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四十四 天下乐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四十四 天下乐

明代 陆深

九重乐奏万化开。望龙楼,云蒸雾蔼。仰天工,雍熙帝载。

臣民欢戴。溥仁恩,遍九垓。

诗人陆深的古诗

仲冬晦过海印寺有述

明代 陆深

万岁山阴海子桥,十年重到笑劳劳。旧时风景依稀在,岁晚冰霜积渐高。

钟鼓连天涵日月,楼台倒影蘸波涛。千重王气盘龙虎,常有红云覆赭袍。

咏蚕食叶图为康修撰德涵作

明代 陆深

啖叶势未已,谋生意何愚。但知厌其腹,宁知用其躯。

恩深报必厚,功高祸与俱。物理固若此,感叹将焉如。

恭拟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上册乐章 其五 彻馔

明代 陆深

奠献既备,敬彻不迟。亦有馀休,默鉴在兹。肃雍显相,益秉孝思。

我祖我妣,惠我恩慈。仰德无替,终事有仪。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一 万岁乐

明代 陆深

五百昌期嘉庆会。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

阊门登城晚眺

明代 陆深

雉堞云平临北斗,桥门流水接西湖。绸缪巷落萦镫火,输转东南锁舳舻。

西子馆前多半夏,越王台下有蘼芜。晚烟生晕溪风静,栏槛千家入画图。

过淮阴

明代 陆深

故堞初惊雨歇,古祠高枕江流。一抹霏微轻霭,片帆归去清秋。

闵雨词

明代 陆深

炎空一碧金乌走,白龙蟠泥黑沈薮。农人望雨如望珠,一点一颗胜一斗。

清晨染土按五方,黄冠烹蛇巫酹酒。天门九重空尔为,五月作尾六月首。

君不见随车雨,贤太守。

送陆良弼调楚雄

明代 陆深

长沙才调贾生同,古郡滇省楚更雄。古里驿程山共水,五更心事雨兼风。

极知骏骨台堪筑,未为齐门瑟转工。交契十年情不尽,长安几度别离中。

利路纪雨八首自广元至柏林驿适久旱得雨口占识喜 其一

明代 陆深

甘棠实恐负初心,时雨何期更作霖。行处万山惊簿暮,望中一片见浓阴。

飞扬岂为催诗急,飘洒终怜润物深。安有随车方往辙,虚烦父老沸佳音。

恭拟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上册乐章 其二 初献

明代 陆深

俎豆既陈,酒醴维清。既戒既慄,明德允升。孝孙始奠,庶展精诚。

鸿称徽号,听于无声。昭格可冀,绥我思成。

发谷亭

明代 陆深

晓乘江涨下徐州,秋气侵人著眼浮。秋棹载青莲子摘,甫田摇绿豆花收。

林蝉泣露鸣无节,江雁和云去不留。时物每惊羁旅改,江山未惬壮心游。

乘槎欲奉张骞节,作赋思登王粲楼。薪火千年湘水哭,干戈满地浣溪愁。

良辰胜境难兼得,久客穷途易并忧。桂桨兰桡轻日费,笔床茶灶远风流。

吕梁山势危奔马,邵伯波光荡没鸥。雨蚀龙蛇残石里,月明箫管夜桥头。

山连天阙遥通海,帆带风花故满舟。此日悬知真有助,当年自分总无求。

梦魂偏向家山入,习气难除书卷抽。寄语篙师休汗漫,倚庐人老不禁秋。

寄汪思云

明代 陆深

白玉堂深午漏迟,黄山高处倍相思。人于鹤背腰缠贯,心似蛛丝手论棋。

听雨楼头眠较稳,望云天际立多时。十年万里常为别,独对金台一赋诗。

和赵类庵题画鱼

明代 陆深

天池咫尺候龙飞,荇带荷钱出水肥。神物自应多变化,长竿空傍钓鱼矶。

西岩诗 其三

明代 陆深

我爱西岩好,三台接九天。何时飞阁里,东海看桑田。

鳌峰草堂歌十首 其二

明代 陆深

谷口子真归计成,少陵老人歌北征。五月南风吹海雨,碧山无数荔枝明。

予与袭锦子别凡十年矣丙戍冬初再得书不胜驰想题此寄之

明代 陆深

人间真有杨州鹤,海上宁无青鸟书。一纸应须万金价,相思又是十年馀。

道院夜酌联句三首 其一

明代 陆深

月色虚窗逗客灯,坐疑身是玉壶冰。仙源几曲尘踪隔,云路千重浩气凌。

小鹤立庭浑似约,清风入座镇相仍。何当漏下催归骑,离合其如重友朋。

发西店驿

明代 陆深

海峤不可即,林峦互盘萦。依依度阡互,靡靡事前征。

仆夫秖趋骛,昏晓各有程。岂不爱岁月,娱此山水清。

少小四海志,老大竟何成。伏辕伤局促,履境戒高盈。

南中气候早,三月竞深耕。林烟起菑畬,园风动茅衡。

物华遂敷畅,旅怀倦将迎。喧寂会所适,感叹重含情。

咏石七首 其三 麻衣道者

明代 陆深

当年钱若水,寒夜拨炉灰。若是公侯骨,定应期不来。

赠别安鸿渐给舍四首 其四

明代 陆深

君还江水源,我去江水委。江中多鲤鱼,尺素来万里。

遥涉岷汉流,复泳沅湘沚。海门何浩荡,但恐风波起。

江干候鲤鱼,秋高水瀰瀰。

陆深

陆深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5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