竹声频夜已沉,梦寒应绕玉沉岑。溪容隔岁将移棹,草色逢春映盍簪。
雨暗细评高士传,地深时见古人心。明朝更有南池约,吟对梅花思转深。
寄庾梅山
读书胡不仕,取乐在郊坰。茶烹玉川屋,酒熟司空亭。
逾七头初白,加旬眼倍青。寻真寒不废,骋望醉还醒。
蚓蟠
一丘无四邻,鹿豕转相亲。读书台半圮,埋笔冢初新。
种蕉浑得意,刻竹恐伤神。生事苟如此,何年更问津。
飞玉台成
眠云初构寝,歌凤筑层台。披豁三光入,虚涵万象开。
看花能独坐,秉烛喜重来。真人腾日问,飞玉到山隈。
山灵一首
恢恢大造垂深仁,九死老翁今七旬。俯仰三才惭有身,人心为主道为宾。
败国亡家三孽臣,曰贪曰痴一曰嗔。更迭为祟兴灾迍,浸淫六气来往频。
分张六贼常相因,迩来理摄偶不臻。危机一堕与鬼邻,忽返灵根一线新。
再见区宇一芳春,出凡摆俗守尔真。结庐京野披荒榛,探幽秉道收元神。
鍊精鍊气初浃辰,荡涤诸魔如扫尘。清静无为游至淳,梦中如见三茅君。
手把丹书申复申,觉来知失桃花津,山灵不厌羲皇人。
与文衡山三首 其一
长烟树杪见群山,过雨亭前响碧滩。暮色牵情不知去,唤谁来共倚栏干。
登观海楼
乘桴老去笑无功,莫以周流叹道穷。六街车马浮烟外,千里鸢鱼一镜中。
揽胜欲呼今夜月,凭虚时溯古人风。报君此去蓬莱路,况复朝宗尽向东。
喜闻通冲赴召兼订殊胜寺之约
明王玄揽与天通,论相超然迈通风。望惬群心临翥凤,情深共语属冥鸿。
最亲东出新迎日,不改商岩旧梦中。官府神仙恒断绝,言诗何地可追从。
同白岩游苍岩二首 其一
直穷幽胜几人来,两壁齐云绣若堆。丹垩横空飞阁起,螭龙擎日梵宫回。
僧栖石罅头颅易,花散珠林眼界开。方外闲居为第一,扫烟时卧说经台。
与吴甘泉三首 其一
抱病多沉思,开怀喜奉君。黄花雨外夕,白发社中人。
酒泛诸峰绿,诗传五字新。鸺鹠忽不语,幽赏向谁论。
龙津门径二首 其二
终岁寻真未得真,归舟犹幸及残春。吾家玉女潭如玉,入谷通天自隔尘。
与蒋石庵
病入新年较转多,光回腐草竟多何。尊踰九老终当避,义重三生强一过。
露浥金茎人尽醉,春融玉烛鸟齐歌。雍容宫保天垂眷,八帙挥毫鬓未皤。
赠沈竹里
我爱竹里子,身世一秋蝉。吟风兴自足,吸露心充然。
下有谷食者,生荷主人怜。亦有草食者,依依恋平阡。
岂不竞肥腯,何由更高骞。嗟余感君谊,抚己思齐贤。
平生志寡欲,老为众物牵。卓哉无欲地,咫尺不可攀。
闻君重文会,切磋如有传。为余辨斯惑,拜领春风前。
过王履吉墓二首 其二
壮岁同游地,今晨独到时。夜台无健笔,残菊有空枝。
成隐庄
死去真无事,生来又苦忙。短发淹湖郡,伤心问溧阳。
萍水梦初觉,匏瓜意不忘。社空梁月在,愁思满沧浪。
与文衡山三首 其二
湿云初敛见横山,百道鸣泉落远滩。诗在眼中无客共,兴随飞瀑远长干。
寄闻一山二咏 其二
茅屋新营独贮春,自甘清苦作閒人。一尊清醑墙头过,不用陶家漉酒巾。
拟于石川舟睹北楼卷
津吏传呼太宰来,米家船里似楼开。阳关唱彻瞻辰卧,南极何年接上台。
送周司寇
野寺淹流雪满枝,锦帆何意厌春迟。千年神剑知离恨,一夕寒灯长鬓丝。
卿月乍临南极上,法星常照楚江湄。更携经笥翩翩去,碧草溪连处处随。
飞霞阁二首 其二
晓日舒情春可怜,轻风吹送艳阳天。泗洲堂下深杯后,又醉桃花细雨前。
赠耿郡伯
晚岁河梁别,惊尘失雁行。宦游多慨感,君至有辉光。
物润班班雨,天晴夜夜霜。汉廷还汲黯,犹自重淮阳。
刘麟
(1474—1561)明江西安仁人,家居南京,字元瑞,一字子振,晚自号坦上翁。博学能诗文,与顾璘、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正德间为绍兴知府,以不谒谢刘瑾,罢官为民。瑾诛,再起。累官工部尚书。以力求节用,忤中官,勒令致仕。家居三十余年,赋诗自娱。晚年欲造楼,财力不足,乃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卒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114篇诗文
赠吴宗鲁贡士北行
桂竹歌
咏竹屏
与李半溪二首 其一
题明妃图
凝香寝成二首 其二
咏乔桂
与西溪甘泉联句三首 其三
与闻一山惜别二咏 其二
咏年
寄甘泉
恒阳饯乔白岩二首 其二
与闻一山惜别二咏 其一
天寿山公干二首 其一
哭施邦直二首 其一
天寿山公干二首 其二
寓上兴庄
寄李古冲太宰
送龙致时回金陵
与李半溪
夜月爇香
答王履约
岘山社燕
竹鹿歌与张石川
顾华玉谪官全州二首 其一
寄白岩太宰
留别孙太初二首 其二
赴社次韦南苕韵二首 其一
与西溪甘泉联句三首 其一
闻马千里店有衡翁画可买上有楼未赠先题
霁宇
顾华玉谪官全州二首 其二
与文衡山三首 其三
赴社次韦南苕韵二首 其二
次陈鲁南韵
分献北海
社韵
颁朔待漏
南野堂用韵似陆柱史
寄文衡山
南坦读书堂
寿文衡山
三月十日饮半溪家
鸡鸣寺习静二首 其一
东闻一山二首 其一
樵话轩
留别孙太初二首 其一
梦得九十
与吴甘泉登董㠗绝顶
与李半溪二首 其二
新筑台登玩
撷蔬和甘泉韵
春日偶成三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