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念奴娇·井冈山

念奴娇·井冈山

宋代 安道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安道念奴娇·井冈山译文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井冈山万木直入青云,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山势如飞,奇峭逼人。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如画江山,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海。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三十八年恰似弹指一挥间,人间已经变了模样,如天翻地覆。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仿似就在昨天。独有一腔豪情,天边明月高悬,气势如风雷磅礴。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安道念奴娇·井冈山注释

参天:高接云天。
奇岳:雄奇的大山。
故地:旧游之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总称五井。明清以来立有五井碑,现已毁。
黄洋界:山名,位于江西。
古代曾云海绿:古时这里曾是沧海。
弹指:表示情绪激越。
天渊翻覆:天和深潭反过来。极言变化之大。
烽(fēng)火:指战争、战乱。
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豪情:豪迈的感情。
天际悬明月:天边挂着一轮明月。
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貌。
万怪:泛指旧中国的各种大小反动势力。

安道念奴娇·井冈山赏析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起首落笔写景,颇有气势,于井冈山万千景物中以大视野直选“参天万木”,一则5月底的井冈山景色宜人,高入云霄之木蓊蓊郁郁,年深岁久,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二则借参天大树起兴,“俱怀逸兴壮思飞”,“飞”上了这“南天奇岳”井冈山。一“飞”字使得原本平实无奇的开头染上一抹灵动之色,南方山系原本清秀婉润,而山势如飞,则又奇峭逼人。联系下文中“车子飞如跃”,则又可说是白描心情之畅快,当年老杜是乘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如今毛泽东则是乘汽车“即从茅坪抵茨坪”,身未到,心已远,心情的愉快从一“飞”字就初露端倪。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该句一问一答,以白描出之。此处“故地重来”一说,点明题旨,今昔对比,多少感慨隐寓其间,但毕竟是上阕,仅以此等概括句一笔带过,却为下文“忆往昔”张目,笔势如草蛇灰线,使得行文潜气内转。答句“多了楼台亭阁”,表面平淡,却暗含新中国成立后春和景明,百废俱兴之义。若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之际,大多则见草木含悲,山川变色,甚至亭台倾颓,断壁残垣,狐兔出没,又岂能有新建的“楼台亭阁”?但此处不得不指出,“楼台亭阁”四字太过泛泛,作词要有意境,情真景真此处可见,惜乎鲜明动人则未达。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总称五井,明清以来立有“五井碑”。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桐木岭、朱砂冲、双八石、八面山、黄洋界)中最险要的一个,是从宁冈进入井冈山的必经之路。此处山势嵚崎崔嵬,常年云横雾锁,茫茫云海故又名“汪洋界”。因为地势险要,战争岁月里,黄洋界占据着重要位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十多年前,井冈山军民曾在此进行过“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使得井冈山根据地转危为安。“车子飞如跃”,则补写上两句乃是车中所见,与其说车速快,毋宁说词人在感慨路况好。一则彼时山路崎岖,此时车行如飞,与记忆中的井冈山大相径庭,词人心情大好;二则是“高路入云端”,联想词人曾作“天堑变通途”,对于有着乐观精神,相信“人”的力量的伟大来说,这是让他最兴奋的。不过这里依然要指出,这一句作为词来说,太过平直,易流于浅滑,而且“飞”字与前句重复,略有叠床架屋之病。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上阕末句“江山如画”从东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来,未必作者此时想起坡公此词,但江山二字毕竟是吞吐八荒的大气势,指点江山,睥睨海内的傲然身姿跃然纸上。“古代曾云海绿”,为押韵调换词序,大意是,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海。不过这一拗折,以“陌生化”的效果救前两句浅滑之失,倒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而且,此处的古代,就不仅仅是东坡的遥想三国了,而是李贺的“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一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这样的景深了。在这样的历史长度下,甚至人类的历史活动都不过弹指一挥间了,词人的胸襟该是多豁达。据云该词手迹此句为“遍地男红女绿”,则词之味道诚然大失。上阕中词人赞叹人的力量之语虽未明写,但细品处处皆是,若到结束还要重作交代,不免使人腻烦,亦使词的“要渺宜修”特点丧失殆尽,毕竟爽利之词仍然是要葆有词的特色。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承上阕写变化之大,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现在已经三十八年了,好像弹一下手指那么快,一晃就过去了,可是人世间变化了,就像苍天变成深潭.深潭变成苍天那样大。它的实际内容就是由战争年代变成了和平年代,由反动的资产阶级掌权变成无产阶级掌权,由旧中国变成新中国,由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这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写回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色政权的具体情况。是说,现在还记得,当时在战火中,同敌人激烈地厮杀,真是九死一生,好像发生在昨天。毛主席组织秋收起义时,曾经被反动的民团逮捕过,后来机智地逃了出来,找到队伍,率领他们上了井冈山。
  起始一句,诗人承接上文,将感叹再往前一引,“弹指三十八年”,诗人屈指算来离开井冈山已有38年了,而在这“弹指一挥间”里,祖国江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间就彻底变了一个样,这一切犹如天翻地覆。但也勾起诗人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这是诗人对井冈山革命斗争最形象的回忆。那时敌人不断围剿,战场上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真中谓九死一生的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记忆是那么清晰,那么突出,令诗人难以忘却。但红军的胜利是必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诗人及红军将士“独有豪情”,勇驱“虎豹”;气势若磅礴的风雷,豪情若天边的一轮明月。最终“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一切牛鬼蛇神全被扫除干净。

安道念奴娇·井冈山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般《毛泽东诗词选》。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时重上了井冈山。他抚今追昔,写下这首《念奴娇·井冈山》。

诗人安道的古诗

冬景八首 其六

宋代 安道

烟锁寒山睡未醒,鸟飞绝迹悄无声。遥看零落疏林外,犹带苍红霏发萦。

雨雪霏霏催岁暮,梅花泛泛迫诗情。年来世事浑忘却,重订江鸥旧日盟。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十四 梨花伴月

宋代 安道

云窗倚石壁,月宇伴梨花。四季风光丽,千岩土气嘉。

莹情如白日,托志结丹霞。夜静无人语,朝来对客誇。

塞垣春 代明妃怨

宋代 安道

塞马嘶平野。正四处、悲风卸。天南极望,乱云满目,珠泪偷泻。

正黯然乡思满怀也。更羌管、鸣秋夜。想娥眉、汉宫欲妒,沙场巧相嫁。

无计问君王,可犹把、婵娟萦挂。纵汉使频回,奈长恨难写。

叹何时、故国重见,待安排、归梦清宵下。怨寄琵琶里,单于应泪洒。

雁字三十首次韵 其二十七

宋代 安道

江湖兄弟并书淫,令节茱萸望远心。歧路分携成折股,顺风直下试悬针。

偶鸣得意莺迁木,忽写离情鸟忆林。草满池塘归未遂,欲寻佳句梦中临。

端禅人丐盐求颂

宋代 安道

红炉焰里结冰霜,收拾侬家妙有方,
舌本要资云水味,鼻端相助蕨薇香。
扫归茅舍閒堆雪,坐照金盘净发光。
去去道人成底事,芳滋许我活枯肠。

钤山夜别简侍御得宽字

宋代 安道

柱史来天上,相过坐夜阑。霜威清暂假,月色好同看。

晨渡河冰壮,春浮楚泽宽。台臣纲纪地,送子见才难。

读飞香圃诗草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笔花时露剑花锋,纸上烟霞带露浓。我本青盲争快睹,分明初日出芙蓉。

所闻有感

宋代 安道

尘飞鹿走力难任,巡幸沙边悔恨深。
鸟篆未经衔轵道,龙文先自徙汾阴。
空传行在沦孤愤,无复寰区遏八音。
圣德神功俱泯灭,英雄千载一沾襟。

落笔峒

宋代 安道

路入烟霞一洞深,悄无鸡犬昼沉沉。老僧尚有栖禅迹,游客时闻击磬音。

石窍漏天三百丈,井泉到海几千寻。仙家景象人难道,天遣悬崖落笔吟。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八

宋代 安道

虚而灵,寂而妙。明密浩然,犹落鉴照。

六月嗣雅和督府北川张先生韵

宋代 安道

圣宅东南赋欲蠲,旄头那敢犯奎缠。釜中鱼泳知何乐,井底蛙鸣只自贤。

时雨滋回蜗屋润,仁风吹散蜃楼烟。悬知奏凯彤廷日,虎拜称扬祝万年。

祭九鼎十二首 其二 奉馔用《丰安》。

宋代 安道

粢盛既丰,牲牢既充。展兹熙事,温温其恭。惟明欣欣,燔炙芬芬。

保乎天子,繁祉荐臻。

南乡子 其一 题双帆画扇

宋代 安道

挂壁一双松。百甲苍髯道是龙。俯瞰沧波将化去,山翁。

留在云屏画幛中。

高卧养春慵。世事何心不碍蓬。亦有谢公舟与楫,无功。

任尔扬帆鼓浪风。

赠陈秉衡宪副归田

宋代 安道

金印何如二顷田,秋风万里一归船。休将前路征夫问,笑拂青松野鹤翩。

玩水观山真有味,吟风弄月欲忘眠。功名到底成何用,乐得閒身未老年。

贞义女祠

宋代 安道

幼年曾读贞女碑,坐想濑水清涟漪。
试来江东吊李白,瓣香敬谒贞女祠。
平生不数子胥子,鞭平进诸何至此。
有金投濑竟何为,当时岂为将军死。

醉花阴 梅花

宋代 安道

小园昨夜繁华骤。点点寒葩瘦。放出玉精神,雪意风情,无限春光逗。

珊珊弄影黄昏后。景似罗浮否。婢忽拗香来,绰约流霞,报道红梅又。

菩萨蛮 其十五

宋代 安道

罗襦斜系丁香结。锦鞋绣满绑儿蝶。妹脸醉微微。风情别后思。

花容曾共拍。姊妹贻春色。相认雪鸿缘。生生世世天。

支硎山十二咏 其十二 牛头峰

宋代 安道

懒随年共化,独卧空山里。时有牧童来,长鞭驱不起。

青衫湿 感怀

宋代 安道

无聊倦倚栏杆曲,疏雨夕阳斜。凄凉渐近,清明时候,又试新茶。

几竿修竹,几椽茅屋,一树闲花。花应笑我,年年愁病,辜负韶华。

过十三山口占

宋代 安道

北镇临青幽,山尽南山口。峭茜尽列屏,岚光入虚牖。

古洞锁金牛,神物夜出走。不为五丁驱,粪金日一斗。

岂似田间来,洪縻系人手。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