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

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

金朝 刘仲尹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刘仲尹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译文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沉沉的几重绿色映着楼宇,辘轳亭下,落满了枯黄的梧桐树叶,河水闪着粼粼的光,雨中,天空现出了彩虹,树影中秋意浓浓,鹊儿在风中鸣叫着。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见不到我的爱人,思念真是无穷无尽,古来心怀离愁别绪的人,都是在这夕阳中愁断肝肠!山上的碧云,似也有分离的愁与恨,一片飞向西,一片飞向东。

刘仲尹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注释

川光:波光水色。
何穷:无穷。

刘仲尹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赏析

  通过描写楼宇层叠深邃,树木重重围绕的空寂幽深的景象为女主人公的活动提供背景,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为下文女主人公凝愁聚恨的情感作铺垫。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让断肠之人更加断肠,含蓄隽永。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愁。“梧桐”句,主人公倚楼凝望所见之景,落叶梧桐不仅没有排解他的寂寞之愁,更把她的愁加深一层,伤秋之愁。“川光带晚”句,主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傍晚时分虹垂雨的美丽景象,乐景衬哀情,引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愁。“树影”句主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呼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只影的孤独,层层递进。

诗人刘仲尹的古诗

自理

金朝 刘仲尹

日日南轩学蠹鱼,隐中独爱隐于书。儿痴妇笑谋生拙,不道从来与世疏。

谢孔遵席后堂画山水图

金朝 刘仲尹

家在龙沙弱水东,朅来尘世笑春风。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

玉腕雪回犀管细,宝煤香散凤绡空。只应大地山河影,常记飞鸾下月中。

相思引

金朝 刘仲尹

蚕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

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垄麦初匀。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

墨梅一十首 其四

金朝 刘仲尹

赵郎爱香人不知,罗浮山下有佳期。春寒彻骨角声起,才记参横月堕时。

窗外梅蕾二首 其一

金朝 刘仲尹

玉儿秀稚云幄藏,鼻观巳觉瓶水香。过眼空花均一寓,十分春色属秋堂。

墨梅一十首 其六

金朝 刘仲尹

钟鼓沈沈度苑墙,玉绳初直殿东厢。荀妃早发鸡鸣埭,残月微分烛下妆。

初秋夜凉

金朝 刘仲尹

小虫机杼月西厢,风雨才分半枕凉。白发自疏河汉梦,一瓶秋水玉簪香。

琴调相思引 原误作摊破浣溪沙,兹据词律改

金朝 刘仲尹

蠢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垅麦初匀。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

墨梅一十首 其九

金朝 刘仲尹

古绢谁藏谢女真,天寒翠袖一招魂。江山嫁尽风流梦,雪满冰溪月挂村。

西溪牡丹

金朝 刘仲尹

为云为雨定成虚,醉脸笼娇试粉初。举国春风避姚魏,换胎天质到黄徐。

百年金谷凭栏袖,三月扬州载酒车。我欲禅居净馀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墨梅一十首 其八

金朝 刘仲尹

高髻长蛾满汉宫,君王图玉按春风。龙沙万里王家女,不著黄金买画工。

谒金门·帘半

金朝 刘仲尹

帘半?。四座绿围红簇。歌尽玉台连夜烛。欢缘仍恨促。休唱莲舟新曲。烟水画船摇绿。肠断鸳鸯三十六。紫蒲相对浴。

窗外梅蕾二首 其二

金朝 刘仲尹

细蕾初看柳麦肥,春风得得绕窗扉。道人方作玉溪梦,石坞竹桥风雪飞。

墨梅一十首 其三

金朝 刘仲尹

生憎施粉与施朱,换骨玄都亦自姝。疏影冷香题不到,梦惊烟雨暗西湖。

一室

金朝 刘仲尹

老来湖海愧陈登,只有头须未是僧。坐对黄昏钟鼓定,竹根吹火上吟灯。

别墅 其一

金朝 刘仲尹

墙根雨大土花碧,秋笋寒添一两茎。爱买僻书人笑古,痛憎俗事自知清。

黄花催织钿钿出,白发欺人故故生。饘粥年来我稍具,厌随鞍马逐浮名。

墨梅一十首 其一

金朝 刘仲尹

瘦损昭阳镜里春,汉家公主奉乌孙。泪痕滴尽穹庐月,谁道神香解返䰟。

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

金朝 刘仲尹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别墅 其二

金朝 刘仲尹

风雨驱寒入弊裘,閒斋气味冷飕飕。年华过眼惊飞鸟,利禄催人窘督邮。

灶下旋添温坑火,床头剩买读书油。可人谁似黄夫子,著意裁诗寄四休。

墨梅一十首 其十

金朝 刘仲尹

妙画工意不工俗,老子见画只寻香。未应涂抹相欺得,政自不为时世妆。

刘仲尹

刘仲尹

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能诗。海陵王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有《龙山集》。► 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