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二首选—)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二首选—)

元代 刘因

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
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诗人刘因的古诗

四皓二首 其二

元代 刘因

留侯在汉庭,四老在南山。不知高祖意,但欲太子安。

一读《鸿鹄歌》,令人心胆寒。高飞横四海,牝鸡生羽翰。

孺子诚可教,从容济时艰。平生无遗策,此举良可叹。

出处今误我,惜哉不早还。何必赤松子,商洛非人间。

幽禽

元代 刘因

幽禽初出谷,其声何熙熙。但知春可鸣,浑忘蛰冻时。

天生复天杀,恩怨敢自私。寥寥古人心,世远今谁知。

示孙谐

元代 刘因

龙山古壮哉,郁郁盘烟岚。一读元子诗,泠然玉泉甘。

江山胜景要佳客,而我不到怀应惭。雷家髯翁虎眈眈,刘氏遗爱存河南。

百年乔木动秋色,篮舆谁与供奇探。昆山出美玉,楚国多楩楠。

孙郎复贵种,良璞须深函。勾萌慎培养,云霄看岩岩。

野夫老矣一何拙?平生只有归休堪。传经访道可无愧,为我早办龙山庵。

杂著集陶句二首 其二

元代 刘因

善恶神不应,鬼神昧茫然。是非神相形,行止千万端。

世路廓悠悠,聊且凭化迁。居常待其尽,任真无所先。

诗书塞座外,弱子戏我前。亲戚共一处,馀粮宿中田。

促席延故老,斗酒散襟颜。聊以永今朝,百世谁当传?

与客会饮野亭

元代 刘因

遥岑一碧淡相依,野态行云共依迟。多病留侯宁复伟,长身诸葛但如痴。

相思千里尊酒尽,永啸一声小鸟悲。风袖翩翩似何处?青林西北雨来时。

白乐天琵琶行图

元代 刘因

冀马嘶寒风,逐臣念乡国。江浦闻哀弦,长吟望南北。

付阿山诵

元代 刘因

十亩荒田不自耕,半空楼观几时成?人因遇困方言命,我为求奇反丧名。

此去要知灯是火,向来空指雁为羹。新诗铭在山童口,百过高歌告乃兄。

重游北溪分韵得晖字

元代 刘因

苍黄淡野色,草树含清晖。林居隐葱茜,晴岚散霏微。

归云有真意,鸣禽发天机。胜处必深会,轻觞岂虚挥。

山泉来何从,北望空依依。

和陶潜咏贫士 其二

元代 刘因

王风与运颓,一轾不再轩。消中正有长,冬温见瓜园。

人才气所钟,亦如焰后烟。寥寥洙泗心,千载谁共研?

龙门有遗歌,三叹诵微言。意长日月短,持此托后贤。

忆郝伯常

元代 刘因

一檄期分两国忧,长缨不到越王头。玉虹醉吸金陵月,玄鹤孤游赤壁秋。

漠北苏卿重回首,天南王粲几登楼。飞书寄与平南将,早放楼船下益州。

寄彦通

元代 刘因

青刍白饭思悠然,灯火山亭暮然前。不意相思浑百里,直教一别动经年。

久甘分席樵夫下,敢望过门长者先。自是烟霞爱招客,可无佳句助清妍。

赋孙仲诚席上四杯

元代 刘因

陇鸟回头意若何,刳肠欲我鉴红螺。微茫山意诗痕在,滟滪江声饮兴多。

圣处已分糟与蟹,醉来唯见酒成波。千年醒杀江鱼腹,应恨生身在汨罗。

念奴娇 忆仲良

元代 刘因

中原形势,壮东南、梦里谯城秋色。万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烟雨松楸,风尘泪眼,滴尽青青血。平生不信,人间更有离别。旧约把臂燕南,乘槎天上,曾对河山说。前日后期今日近,怅望转添愁绝。双阙红云,三江白浪,应负肝肠铁。旧游新恨,一时都付长铗。

书堂旅夜二首 其一

元代 刘因

少小抱孤苦,飘零重此行。迂疏从我好,忧戚赖天成。

夙志存无几,羁怀触又生。寸心同弱草,岁晚怯霜清。

书堂谷晏坐

元代 刘因

上负青天壁,下引碧涧滋。中有晏坐石,日夕忘吾归。

永怀幽栖人,千载谁与期?人间九瀛海,莽苍天相围。

黄尘重如雾,举手不欲挥。白云如可招,愿作双鹤飞。

金太子允恭墨竹

元代 刘因

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江声怒号久不泻,破墨挥洒馀神功。

天人与竹皆真龙,墨竹以来凡马空。人间只有墨君堂,何曾梦到琼华宫。

瑶光楼前月如练,倒影自有河山雄。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

兴陵为父明昌子,乐事孰与东宫同。文采不随焦土尽,风节直与幽兰崇。

百年图籍有萧相,一代英雄谁蔡公?策书纷纷少颜色,空山夜哭遗山翁。

我亦飘零感白发,哀歌对此吟双蓬。秋声萧萧来晚风,极目海角天无穷。

西江月 送张大经

元代 刘因

留在平生落落,休嗟世事滔滔。青云底柱本来高。立向颓波更好。一片花飞春减,可堪万点红飘。江花江月可怜宵。莫赋招魂便了。

书事三首 其一

元代 刘因

当年一线魏瓠穿,直到横流破国年。草满金陵谁种下,天津桥畔听啼鹃。

戏题李渤联德高蹈图四首 其四

元代 刘因

诸生课罢弄烟霞,纺绩乘閒为煮茶。白鹿高风有谁继?草堂贫女晦庵家。

和陶潜饮酒 其四

元代 刘因

器饮代洼尊,巢居化安宅。凡今佚乐恩,孰非圣神迹。

况彼耕战徒,勤力有千百。乞我一身閒,坐看山云白。

内省吾何功,停觞时自惜。

刘因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 14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