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卢龙云
二歌曰:我所瞻兮玉女峰,溪流二曲玉气浓。镜台不受埃尘封,印石时留翰墨踪。
何以居之桂树丛,猿吟虎啸生雄风。勒马淩霄四望通,千龄龟鹤伴长松。
河间道中遇雪
雪色将风至,寒威上敝裘。解鞍非问酒,何以散离忧。
怨歌行二首 其一
膏沐徒为理,长宵恨有馀。罗衣新染泪,明月怨离居。
济河杂咏八首 其二
箫鼓中川急,轮蹄夹岸频。静观来往客,多是为名人。
赠刘提盐署郡捕
三城苍赤幸依刘,筹策兵农事事优。筹灶牢盘供裕国,一方锁钥佐为州。
官閒未比曹疑马,俗易行看剑买牛。盐铁不须持汉议,消弭兼颂富民侯。
和清凉寺浴佛日听法
丛林万绿雨中新,浴佛相传到此辰。净土金轮生色相,祇园宝座号天人。
翻经并拟归宗教,说法谁当悟后身。定久诸缘俱尽息,更于何地拂埃尘。
海虞十二景 其六 桃涧飞泉
涧水飞流出,桃花夹岸开。穿林疑作雨,喷壑自成雷。
选胜堪移杖,探幽屡举杯。武陵休再入,聊此涤尘埃。
答梁文学兼约过小集
宦舍萧然一径深,逢君杖屦喜初临。他乡短刺希投合,流水长桐自赏音。
已慕逍遥庄叟达,岂嗟留滞越人吟。春光浩荡堪娱客,绿满池塘柳渐阴。
得何明府京中书四首 其一
万里书邮未易传,偶因鸿翼到南天。嵇生懒嫚年逾甚,祗向山林结静缘。
郊居小集言怀
廿载驱驰道路难,且因泉石息风湍。杯前日月真怀土,镜里星霜合弃官。
生事菟裘宁厌薄,畏途滟滪不堪看。人间大有安閒地,曾见红尘上钓竿。
又和次杜秋兴八首 其八
江流到郭转逶迤,夜色秦淮似月陂。霜岸染成丹杮叶,风林凄断绿杨枝。
倚楼自觉乡思渺,对客同惊物候移。摇落子山应作赋,星河明灭露垂垂。
寄答林君勉二首 其一
公馀犹自赋离骚,况复怀人思正劳。白雪郢中推寡和,碧云海上望逾高。
鹏程万里瞻风翼,雁字三山寄彩毫。别有知音求雅调,新声谁羡紫檀槽。
惠山泉酒二首 其一
山泉祗道因茶胜,谁识尊中绿倍嘉。好倩老僧通水脉,百杯扶醉更烹茶。
朱明洞景八首 其八 灌园小憩
有禄辞卿相,无心事桔槔。滋兰常九畹,此地却忘劳。
杨中丞闻讣候代二首 其二
承恩几度锡纶麻,紫气西来望转赊。时拟绛驺迎百粤,俄闻白马会三巴。
已钦治第真容驷,其奈瞻云未及瓜。最是南陲资锁钥,不妨游子尚天涯。
送贾中丞抚甘肃四首 其四
羽骑如林节制同,昆崙片石好铭功。远人亦自知文德,天马还令入汉宫。
为何参军题乐寿卷
早岁思鲈类季鹰,曳裾何必记吾曾。俸过六百閒为伴,桃拟三千寿作朋。
谢俗久看娱水石,引年今始颂冈陵。松筠晚节知逾劲,宦业还欣有代兴。
寄题顺德双塔
城南千尺驾虹桥,桥下江声旦暮潮。云际何来双玉笋,雨馀忽对两霞标。
地灵终古文成象,词客高秋赋屡招。倚槛天风吹万里,即看鹏翼共扶摇。
道中口占二首 其二
捧檄重来强为亲,风涛湖海怅无津。贞心自古悲怀璞,宦业由来似积薪。
为宋黄勉斋先生竖坊兼立其裔孙奉祀答周文学二首 其二
丛祠水石郁森森,闽海儒宗擅士林。闽豆几人陪秩祀,衣冠千载续徽音。
奉尝不愧家声远,绳武应知世泽深。可道厥修无念祖,须从此日惜分阴。
答方伯闇太学
几回明月暗中投,江上寻芳杜若洲。江可陆沉追酒伴,岂终牢落困书囚。
琴缘流水思同调,璧是连城合晚收。却笑天涯羁薄宦,每烦诗句慰淹留。
卢龙云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614篇诗文
取道浙行值岁方暮
水西驿值雪初晴以公事留者数日
刘氏真隐园
熊颜二茂才各以诗为贽赋答二首 其一
出邯郸西郭悯荒
喜童将军凯旋
送王直夫令宁远
寄答冯明元明府
为廷尉正林君题贞烈卷有引
初入邯郸境谒吕翁祠口占
谢节妇
答赵仁甫秋日见怀
懒石二首 其一
题方朔蟠桃图二首 其二
岁暮柬陈新之四首 其二
送佐甫宗侯入永新兼寄何明府
答惟学王孙二首 其二
题莫廷韩所制兰竹图歌后
游氏迎晖堂
元夕徐侍御招同王光禄李孝廉观灯
辰沅道中五首 其三
辰沅道中五首 其四
初冬寿友竹隐君八十
送举主何侍御还京
门有车马客为郭学宪作
济河杂咏八首 其七
济河杂咏八首 其六
王莽城二首 其一
飞云洞景十二首 其八 龙洞巢云
画鸟
宿靖州江口寄怀陆郡丞
送罗尊生太学南归
寻五先生南园旧社答谭子玄
郊居集句十首 其七
雄州陈司理考绩
出京阻雨由潞河登舟
送李成白南归适其尊公起官长宪
堪舆寄隐卷为麦茂才作四首 其二
送沈比部出守东昌
冬日雨中过瓦官寺分赋得九青韵
夏杪鸡鸣山阁宴集
送陈天卿兄弟归豫章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其一
送罗符卿起官入京
寄题道州月岩和钱使君
送黄季文游皖潜兼寄刘明府
曾泽卿侍御以东宫覃恩封其父如己官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 其一
夜宿三山禅房漫赋刀剑二首 其二 剑
送蔡僚长出守南宁
答黄全之
答陈子成秋夕见怀二首 其二
冬雨二首 其二
寄题钱侍御小辋川
补谪入京集句
答袁大观
送邓梅仲归五羊
答林无华时自莆中来访因之阳春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