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李隐君

寄李隐君

明代 罗亨信

莲花峰下白云岩,乔木森森霭翠岚。乔礼百年推茂族,衣冠几叶映华簪。

雅怀洒落人争讶,薄宦蹉跎我独惭。早晚辞閒归梓里,三生旧约与君谈。

诗人罗亨信的古诗

凯还

明代 罗亨信

大将提兵靖□回,凯歌声沸动春雷。三边喜见烽烟息,万里行看贡赋来。

拟作铙歌齐雅乐,便裁露布献金台。□□自此无遗类,一统文明遍九垓。

寄温知县

明代 罗亨信

挂冠归去乐逍遥,五斗无烦为折腰。尽把仪型规里闬,不妨踪迹狎渔樵。

炉熏榄子香凝座,酿熟松花酒满瓢。虚室由来自生白,任教浇妄六尘摇。

赠沈成章

明代 罗亨信

沈君昔是我同年,文采风流似谪仙。射策才华闻上国,化民清誉播西川。

暌违谩叹参商隔,邂逅空惊岁月迁。霜鬓萧萧俱老矣,笑谈赢得共周旋。

和教谕王德宾所赠韵

明代 罗亨信

别后相思日几回,青云空有梦魂随。惊心白发嗟何益,过隙光阴去莫追。

绛帐传经当让子,金门抗疏不知谁。丈夫志气干牛斗,未信贫无立地锥。

题竹寄邬玄中

明代 罗亨信

种得潇湘玉数竿,朝回几度倚阑看。仙翁别后平安否,写赠应期共岁寒。

别卜佥宪

明代 罗亨信

黄门释褐记青年,会际风云岂偶然。侍讲春官承异宠,乘骢宪府迈群贤。

驱驰远道惭司马,契爱情深比惠连。此去又为千里别,几时相对酒如泉。

题画赠晏千户

明代 罗亨信

苍茫山色映书楼,论史谈经日未休。见说禹门春浪暖,好期变化勿淹留。

挽包德怀

明代 罗亨信

谪宦栖迟鬓已苍,朋簪诗酒日徜徉。亨衢尚拟登华秩,绝壑宁知失夜航。

颇恨青蝇污白璧,空怜素志比秋霜。我来欲致生刍奠,忍听啼乌泣夕阳。

挽吴秀才母李氏

明代 罗亨信

天南昨夜婺星沈,贤母云亡动士林。示教昔闻曾断织,周贫那睹复施金。

云迷秀阁幽魂杳,雨暗泉台碧草深。却喜贤郎才卓荦,褒封早晚拜纶音。

挽知几先生

明代 罗亨信

知几学行古人俦,一别尘寰四十秋。一令才名留贵邑,为儒清誉满凉州。

丹山凤杳瞻华彩,碧落文成载玉楼。几度临风观国鉴,不堪呜咽悼前修。

和教谕邵夔韵

明代 罗亨信

忝职黄门记往秋,联班常得近王侯。涂归晚直金銮殿,入奏晨趋五凤楼。

韶濩惯闻天上乐,葡萄曾醉御前瓯。自从谪向江湖远,旋学康衢击壤讴。

寄方以高致仕归隐

明代 罗亨信

荣华勘破等浮沤,便解朝簪觅故丘。世业有田惟自种,市諠无豫亦何求。

穿云荷锸镵黄独,载月推篷泛彩舟。我服昌阳能辟谷,归来同约赴瀛洲。

盱江旧隐

明代 罗亨信

将军世业盱江上,宦游命写盱江图。宦绡半幅盈数尺,山川回合云模糊。

麻姑峨峨插天起,凤凰之山相迤逦。彭蠡西环波不兴,目送孤帆数千里。

茅亭隐约绿阴中,客散亭空春昼融。扁舟一叶系岸曲,故人载酒相过从。

将军提兵禦北塞,乡林迥隔烟霞外。遥瞻先陇白云边,引领徘徊成感慨。

武馀看画益凄其,远道驰驱未得归。天边忍见孤鸿度,旅馆愁闻乌夜啼。

人宦忠孝期兼尽,华勋好立安边镇。丈夫许国信不凡,会须管取黄金印。

业就名成衣锦归,松楸展祭敦典彝。乡邦父老咸叹息,山川草木宦光辉。

送熊都御史弟归吉安

明代 罗亨信

大兄威望肃南台,仲氏承恩阙下回。祖饯蓟门朝士集,薰风滦渚锦帆开。

故家文献传当世,昭代衣冠近上台。嗟我相逢又相别,临岐无奈意徘徊。

家庆堂

明代 罗亨信

京邸开家庆,亲慈子亦贤。苍颜映鹤发,彩服戏华筵。

善行公卿颂,才名远迩传。悬知昌厥后,瓜瓞自绵绵。

依陈副都所寄韵三首 其三

明代 罗亨信

执法由来映列星,远持玉节镇边城。尽看霖雨回枯槁,不负仁皇付托情。

苏秦受业

明代 罗亨信

道义悠悠贯古今,当时讲授意精深。如何只用权谋术,不说经纶济世心。

挽丁佥都内井氏淑人

明代 罗亨信

安乐艰危六十年,顺承君子共称贤。治家勤俭资无匮,御下宽宏嗣有传。

寿考谩期同禄养,仙游那料弃尘缘。西风旅榇南归去,载道悲歌为洒然。

和汉阳府司训李文辉所寄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罗亨信

郡斋幽雅绝纤尘,泮沼春深跃锦鳞。博士传经能解惑,诸生受业自攻勤。

西窗翠竹含孤节,东阁梅花吐早春。近日儒官多拔擢,伫看清誉四方闻。

题雪溪图

明代 罗亨信

瑞花乱落似飞琼,极目乾坤一色明。瘦竹低垂银袅娜,远山高耸玉峥嵘。

芸窗皎洁书声雅,蕙帐虚澄鹤梦清。恍惚剡溪溪上景,王猷孤棹岸边横。

罗亨信

罗亨信

(1377—1457)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17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