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唐代 李峤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诗人李峤的古诗

唐代 李峤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动,月浦练花开。
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唐代 李峤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十二月奉教作

唐代 李峤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五月奉教作

唐代 李峤

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

唐代 李峤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唐代 李峤

王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
□□横周甸,莓苔阙晋田。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

唐代 李峤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碧树青岑云外耸,
朱楼画阁水中开。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晚秋喜雨

唐代 李峤

积阳躔首夏,隆旱届徂秋。炎威振皇服,歊景暴神州。
气涤朝川朗,光澄夕照浮。草木委林甸,禾黍悴原畴。
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紫宸兢履薄,丹扆念推沟。
望肃坛场祀,冤申囹圄囚。御车迁玉殿,荐菲撤琼羞。
济窘邦储发,蠲穷井赋优。服闲云骥屏,冗术土龙修。
睿感通三极,天诚贯六幽。夏祈良未拟,商祷讵为俦。
穴蚁祯符应,山蛇毒影收。腾云八际满,飞雨四溟周。
聚霭笼仙阙,连霏绕画楼。旱陂仍积水,涸沼更通流。
晚穗萎还结,寒苗瘁复抽。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幸闻东李道,欣奉北场游。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 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相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唐代 李峤

征棹三江暮,连樯万里回。相乌风际转,画鹢浪前开。
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来。何当同傅说,特展巨川材。

九月奉教作

唐代 李峤

曲池朝下雁,幽砌夕吟蛩。叶径兰芳尽,花潭菊气浓。
寒催四序律,霜度九秋钟。还当明月夜,飞盖远相从。

宝剑篇

唐代 李峤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淬绿水,鉴红云,
五采焰宝光氛氲。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骇犀中断宁方利,
骏马群騑未拟直。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一朝运偶逢大仙,
虎吼龙鸣腾上天。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除灾避患宜君王,
益寿延龄后天地。

唐代 李峤

擅美玄光侧,传芳瀚海中。凤文疏象郡,花影丽新丰。
色对瑶池紫,甘依大谷红。若令逢汉主,还冀识张公。

唐代 李峤

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

清明日龙门游泛

唐代 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唐代 李峤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唐代 李峤

三阳偏胜节,七日最灵辰。行庆传芳蚁,升高缀彩人。
阶前蓂候月,楼上雪惊春。今日衔天造,还疑上汉津。

杂曲歌辞。桃花行

唐代 李峤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侍圣君。

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田园兼思亲友率成短韵…赠杜幽素

唐代 李峤

游宦劳牵网,风尘久化衣。迹驰尘苑路,望阻北岩扉。
及此承休告,聊将狎遁肥。十旬俄委疾,三径且殊归。
茂陵窅难即,灵台暂可依。疲痾旅城寺,延想属郊畿。
夕梦园林是,晨瞻邑里非。绿畴良已秽,清濠旷不追。
野花何处落,山月几秋辉。彼美符商政,优游绝汉机。
高情物累遣,逸气烟霞飞。乐道方无闷,怀贤独有违。
尊虚旧园酒,琴静故人徽。夏沼莲初发,秋田麦稍稀。
何当携手去,岁暮采芳菲。

唐代 李峤

孔坐洽良俦,陈筵几献酬。临风竹叶满,湛月桂香浮。
每接高阳宴,长陪河朔游。会从玄石饮,云雨出圆丘。
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15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