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同姜八孝廉有访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同姜八孝廉有访

清代 毛奇龄

陆公祠畔。十里横塘行未半。花港塘塘。王四娘家何处寻。

醁醅初注。又是孝廉船欲去。怕照菱花。对面分明又一家。

诗人毛奇龄的古诗

虞美人 其一 九日蠡城遇雨

清代 毛奇龄

龙山秋曙官亭冷。烟锁茱萸井。西风吹雨雁南来。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

美人垆下桑郎熟。细把金钱菊。辽东皂帽堕堪伤。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

虞美人 其六 题天台采药图,为淮安刘六皆比部

清代 毛奇龄

桃花又发临淮渡。错认天台路。行来莫笑太奔忙。知是赤栏桥畔旧刘郎。

平明入直迥西寺。幞被双娥侍。含香谁问夜归迟。只恐桃花回首望中迷。

踏歌词 其一

清代 毛奇龄

园里花成子,梁间絮作泥。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

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

思帝乡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红帉。紫帉蓝绿帉。翠帽玉铃珠串,压金裙。垂手正巾徐步,毯毛深未分。

倏见暖风吹绕,一堂云。

蝶恋花 客上海,过杨生玉衡听妓作

清代 毛奇龄

寂寂暮春杨子宅。昔在乌聊,今在申昔侧。座上彩云回锦席。

门前几树桃花色。

乍雨乍收檐溜滴。坐拥双鬟,为我弹瑶瑟。醉后倚歌还弄笛。

醒来微月当窗白。

女冠子 其七

清代 毛奇龄

短花长叶。到处翠軿相接。洞中春。衣炷熬丹锡,唇脂瀹水银。

盘囊闲系虎,麈尾笑遗人。总隔蓬莱路,也生尘。

临江仙 其四 赠任石友初度

清代 毛奇龄

记得蜀葵花发后,一樽长对花前。鸣鸠初拂杖乡年。

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夙昔爱天孙,层霄踊双足。俯仰志不遂,高卧沧海曲。

结念周八荒,扶舆久脱辐。垂老始被徵,一憩梁父麓。

崇岩倚重云,白日系匡谷。欲吸沆瀣浆,蹙额惭满腹。

我有鸡斯乘,蹑峤如驾陆。入林招洪崖,望海诮徐福。

折取东峰枝,间与夸父逐。历险理自明,升远象以瞩。

何为盼修途,展转愧寥廓。

思帝乡 其三

清代 毛奇龄

霓裳。羽衣谱未详。玉貌何人无力,绕珠珰。曳得钿缨累累,履跷裙自扬。

犹自曲终徐立,听声长。

虞美人 其五 题瑞梅图,和宣城施少参词。

清代 毛奇龄

敬亭四月梅花发。正值清和节。慈恩寺里曲江边。新旧郎君争占一枝先。

红罗欲寄无由寄。空写泥金字。楼头长赠碧山云。恰取花枝中半两平分。

鹧鸪天 其二 过女教场有感

清代 毛奇龄

银甲雕戈小队工。内家宣敕教从戎。山萝覆镞萦金细,野火烧旗闪幔红。

宫月静,阵云空。凤凰山下抱龙弓。珠兜玉靸团营路,小雨寒花何处逢。

少年游 其二 过淮城口占,有序

清代 毛奇龄

马蹄才发,阳平门外,望里是淮安。可怜此地,曾经流浪,一十五年前。

曲江高会知何处,秋水晚生烟。惟有垂杨,千条万缕,还挂酒楼边。

河渎神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丹殿俯嵯峨。洞庭秋水湘娥。深房鬼火暗青萝。呜咽神弦自歌。

文木漆光丝缠腹,蕉花影里婆娑。只为相思美子,灯前一敛双蛾。

上西平 谭开子贻画并赋西平乐词,见讯志谢

清代 毛奇龄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更冬残、雪后停车。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

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

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

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甘州遍 其四

清代 毛奇龄

秋风起,展转事长征。出边城。弯弧鹊角,佩刀犀首,趫趫斥突愿擒生。

收敕勒,捲镵枪。夜凉频击刁斗,空碛答遥声。转战苦,车骑未成名。

塞魂惊。琵琶孤冢,春草日青青。

念奴娇 其二 徐都官裁枕函实诗,名为诗枕。制词索和,漫次其韵

清代 毛奇龄

撚髭无计,唤奚儿、长向水边山麓。蒲簟横陈将偃息,好句吟来断续。

授册嫌频,开椷已缓,纸片纷零碌。游仙欹处,斲成五色文木。

试启小篦中空,方襕连衽,大似青油袱。豹首鸡鸣俱不用,但取便便豕腹。

梦去无论,醒来何事,栩栩相追逐。蝶庵诗就,此时午睡方足。

调笑令 其一 冯二

清代 毛奇龄

怨怨。柳如线。清漆鸦头红脰燕。背人偷弄金条钏。

一曲桃枝相恋。落花飞满春江面。飞过春江何限。

蕃女怨 其二

清代 毛奇龄

胡腾起作石国语。愁杀番女。罽靴尖,铜带软。蹴踏宛转。

回头忽忆旧安西。两眉低。

饮马城边曲 其一

清代 毛奇龄

燕台北望蓟城山,饮马城边驱马还。前度锦车休出塞,将军近在草桥关。

天仙子 其九

清代 毛奇龄

斑簟纹生双腕缬。梦中欲笑开娇靥。醒来记得许多情,檀兽爇。

钗燕热。侍婢相看那能说。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180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