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侍御李公还台三首 其一

送侍御李公还台三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乘骢御史自名家,揽辔风流海内誇。去后甘棠遗五穗,向来琼树有三花。

金茎秀擢盘中露,铜柱烟笼海上槎。疏草定知归日奏,一时貂珥尽京华。

诗人欧必元的古诗

送梁体照入试春宫三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年来曾共赋凌云,同学俄惊世路分。不是新知逢狗监,汉庭谁颂子虚文。

循州杂咏八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郭外湖西烟水深,荒亭落日映湖心。游船傥得常歌舞,何必繁华羡武林。

题便面山水四首 其四

明代 欧必元

门外雪三尺,薰笼拥被眠。坐看松下树,不觉又残年。

送瞿睿夫先生还楚

明代 欧必元

轻舟租舫满江皋,归梦应悬万里劳。别去祇堪遗缟带,穷来偏自恋绨袍。

七哀迁客悲吴土,九辨词人续楚骚。天地故教饶落魄,风尘双眼健吾曹。

同梁少周朱叔祥饯明府倪公于灵洲寺时其五公子皆得晤

明代 欧必元

云边绀宇倚江干,秋尽云深气渐寒。但得关门占令尹,无劳南海望衣冠。

尊前麈尾谈容易,别后骊歌和更难。桃李纵应惭雨露,谢庭今见五株兰。

秋日同谷卿缜之伯乔及兄伯鳞弟子敬泛舟佛滘归至清溪数里各赋十绝 ...

明代 欧必元

万树临江旧社开,每因秋色一徘徊。行吟閒倚海边树,怀古疑登江上台。

再寄王伯谷先生

明代 欧必元

十年无地叩禅林,谁识斋头半偈心。隐似王维诗里画,调同陶令壁间琴。

当歌白雪长飞絮,垂老青楼尚布金。几欲报君无俊句,阖闾城下鲤浮沉。

陈叔慈索题四景图 其四 蒲涧流觞

明代 欧必元

涧道双飞百尺泉,行觞邀客此流连。仙踪一去无消息,千载空传葛稚川。

送侍御李公还台三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满目风云趁羽翰,兰台新命入长安。碧鸡久有滇南颂,金马犹同汉代看。

白简自清狐菟窟,乌台还见柏霜寒。鲰生敢拟舆人颂,幸接龙门百代欢。

送昭德叔之庐州兼致蒙维易简兄弟

明代 欧必元

杯酒春风送别航,片驱东引绣溪长。八公山上谁歌桂,五石城边已化羊。

浪迹自缘司马壮,沉酣虚拟步兵狂。居然双翼垂天起,无复云间数雁行。

落花诗和少宰学士萧公韵一东

明代 欧必元

惜春无计挽残红,乱蕊繁英一夜空。乱月似辞丞相府,渡江那入楚王宫。

尊前著态偏宜雨,落后颠狂不为风。独有妆楼难闭却,芳菲时绕画墙东。

答黄编脩士明送游勾漏

明代 欧必元

粤台何高高,上列珠树林。林深巢好鸟,当风振瑶音。

宫律中韶濩,清声谐商金。合奏明堂响,裁作游仙吟。

歌来众山和,飘飘入云岑。朝挹葛洪袖,暮披广成襟。

攀涉不觉苦,途迂岂惮寻。自余抱夙尚,慨世多升沉。

不读壮游赋,安知故人心。

讯李伯襄病二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蒹葭秋色待挥毫,十里怀人梦独劳。不是新诗摇病骨,为君那赋广陵涛。

别韩参知叔捷十年已偶游罗浮过访赠以诗

明代 欧必元

蜀锦寄江头,翻思已十秋。谁言方岳贵,犹念布衣游。

白社招陶令,青门忆邵侯。东山高卧处,今乃在罗浮。

黄野人庐

明代 欧必元

岩空小有天,径僻锁岚烟。不见溪边草,那寻洞里仙。

白云迷去路,青涧出流泉。欲和梅花句,劳君竟一篇。

送督学陈公参藩晋陵二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诸侯开幕总临戎,明月閒窥避暑宫。明上兵戈连白塞,中原王气望青葱。

留宾自下陈蕃榻,观乐宁忘季子风。况是登高能作赋,词臣今在大江东。

初入罗浮山径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登高聊骋望,磴道转逶迤。何石非三岛,无花不四时。

篆符分竹叶,仙鸟啄灵芝。倘问长生诀,应寻华子期。

赋得掌上珠赠黎缜之举子

明代 欧必元

南海何来产夜光,木难火树齐相当。木宫朗映珊瑚色,金阙银台气郁苍。

自接仙郎掌上舞,四筵宾客争环睹。盘中错落满星辰,风雨云霄能步武。

望来灿烂五神州,清庙明堂冠上头。为问连城推十五,何如合璧报隋侯。

蚤起三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被酒朝初醒,蒙龙月渐稀。开门何所见,惟有白云飞。

入壶天洞

明代 欧必元

高峰片片白云遮,鸟道千寻一径斜。洞口未乘缑岭鹤,涧边唯泛武陵花。

壶山采药疑无路,鸡犬逢人尚有家。咫尺玉田如可到,与君随地炼丹砂。

欧必元

欧必元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41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